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第一課時
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jié)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1)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2)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qū)廣泛地發(fā)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qū),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兒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語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齊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第二課時
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教師用電腦多媒體課件顯示巨石,討論:
。1)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電腦多媒體課件繼續(xù)演示李四光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描述。
。3)小伙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為什么?(石頭大,便于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讀后討論:
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鄉(xiāng)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fā)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fā)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巨大價值。愿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訪方法。
2、正確運用怎么樣、為什么提出了解的問題。
3、進一步復習采訪的禮節(jié)。
教學設計:
一、激趣入題
你看到過電視臺的采訪節(jié)目嗎?說說記者采訪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訪他(她)?說說采訪的一般方法。
二、學做小記者,采訪提問。
你想采訪什么樣的人?
。媒鹋频母栊恰⒚、笑星、養(yǎng)雞專業(yè)戶、種田大戶、學習上刻苦鉆研的優(yōu)秀學生、小運動員、進步學生)
三、練習用句式提問。
1、例:如果我采訪是進步學生,我就問:××同學,你的成績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嗎?
2、學生小小組練習說話。
用“如果就”。
3、集體練習說話。
假如我采訪體育健兒,我就問:請問:你是怎樣在奧運會上拿到乒乓賽的金牌的?
四、示范學法:
1、示例:小記者:我是蓓蕾電視臺的小記者,你有空嗎?想采訪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記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學習成績是怎樣提高的經驗和方法請您談談好嗎?
×××:好的。(略)
小記者:在課外學習還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記者:您的經驗很好,打擾您了,謝謝。再見!
×××:再見!
2、評價示例,小結方法:
圍繞中心提問,未說清時再追問,這位小記者采訪時很有禮貌,問話很簡明,前因后果有聯系。
五、選人采訪: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訪下列情況,該怎么說,大家學著在小小組進行采訪提問。
。1)體育健兒(2)養(yǎng)雞專業(yè)戶
(3)優(yōu)秀學生(4)減負后的課余生活
2、小組練習,大組匯報
3、師生評價,評選優(yōu)秀
六、作業(yè):課后進行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采訪。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一、教學內容簡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fā)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fā)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待、閱”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磨鏡片的,想象他當時的想法。
三、教學重點:
通過放手讓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四、教學準備
1.電腦制作的生字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里的內容。
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誰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fā)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想辦法讀準。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的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并且,充分的交流閱讀收獲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c.語言引述:在科學,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給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子的讀音。
b.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e.帶著贊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扎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仔細觀察發(fā)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鼓勵他們交流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觀察發(fā)現結構特點。發(fā)揮其積極性和自主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課文描寫的景物特點,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音樂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語》)
1、同學們,今天黃老師想和大家來談談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給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2、有位作家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苯裉煳覀兙蛠韺W習一篇課文《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3、請小朋友讀讀課題。(展示個人對語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讀課文,讀中感悟。
1、個性化讀書。(自主讀)要求讀準音,讀通課文。
2、指名讀課文,檢查讀的情況。
3、通過這次讀書你又讀懂了什么?(學生說)
你是想看看秋的顏色?還是想聞聞秋的味道?還是聽聽秋的聲音呢?
三、品讀課文,理解體驗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哪段就來學習哪段?)
