語文詩經(jīng)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A、理解三首詩歌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詩經(jīng)》概況、代表作及其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C、了解四言詩的節(jié)奏和押韻。
D、背誦課文,默寫名句。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2、把握《無衣》、《靜女》中的重章復唱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感情。
2、背誦課文。
[教學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預習指導]
一、利用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正音
《衛(wèi)風氓》
氓:méng蚩:chí愆:qiān將:qiāng垝:guǐ垣:yuán筮:shì咎:jiù于:xū說:tuō隕:yǔn徂:cú湯:shāng漸: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 咥:xì隰:xí泮:pàn
二、誦讀全詩
要注意誦讀節(jié)奏:本文三首詩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詩歌,每句兩個節(jié)拍,節(jié)奏整齊
[教學指導]
導語:
由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導人新課。
本單元學習重點:在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古體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了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jié)奏。
一、有關《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詩經(jīng)》,305首,又稱“詩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近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因它的內(nèi)容以反映勞動人們生活的“國風”為主,所以文學史上把這類詩歌稱為“風體詩”。
《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十五“國風”占160篇,多是各個諸侯國家的抒情性的民間歌謠。
《詩經(jīng)》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手法:
“賦”:鋪陳敘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風”“雅”“頌”“賦”“比”“興”,
文學史上合稱“六義”。
二、老師范讀
三、全班齊讀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jīng)》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四、全班用指讀法誦讀一遍。對照課文注解默看一次,爭取理解文意。
五、老師補充部分注釋:
蚩蚩:課文翻譯為“老實”,另有版本翻譯為“嘻皮笑臉”。
愆期:耽誤、拖延日期。
復關:地點。本文借指“在復關的那個人”。
咎:災禍。
無與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黃而隕:飄落。
二三其德:他的品行變化無常。
女也不爽:差錯(毫厘不爽)。
夙興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沒想到你會變心。
【語文詩經(jīng)三首教案】相關文章:
詩經(jīng)·氓的教案03-20
詩經(jīng)·關雎教案精選03-19
語文詩經(jīng)知識積累06-26
詩經(jīng)名篇《采薇》教案07-05
初中語文詩經(jīng)的分類06-26
語文《詩經(jīng)兩首》同步練習05-26
初中語文知識積累之詩經(jīng)流傳06-27
詩經(jīng)兩首之蒹葭教案精選03-19
《詩經(jīng)》兩首最新教案設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