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語文《陳涉世家》教案
(一)重點難點
1陳勝能成為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原因:
。1)陳勝年輕時便有“鴻鵠之志,所以當遇雨失期,900戊卒面臨“法皆斬”的命運時,他便與吳廣謀“舉大事”,寧可“死國”而不“亡”,這表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2)他能正確地審時度勢:精辟地分析當時政治形勢:“天下苦秦久矣”
。3)提出正確的策略口號:他根據(jù)秦二世搞陰謀繼君位又矯父命殺太子扶蘇,政治不得人心,又根據(jù)楚人反秦情緒最強,都把復楚希望寄托在楚名將項燕身上。于是果斷提出:“詐稱扶蘇、項燕”這最有號召力的口號,吸引廣大民眾投身到起義隊伍中來。
(4)巧妙機智地起義準備工作:決定起義,但他們并未魯莽起事,而是巧妙機智地先將“陳勝王”置所罾魚腹中,借神的力量“威眾”,又以“大楚興,陳勝王”的.狐鳴大造輿論。
。5)精心策劃的組織發(fā)動工作:利用吳廣素愛人得民心而被笞,引起士卒的同情,然后選好時機,并殺兩尉;接著召令徒屬,曉以利害,并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士卒,當徒屬皆曰“敬受命”時,又詐稱公子扶蘇、項燕,舉起了農(nóng)民起義的大旗,率眾進攻大澤鄉(xiāng)。
2文言文常用詞:
。1)之:①輟耕之壟上--去、。▌釉~)
、诔藨z之--他、代項燕(代詞)
、垡蛞怨种樱@事,代魚腹中書。
、苎嗳赴仓欩]之志哉--的(助詞)
(2)或:①今或聞無罪--有的
、诨蛞詾樗溃蛞詾橥。--有人
(二)典型例題分析
1文言文多單音詞,構(gòu)句也多省略,請正確標記音節(jié)的停頓,并補上省略的成分:
。1)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扶蘇以數(shù)諫(之)故,上使(之)將兵。
。2)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吾聞二世(為)少子也,不當立(之),當立(之)者,乃公子扶蘇。
2文言文改變詞性的活用現(xiàn)象:
(1)上使外將兵--一般“將”為名詞,在此為動詞:統(tǒng)率軍隊
。2)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一般“目”是眼睛(名詞),在此為動詞,用眼神示意。
(3)天下苦秦久矣--一般“苦”是形容詞,在此用作動詞,以秦為苦。
。4)此教我先威眾--一般“威”是形容詞,在此用作動詞,威服眾人。
(三)易錯易混分析
1多音字:
行:(xíng)行走,行動“將行卜。”
。ǎ瑷ⅲ睿纾瓣悇,吳廣皆次當行”
數(shù):(shǔ)查點,計算。
。ǎ螅瑷矗皵(shù)目”“卒數(shù)萬人。
。ǎ螅瑁酰⿲掖,“扶蘇以數(shù)諫故。”
2古今義不同的詞: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臨時駐扎為“次”。
今義:次序;第二:量詞;質(zhì)量差。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古義:有的,有的人,有的時候
今義:或許,或者
。3)今亡亦死。
古義:逃亡。
今義:死。
【初三上冊語文《陳涉世家》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陳涉世家文言文閱讀答案與譯文01-18
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0-06
扁鵲見蔡桓公上冊語文教案09-29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教案03-20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07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語文園地一》09-26
史記孔子世家閱讀答案04-25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12-02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4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