1、說說是怎樣體會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的?(因為它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我們身邊,打開秋天的大門)
。1)請學生讀一讀不知不覺,文中是用什么詞來寫的?(學生說輕輕地,輕輕地)
(2)請你讀一讀。即時評價讀得怎樣?齊讀。
。3)它打開了豐收的大門。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你是怎樣理解“五彩繽紛”的?(出示多媒體投影)
a.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指名學生說。
b.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讀的?讀讀,如何讀出五彩繽紛。
c.教師范讀指導。(配音樂朗讀)(學生傾聽)
d.和老師比賽,相信你們讀得要比老師好。學生再讀,讀出五彩繽紛的味道。(個別讀,齊讀)
3、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是哪些氣味?(學生說)
a.請你讀一讀,黃老師來聞一聞,是不是真的聞到這種氣味。
c.齊讀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導學生說讀。(個別讀,分男女生讀)
四、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比賽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配樂)
五、拓展延伸,鼓勵展示
1、交流擴展:學了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業(yè):
。1)寫一首詩(編寫歌詞)
。2)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學情分析
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識字、學詞、練句,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同時設計了很多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爽、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涼爽”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積累好詞好句。
3.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調動情感。
1.同學們,從圖畫上你看到了什么?徐徐的秋風,飄飄沙沙的落葉,多么舒服的季節(jié)。讓我們跟著《秋天的雨》走進這個美麗的金秋時節(jié)。(板書,讀課題)
2.這不是春天的雨,不是夏天的雨,它是(生補充)?再讀課題。
過渡:我已經迫不及待了,請同學們打開書42頁,讀一讀吧!讀前別忘了帶上幾個小錦囊。(PPT展示——學習生字:A小組長帶讀詞語;B小組內開火車輪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四人小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在組長的帶領下自學生字。
2.檢查生字。重點強調“爽、匙、柿”的翹舌音和“爽”的寫法以及多音字“扇”。
過渡:同學們喜歡秋天嗎?我們的作者也十分熱愛秋天,讀一讀你就知道到了。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雨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師:誰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再輕一點!還要輕一點!帶點喜愛之情輕輕讀!帶點驚喜之情輕輕讀!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轉動鑰匙,打開秋天的大門吧!秋天的美景到哪里去了?風景藏在你們的課文里呢!
3.四小組分讀2-5自然段,你們若能讀好這一段,老師就用一句話告訴你這段話的意思。(板書、師評價朗讀)
師:詩歌一般的句子,想讀嗎?(生讀,師評)
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五彩繽紛含有的顏色太多了。我們看看都給了誰?
四、仔細品讀。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在這一段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請用“——”劃出來。
黃黃的銀杏樹葉、紅紅的楓葉、金黃色的田野、成熟的果子、嬌艷的菊花仙子。
2.你最喜歡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句子1: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師:銀杏樹葉像什么?你能用動作告訴我扇子是怎么扇的嗎?請大家配合動作讀一讀這句話。
師:黃黃的銀杏樹葉被秋風輕輕吹過,慢慢地,微微地在擺動著自己的身姿,與秋風共舞。你可以再讀一讀這一句嗎?誰還來說一說他喜歡的景物?
句子2: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師:為什么喜歡楓葉?到了每年的10月,北京香山就要舉辦紅葉節(jié),那里的楓葉就象一團團的火焰,可美了。同桌讀,生互評。從他的朗讀中,我們可以想到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可以把這么美麗的畫面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景物吧。
板書設計
《秋天的雨》
“爽、郵”
教學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散文,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扎扎實實的進行讀的教學,并在教學中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指導讀的教學中,著重做到: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學生經歷了從讀得不熟練,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默讀、表演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識字、學詞、練句,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同時設計了很多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方法。在指導第二自然段的閱讀中,老師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再通過課件再現情境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讓他們對閱讀文本產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文本細讀:
這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們村”的鄉(xiāng)親們怎樣從古井里取水,又從中受到教育的事,贊美了古井無私奉獻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課文先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著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寫村里的人對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的幫助以及古井帶給“我”的啟發(fā)。文章感情真摯,文辭樸實,內容深刻,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做到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受到啟迪,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獨立自主識字,提高學生多種形式理解詞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品讀文本,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學習懂得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xiāng)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并從中受到啟迪。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記下來。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太陽奉獻給我們溫暖,大樹奉獻給我們清涼。
小草奉獻給我們綠色……自然界的萬物呀無時無刻在奉獻著自己。我們村東頭的那口古井又奉獻給我們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古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接著講什么,最后講什么,理清文章順序。
2、交流初讀感受
課文按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鄉(xiāng)親們幫助老人挑水——古井給人的啟示來敘述的。
三、小組合作,自學生字詞。
1、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輪讀,糾正字音,注意“哺”“酬”“絡繹”的讀音。
2、在小組內合作記憶字形。
利用形聲字的特點采用比較形近字的方式加強記憶,注意“暮”與“幕”“治”與“冶”的區(qū)別。
3、多種形式理解詞語。
。1)借助詞典理解:哺育、熹徽、絡繹不絕、六旬、報酬、陶冶。
。2)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叮叮當當、濕漉漉、單薄。
4、指導書寫。
把字寫漂亮、寫規(guī)范。
四、熟讀課文
檢查讀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聽者可習慣性的,糾正錯誤。
把文章讀準確,讀通順,并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
今天繼續(xù)學習第十課《古井》,回憶一下這課文主要寫了些教給學生閱讀的什么?方法,通過反復讀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
1、課文題目是《古井》,文中都寫了古井的什么?
