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匯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發(fā)現(xiàn)、再現(xiàn)物體按一定規(guī)則排成的序列,并學習不同的排序方法。
2、引導幼兒感知數(shù)學的規(guī)律美,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張,紙制小動物若干(跑步:小兔2個、小羊4個;爬樹:松鼠4個、猴子2個;舉重:大象、熊、河馬各2 個);上述小動物胸飾若干;木珠、雪花片、幾何圖形片、動物塑料卡片等;
活動過程:
(一)、在運動場環(huán)境布置中尋找“abab”的規(guī)律。
1、(幼兒胸前別了小動物胸飾,教師以小兔子的身份參與)“嘿,伙伴們你們好,今天這里打扮得這么漂亮,我們要舉行一個小小運動會。我們看看這運動場周圍都布置了什么?這些東西是怎么排隊的?
2、幼兒四散尋找并進行表述,如運動器械是按照“沙包、紙球、沙包、紙球……”規(guī)律排列的;氣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規(guī)律排列的;彩鏈(有顏色干擾)是按照“長的、短的、長的、短的……”規(guī)律連接的;彩旗是按照“紅的、綠的、紅的、綠的……”以及“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規(guī)律排隊的等。
3、(組織幼兒談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排隊的?”(簡單小結(jié))。
(二)、探索運動員進場的各種排隊規(guī)律。
。ǔ鍪颈尘皥D)1、首先進場的是跑步運動員,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有精神地向我們走來。(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這些小動物是怎么排隊的?(幼兒回答,并請別有相應(yīng)胸飾的幼兒上前接著排序,教師和其他幼兒幫助指導)。
2、接下來進場的是爬樹運動員,它們也微笑著向我們走來。(教師逐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猴 ”這些小動物是怎么排隊的?(幼兒回答,并請別有相應(yīng)胸飾的幼兒上前接著排序,教師和其他幼兒幫助指導)。
3、最后進場的是舉重運動員,只見它們一個個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徐徐向我們走來。(象熊河馬象熊河馬 )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隊的?(幼兒回答,并請別有相應(yīng)胸飾的幼兒以開小火車邀請的形式一個一個接著排序,教師和其他幼兒幫助指導)。
(三)、制作獎品,再現(xiàn)物體的序列。
1、運動會上要發(fā)獎,我們一起來制作獎品,好嗎?
2、引導幼兒在四組操作材料中自選一種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據(jù)序列指示制作獎品。如:a、用木珠制作項鏈;b、用花朵制作花環(huán);c、用印章印制紀念章;d、用幾何圖形片制作花邊等。
3、請幼兒展示自制的獎品,并說說獎品是按照什么順序排列的?
活動結(jié)束: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的一些規(guī)律,如排隊時、做動作游戲時進行。
2、在結(jié)構(gòu)游戲和美術(shù)活動中遷移經(jīng)驗,自創(chuàng)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拚搭物體和裝飾畫面,體驗規(guī)律。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長短的方法并排序。
2、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3、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shù)學活動的有趣。
教學資源:
在許多游戲活動中,幼兒總喜歡比各種物體的長短,但又不知怎么比出長短,于是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比長短的數(shù)學活動課。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準備:
1、火車圖片、1~10 數(shù)字卡片
2、長短不同的繩子、紙環(huán)、曲別針四條,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四個、四個帶數(shù)字1、2、3、4的操作臺
3、泡沫板、圖釘若干
活動過程:一、出示火車圖片,感知長短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消息:“沈陽站新添了幾列火車”引起興趣
2、提問:這幾列火車哪列最長,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較長短兩種方法。(看,數(shù)數(shù))并知道車廂多火車長,車廂少火車短。
二、幼兒操作,運用比長短的方法進行排序
1、介紹材料、操作臺上的1~4的數(shù)字含義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第一組:四條長短不同的連環(huán)紙環(huán)
第二組:四條長短不同的彩筆(不同數(shù)量連在一起)
第三組:四條長短不同的曲別針(不同數(shù)量連在一起)
第四組:四個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
3、每組小朋友出來講解:
你們是怎么排序的。引導幼兒說出最長的是……第二長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并展示給小朋友看。
4、幼兒通過觀察展板,討論如何比較長短。
提問:“為什么掛紙環(huán)的釘要站成一個水平的直線?”