哪些地方寫到了古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有關的語句。
2、交流讀后所得。
(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對村里人的貢獻。
課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說一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運用了比喻,贊美了古井的無私奉獻。
。2)第2段寫來古井挑水的人多。
、購哪男┰~語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導學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臨、絡繹不絕、濕漉漉、老是”來表現挑水的人多。
、谶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當當、吱悠吱悠、快樂的鄉(xiāng)間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樂。
、塾懈星榈睦首x這人多注意讀出挑水人的快樂。
、茉嚤痴b這一段。
。3)第5段“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根人們要過報酬”古井的無私奉獻。
(4)第6段,作者對古井的贊美。
3、文章題目是《古井》作者僅僅是為了寫古井贊美古井嗎?還寫到了什么?請同學們再讀課文3-6段看你又讀懂了什么?
。1)3、4、5段寫鄉(xiāng)親們年年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指名讀4、5段對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老人及村民的淳樸、善良。
。2)鄉(xiāng)親們的行和古井有什么關系?
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3)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讀讀聯系上下文體會一下句子的含義。
引導學生說出古井無私奉獻,贊美了古井更贊美了人們,借物喻人。
。3)你喜歡文章這直抒胸臆的寫法嗎?
如果讓你給文章作結,你會怎樣寫?
三、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分小組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說出來。
四、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你從古井到鄉(xiāng)親們身上受到什么啟迪?在生活中你準備怎樣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來讀,學習這種寫法。
五、板書設計
古井 無私奉獻
哺育 陶冶
鄉(xiāng)親們 別無所求
幫助
老人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課余生活,且認真執(zhí)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好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fā)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qū)別。
4.讀“認”,發(fā)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余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fā)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xiāng)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zhí)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后同學間開展的游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制作、小發(fā)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么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覽、休閑獲得的新發(fā)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yōu)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余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余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看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余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fā)大的同學,教師頒發(fā)“課余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課后記: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繼續(xù)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學重點
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老師讓同學們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精讀課文
。ㄟ^渡:上節(jié)課我們還遺留了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讓所有的同學都戴帽子?)
請你默讀課文,找一找。找完的同學可以同桌討論一下。
第一自然段:
1、請你按照課文的順序匯報。
2、想一想那么可愛的小汪霞卻得了重病,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幾乎都沒了,她得心情怎么樣?請你畫一畫表現汪霞心情的句子
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會想些什么呢?帶著這種不安的心情讀一讀。(指名讀)
第三自然段:
(過渡:還有誰知道老師為什么讓所有同學都戴帽子呢?)
1、思考:汪霞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呢?請你把表現汪霞變化的句子畫出來。
她來到教室門口,遲遲沒敢進去,因為她戴了一頂帽子。
。1)為什么戴著一頂帽子就遲遲沒敢進去?
。2)此時汪霞會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
。3)那你應該怎么讀呢?指名讀
2、正在此時,她發(fā)現了什么?
當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時候,感到十分意外:每個同學都戴著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
(2)大家想象一下:他們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樣式的呢?
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那么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同學們的帽子呢?
3、同學們都戴著五花八門的帽子,跟他們那些帽子比起來,汪霞覺得怎么樣?
跟他們那些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自己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通,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輕松地笑了,大步走進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門口,看到眼前的景象,還是遲遲沒敢進去嗎?還會擔心害怕嗎?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5、比較句子
她來到教室門口——大步走進教室。汪霞有什么變化呢,誰能概括一下?由不安——輕松6、齊讀第三自然段,再次體會汪霞心情的變化。
第二自然段:
。ㄟ^渡:汪霞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的變化,是誰讓同學們都戴上帽子的,我們來看看老師說了什么)
“從下星期一開始,我們要認識各種帽子。所有的同學都要戴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1、為什么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2、老師是怎樣宣布這件事的呢?
3、什么是和藹而鄭重?
4、為什么讓同學們戴帽子老師要和藹而鄭重的說?
5、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同學們汪霞的病情呢?
6、現在誰能說一說老師為什么讓所有的同學都戴著帽子?老師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ㄟ^渡:從老師看似普通的兩句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汪霞的關心和愛護,也正是因為老師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輕松的相處。)
第四自然段:
。ㄟ^渡:同學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嗎?你是從哪知道的?)
1、汪霞常常忘記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那同學們是真的忘了嗎?
總結:汪霞是不幸的,因為病魔不僅讓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擁有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愛護。
板書設計
9、帽子
關愛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體會石榴的美及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2、體會用擬人的寫法能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
3、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體會用擬人的寫法能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指導用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難點:指導用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16《石榴》(生讀課題)
2、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長葉,夏天開花,秋天結果。)
3、作者在寫這文章時,是按照石榴的生長順序來寫的,我們在寫有關植物的文章時,也應該按照植物的生長順序來寫。
二、研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滿了一個個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樣一天天長大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石榴一天天長大的句子。
1、師相機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
。1)你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石榴是慢慢長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齊讀。
2、那么,哪一句寫了石榴果的變化。師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1)再請一個同學把這一句話讀一次,其它同學找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先是逐漸最后)我們把這些詞讀一次。把這整句話讀一讀。
。2)出示課件體會石榴顏色的變化:同學們看,這就是石榴果顏色變化的圖,它的外皮先是,逐漸變得、,最后變成。
。3)你們看老師能不能把“黃中帶紅”和“青綠色”換個位置呢?(不能)為什么?(因為植物的生長是有順序的,說明作者寫文章之前是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順序的詞,這也說明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精當。)
。4)你們看,石榴果的顏色在變化的過程中,美不美?我們能不能美的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3、學習兩個擬人句。
過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一看,師拿出準備好的石榴,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老師這里有兩句話都是寫熟透了的石榴的,你們讀一讀,并說說哪一句話好,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從黃綠色的葉子中露出來。
2、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黃綠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2)為什么說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當成人來寫)把事物當成人來寫,這種寫法叫擬人。
。3)你從哪些詞語看出把石榴當成人來寫?(笑得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張望報告喜訊)
(4)齊讀這些詞語。
(5)請四個學生上臺做下列詞語的動作,其它學生跟著做。
笑得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張望報告喜訊
。6)剛才同學們做這些動作時,老師覺得你們非常的活潑可愛,可想而知,作者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加到石榴身上,我們自然而然就覺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潑可愛)所以把石榴當成人來寫,就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有趣活潑,我們不由得對石榴產生了喜愛之情。)
(7)現在,誰來說說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們平時文時,多用些擬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達得更生動形象。
。9)喜歡石榴嗎?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石榴的活潑可愛。
。10)讓我們美美的把這段讀一讀,好嗎?
三、研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看,老師這里帶來了一個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剝開,你們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書: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兒)那么書上是怎樣寫石榴子兒的呢?請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石榴子兒的句子。
2、師相機出示句子::“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生齊讀。
。1)找出描寫石榴子兒的詞語,把它畫出來。(瑪瑙般的子兒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2)出示石榴子兒的課件,理解這些詞,你覺得石榴子兒怎樣?(很美)
(3)從這些詞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兒的什么來寫呢?(師板書:形狀和顏色)
。4)你們看,,石榴子兒美不美?誰能把這個句子美美地讀一讀。
3、這么美的石榴子兒,想吃嗎?請兩個同學上來嘗一嘗。(板書:嘗)并說一說是什么味道的。(板書:味道)
(1)作者是怎樣寫石榴子兒的味道的?請讀讀課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2)誰來說說石榴子兒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覺怎樣?(板書:感覺)(清爽無比)清爽無比又是什么感覺?(涼快、口感好)
。4)你們喜歡吃嗎?誰能美美的讀讀這句話?