5、教師小結(jié):比較幾種物體長短時,一邊對齊后再進行排序。
三、幼兒討論第三種比較長短方法——測量
提問:“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長短?”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測量工具并尋找收集。
幼兒觀察教師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四、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借助多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對出現(xiàn)的測量結(jié)果的不同繼續(xù)深入探索。
教學反思:本活動幼兒初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我應(yīng)考慮幼兒原有的經(jīng)驗程度設(shè)計活動,事先作一些測量的準備,活動效果會更好。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培養(yǎng)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圓柱體積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個,套管、盤子各一個。(盤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釘)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著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為什么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與同伴比高矮
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伙伴再比,可多次進行。(教師: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積木
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分組操作:
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1.讓幼兒用同樣方法將相同數(shù)量的小長方體積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師問:你們誰搭得高,誰搭得矮?幼兒:一樣高)
2.讓幼兒將相同數(shù)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釘盤上,相互比高矮。(教師:看看誰插得高,誰插得矮?幼兒:一樣高)
3.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只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只高,哪只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
4.請幼兒把6塊紅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再把5塊綠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師:哪個高,哪個矮?幼兒: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高。教師:用什么方法能讓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矮呢?幼兒:拿走兩塊紅圓柱體積木,或加上兩塊綠圓柱體積木就行了)
演示游戲:
教師出示小雞、小鴨的圖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戲。(教師用小雞的口吻說我小雞高,你小鴨矮。教師然后又用小鴨的口吻說:不,我小鴨高,你小雞矮)
教師請幼兒判斷一下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幼兒可能回答一樣高,因為它們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從頭部看是一樣高的)
教師揭去遮蓋的布,幼兒看到小雞站在小椅子上,小鴨站在地上。再請他們想一想,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教師可邊說邊把小雞從椅子上取下來與小鴨比,使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動:
教師讓幼兒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如,讓幼兒比過后說,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桿比,我高欄桿矮。教師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較。
教師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
1、學唱歌曲,大膽通過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情趣。
2、樂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準備:
《小烏龜上山坡》CD;蛋殼形節(jié)奏操作卡若干;打擊樂——串鈴,響板;律動音樂〈健康操〉。
重點:
通過不同方式感受節(jié)奏型
難點:
能跟著音樂用不同方式準確表現(xiàn)節(jié)奏
過程:
一、律動、復習歌曲
跳〈健康操〉進場
練聲,復習歌曲〈小黑豬〉
二、新授歌曲《小烏龜上山坡》
(一)欣賞歌曲---說說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烏龜在做什么?
(二)學唱歌曲---小結(jié)歌詞,引導幼兒邊拍手打節(jié)奏邊念歌詞;跟著音樂用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
(三)動作表現(xiàn)---學學小烏龜是怎樣爬山坡的(要求幼兒有節(jié)奏地學小烏龜爬山。)
三、感受、表現(xiàn)歌曲節(jié)奏
1、和小雞做游戲----感受節(jié)奏型
2、打擊樂分組演奏歌曲。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3的分解和組成
活動準備
桃子圖片、孫悟空、豬八戒頭飾、彩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記歌曲導入
2、指名一名幼兒扮演孫悟空,老師扮演豬八戒,并戴上頭飾。
3、教師在樹上貼桃子圖片,并講豬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兒填空
5、讓幼兒用手勢比劃2的分解和組成
二、新授
1、教師講解并板書課題:3的分解和組成
2、教師講豬八戒和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兒用彩筆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師再指名兩名幼兒扮演孫悟空和豬八戒,指名幼兒匯報分法,教師將桃子分到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手里,并板書
4、師生一起用手勢比劃3的分解和組成
三、延伸活動:游戲活動“猜一猜”
四、小結(jié)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們學了幾的分解?它一共有幾種分法?
教學反思
學習《3的分解》是讓學生理解分與合的重要思想,是認識客觀世界常用的方法。讓孩子在操作中認識數(shù)的組成,體驗分與合,所有的例題和練習都是先把若干個實物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shù),從數(shù)的分解體會數(shù)的組成。孩子通過這樣的活動,不斷體會分與合,感受分與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聯(lián)系的, 從做題的角度來看,孩子都會這類型的題目了。
小百科:分解,數(shù)學名詞,即和差化積,其最后結(jié)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為止。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匯編5篇】相關(guān)文章: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匯編6篇02-25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匯編9篇01-15
【精品】中班教案匯編四篇04-24
【精品】中班教案匯編9篇04-01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7篇07-29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9篇06-09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6篇06-08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5篇06-01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8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