把整段話讀一讀。
師:同學們,每當石榴成熟的季節(jié),棗莊就會舉辦一個國際石榴節(jié),前年棗莊人民就和外商簽定了166億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還是棗莊人民發(fā)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們人的驕傲呀!
15、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石榴,好嗎?(齊讀句子)
通讀全文:課文把石榴寫的真美,讓我們再一起來美美的讀一讀。
四、寫法,讀寫結合。
1、師寫法:作者寫石榴子兒時,先觀察它的形狀和顏色,再品嘗它的味道,最后寫自己的感覺,我們品嘗一種水果時,可以按照作者的這種方法來寫。
2、課后練習的第五題要求我們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老師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了一段品嘗香蕉的話,請讀一讀。
我拿出一個彎彎的黃色的香蕉,掰開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聞了聞,好香。∥逸p輕咬了一口,軟綿綿,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師除了按照作者的寫法外,還多加了一項——聞氣味,你們寫的時候也可以加上這一項。
4、現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節(jié),街上的水果攤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現在請同學們把你帶來的橘子拿出來先觀察再品嘗,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寫法,把你品嘗的經過說一說。
5、交流:請一兩個學生上臺說,師生按照寫法評議。
6、學生動手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7、講評。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教學要求:
1、認識“鑰、匙”等11個生字。會寫“盒、豐”等13個字。能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1、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或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讓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到戶外去感受秋天,還可查閱資料從文字圖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教師引述:這兒有幾幅畫面,想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并說說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好嗎?
2、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或展示課件。
3、喚起情感:你覺得這樣的景色美嗎?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4、學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導學:
a、請發(fā)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說說是誰把美好的秋色帶到我們的眼前?
b、有位作家覺得是那清涼而又溫柔的雨把秋天帶給了我們。在他的眼里,那細細的雨猶如一位變幻神奇的魔術師,想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1、播放朗讀錄音或配樂范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畫面。
2、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本文語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把自己認為美的語句和段落多讀幾遍。
4、把自己認為美的語句和段落讀給同桌聽聽。
5、快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
三、品讀課文,想象動情。
1、品讀第一自然段。
(1)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談談自己對本段的看法。
(2)在品讀時,注意讀好“清涼和溫柔”、“輕輕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詞需引導學生理解。
(3)想象畫面:秋天的大門被打開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讀第二自然段。
(1)引導學生朗讀:秋天的大門打開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朗讀后并回答。
(3)采取賽讀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性地朗讀課文,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寫的景物簡單地畫一畫。
(4)品析文字:你覺得這一段中哪一句說得格外有趣?
(5)聯系生活,豐富想象:你能聯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書上那樣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四、變讀為述,積累語言。
1、師引:假如是在詩歌朗誦會上,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把這兩段內容朗誦給大家聽?
2、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進行朗誦練習。
3、指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性朗誦并點評。
五、識字寫字。
1、學習生字,交流學法。
注:注意區(qū)別“飄、漂、票”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
3、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有著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麗,引讀第二自然段。
3、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內容。
a、教師引導:誰能說說你從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還藏著什么?
b、學生交流后,再圍繞“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里還藏著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句話,讀后讓學生說說小朋友的腳怎會被香味勾住?
d、轉換角色,讓學生進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當時在果樹下、花叢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讓學生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再讀第3自然段,可讓學生評賞誰讀得好,以評促讀。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師轉換話題:秋天的雨不光帶來了色彩和香味,還挺會關心人的呢!誰來讀讀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學生讀后,可讓學生說說,秋天的雨舉起金色的小喇叭,他會對一些好朋友關心地說些什么?
c、引導學生具體、豐富地想象后,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其他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
d、語言訓練:出示說話卡片:“它告訴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鵲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楊柳樹葉____________,大家都在準備過冬了!毕茸寣W生說說其它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后討論交流這些話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適。
三、總結拓展。
1、出示課文第1—4自然段的開頭句,讓學生背誦課文,學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后,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為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作鋪墊。
板書設計:
秋天的雨
是一把鑰匙
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帶來冬天的消息豐收歡樂
教學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特別有韻味的寫景美文。我在教學之前便給它定位為重點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的韻味,感受秋天絢麗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聲音,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
教學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節(jié)特點導入,然后配樂范讀課文。讓學生聽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通過詞語分組讓學生感受新詞的層次,在這里我沒有在田字格里給學生范寫,這是一個關鍵的失誤,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獨自認讀、寫字的能力,這一點以后我會多加注意。
重點講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并同桌討論,再說說自己發(fā)現了什么?然后拓展訓練“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能說能寫。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說說秋天有那些顏色?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在重點字詞上,抓住“郵”這個字,用換詞的方法,例如換成“帶”可不可以,讓學生體會“郵”字的好處,并進行交流。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獲也有遺憾,教學中,首先是師生都走進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并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也有遺憾,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當學生不能按照我的預設回答問題時,我有一些手忙腳亂,安排欠妥,在某些環(huán)節(jié)放開了沒能即時收回來,造成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回讀”感受也說明我的教學不嫻熟,沒有做到“教育機智”。而且這篇課文應以讀為主,但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功夫不夠,沒有讓人感覺到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層次的進步的朗讀,應該讓學生也嘗試配樂朗讀。
在安排課時上第一課時應該重點強調字詞基礎,把生字和生詞砸實,比如組詞,多音字,偏旁等,讓學生在預習的同時自己來交流反饋。并且把練習冊的練習當堂訂正反饋。而我在教學中省略了這些步驟,有失妥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多多注重細節(jié),靈活應變,爭取進步。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安排自我評價、調節(jié)補救環(huán)節(jié)。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苯沂究翁。苏伆藫吧嫌刑焯,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后讓學生思考:從題目看,本文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2弊遠量撾。提示仪螅鹤x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詞語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學生試讀課文,指名學生愿意讀哪一節(jié)就讀哪一節(jié)。
整體感知,讓學生說出文中寫了西湖哪幾處景物。
3比隙遼字、生詞。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毖生讀書,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進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
2本讀思考,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檢查學習效果時,可讓學生不按自然段順序匯報。
各自然段精讀設計:
第二自然段:你認為寫遠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詞很重要?(綠、青、濃、淡、銀鏡、飛、一閃一閃等詞語)能說說理由嗎?你能把這些詞讀好嗎?讓學生反復品讀。
找出兩個比喻句并口頭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曠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讓你心曠神怡,感到特別舒暢?學生自由說。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
第五自然段:先讓學生看圖,讀出圖中意境,再配上舒緩優(yōu)雅的音樂范讀課文,反復體會月光下西湖的美麗景色。
通過二、三、四自然段學習,誰能說一句贊美西湖的話(“西湖真美!”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三、學做導游,背誦積累
同學們對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嗎?現在有一批外國友人來西湖參觀,你們可以給他們當導游嗎?
學生對照課前準備好的西湖圖片(全景、遠山和湖面美麗景色、小洲等主要景點、月光下的西湖風光)當導游講解,部分學生戴上頭飾、面具扮游人。
試背課文。
做“詞語匯展”游戲,積累詞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語;老師說近義詞,學生猜詞;老師指(或述)圖中景物,學生用一個準確的詞描繪。
四、自我評價,調節(jié)補救
評價題:
1笨雌匆簦寫詞語;
2北紉槐齲再組詞;
3斃唇義詞;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節(jié)晚上,一輪明月宛如一個潔白的掛天空);
5備據課文內容填空。(具體內容略)
學生評價后,根據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作補償性學習。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見教參116頁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對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學生匯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fā)現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huán)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我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1)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2)你從哪里發(fā)現的呢?(要求學生讀出有關詞句)
。3)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嘗試用你的體會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ǚ彩乱屑氂^察,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yè)貢獻力量。
五、作業(yè)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板書設計
蜜蜂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
、龠x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诎衙鄯鋷У絻衫锿夥。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于”寫一段話。
3、讓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fā)努力,舊能不怕困難;知道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搜集有關天都峰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獲和問題
三、細讀文本,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币焕弦恍∪绾螐膭e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ǜM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fā)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于’’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 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2、結合5、12大地震中涌現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習新年向長輩、親友祝賀的方法。
2、能用不同的語句向不同的人物進行祝賀,并進行禮貌教育。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回憶新春歡樂、激趣入題。
2、說說新年里你去哪些地方。
3、老師,點明教學內容。
二、示例學法:
1、示例:王老師,新年好,我向您拜年。謝謝你對我的關心和學習的幫助。我祝您新年快樂,全家幸福。
2、討論。這位同學在向老師祝賀時注意了什么?
。ê苡卸Y貌,語言得體)
三、拓展訓練:
1、對不同對象應該用什么賀語: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辦廠)、
阿姨(開店)、伯父(干部)、姐妹(哥弟)、同學(朋友)
2、不同年份不同的賀語:
雞、龍、虎、羊、
四、模擬練習:
1、選擇以上不同人物交流祝賀的內容。
2、在小組內同學之間相互祝賀,互相評一下。
五、作業(yè):
回家后向爸媽爺爺奶奶祝賀。讓親人給你評一評,說得好不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僬J識“猛、緩”等10個生字。會寫“暗、降”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哿私馍裨捁适孪胂筘S富的特點,并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俣嗝襟w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驚天霹雷、開天辟地的動畫片)。
、谏衷~卡片。
③搜集能體現盤古開天地情境的音樂帶。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偾榫常翰シ哦嗝襟w課件。
、谶^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
、蹖W生圍繞中心句質疑。
、芙處熃翌}:古人云:“學貴生疑”,“疑則進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讀書。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盤古開天地》。
初讀感知
、僮杂衫首x課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后同座互讀互查。
、谧R記生字。學生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③鞏固識字。做給生字“找朋友”游戲(用卡片出示生字,請同學給其組詞)。
、苡懈星榈刈x“創(chuàng)造、黑暗、遼闊、奔流不息、茂盛”等詞語。
研讀感悟
學生圍繞“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是怎樣用自己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美麗的宇宙的”這個問題進行研讀。
、僦攸c研讀第二自然段,體驗盤古創(chuàng)造宇宙的艱難。
a.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體會盤古是怎樣把混沌一片的東西劈開的。
b.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發(fā)現?(讓學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詞)
c.通過朗讀,進一步體驗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谥攸c研讀第四自然段,體驗神話故事想象神奇的特點。
a.讀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b.再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c.你還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書中的句式說一說嗎?
、鄄捎枚喾N朗讀形式朗讀全文,進一步體驗。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聯翩。學生伴隨配樂朗讀,想象盤古用自己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宇宙的情形。
、谡故九_。選擇自己最愛讀的句子,把它記在腦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等這樣的詞語。
、蹖W生借助多媒體畫面嘗試復述。
、軐W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
布置作業(yè)
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講給家長或朋友聽,請他們提提意見。準備參加班內將要開展的“故事大王”評選活動。
第二課時
練講故事
①朗讀課文,做好講故事及評選“故事大王”的準備工作。
、谠u選方法:小組內互講、互提意見,并推薦一句同學代表本組參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評選。
、壑v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④頒發(fā)“故事大王”證書。
指導寫字
、俪鍪疽獙懙纳,引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注意左右結構的三種類型。提醒學生書寫時,多數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創(chuàng)”字左寬右窄。注意寫好半包圍的字。
、诮處熢谔镒指駜确秾懮,學生仿寫。
③學生寫字、抄詞。寫后小組比較、評議。
課后作業(yè)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講給別人聽。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13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好漢查理》12-26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6
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案10-19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爬天都峰》教案09-29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11-05
三年級上冊語文《金色的草地》教案08-27
三年級語文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