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 能按點子的數(shù)量匹配相應數(shù)量的實物,初步感知物體的對應關系。
2.能按要求樂于參加操作活動,能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1.畫有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的紙制瓢蟲若干。
2.樹葉3片,小蟲若干。
3.兒歌《小瓢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小瓢蟲,小瓢蟲(上下彎曲手指)爬來爬去的小瓢蟲(四指作爬行狀)緊緊追上大害蟲(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凈(停下做吃狀)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shù)3以內(nèi)的數(shù)。
1.通過數(shù)瓢蟲身上的斑點,學習數(shù)數(shù)1、2、3。
。1)出示1只瓢蟲。提問:瓢蟲寶寶長什么樣?(圓圓的身體。
背上有什么?(斑點)有幾個斑點?(2個)師幼一起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2。
。2)再同時出示2只瓢蟲。(身上的斑點分別為1個和3個)讓幼兒說說它們身上分別有幾個斑點,集體手口一致的數(shù)1個斑點的瓢蟲,請個別幼兒上來手口一致的數(shù)3個斑點的瓢蟲。
2.觀察瓢蟲的外型特征,鞏固對大小、顏色的認識。
師:“這3只瓢蟲寶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大小、斑點)
三、利用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shù)量分類的能力。
1.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1)通過照顧小瓢蟲,鞏固手口一致數(shù)3以內(nèi)的數(shù)師:“瓢蟲寶寶的媽媽生病了,想請小朋友幫忙照顧瓢蟲寶寶,請你選一個瓢蟲寶寶來照顧,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蟲寶寶身上有幾個斑點?伸出手指數(shù)一數(shù)!
(2)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師:“瓢蟲寶寶們肚子餓了,它們最喜歡吃蟲子,我們帶著瓢蟲寶寶去抓害蟲吧。”(聽著音樂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抓害蟲)
2.送瓢蟲寶寶回家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有相應圓點的樹葉上。
師:“瓢蟲寶寶們累了,想休息了,它們喜歡在什么地方休息?(樹葉)請你們送它們?nèi)淙~上休息。(送的時候要求幼兒1個斑點的瓢蟲寶寶送到有一個圓點的樹葉上,2個送到2個圓點的樹葉上,3個……)
(2)集體驗證。
四、結束活動
幼兒學小花貓走路輕輕的離開活動室。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小班數(shù)學《比較長短》《長帶子飄起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的改三件同類物品比較長短(重點)。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初步學習長短排序。
活動準備:
每人三根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彩帶、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棒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鉛筆,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拿的鉛筆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自由說說)對了,這些鉛筆有長有短。哪根是最長的?哪根是最短的?
二、通過教師演示,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1、學習兩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你們看,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來呢?(把兩支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2、學習三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老師這還有一支鉛筆,那他是長的還是短的呢?現(xiàn)在又該怎樣比了呢?現(xiàn)在長的鉛筆和短的鉛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長的變成了什么樣?短的變成了什么樣?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同。
三、學習按長短排序
師:“說一說,這三根鉛筆可以怎樣排隊呢?”“哪支在最前面?哪支排在他的后面?哪支在最后面?”(幼兒將手中的物品進行排序)
小結:排序時將物體的一頭對齊,找出最長的或最短的,依次排序。
四、結束
游戲“長帶子飄起來”
1、請幼兒從自己的材料中找出最長的鉛筆和彩帶,教師幫助幼兒將最長的彩帶拴在最長的鉛筆上,做成“長飄帶”。
2、引導幼兒跑一跑、試一試如何讓自己長長的飄帶飄起來?體驗飄帶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討論等活動,初步掌握分類的概念和方法。
2、讓幼兒體驗與他人一起動手操作、一起討論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同大小、形狀、顏色的圖形卡片、動物卡片若干、水彩筆;
2、小兔頭飾一個,兔媽媽頭飾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1、教師戴上小兔頭飾做小兔,手捧大量卡片,邊講邊跳進教室:唉,這么多卡片,亂七八糟的,怎么辦?作思考狀,并請幼兒一起思考!翱ㄆ炕煸谝黄,拿的時候多不方便啊!”讓幼兒討論“怎么辦?”幼兒討論完以后,教師小結,用一種辦法:分類放好。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想: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巧妙地引出探究的話題,讓幼兒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入學習情景。)2、怎么分——“這么多卡片,放在這亂糟糟不行,怎么放呢?怎樣放以后看上去才整齊,用起來也方便。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想:幼兒通過導入,已對幫助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再從幫小兔整理卡片入手,為幼兒進一步探索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二、幼兒操作活動(“大家都要幫助我,太好了!”)1、教師分發(fā)卡片,引導幼兒先觀察:“好好看一看,這些卡片到底是什么樣的?”
2、在觀察過卡片后,幼兒進行操作。
擺弄卡片,經(jīng)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找到分的方法。教師注意觀察、隨時注意指導,鼓勵個別膽小幼兒,大膽去嘗試,去操作;“這張卡片是什么顏色的,它和哪一張長得一樣啊?……(此環(huán)節(jié)的設想:幼兒先觀察卡片上的不同特征,通過交流與探索能找到分卡片的方法。豐富的材料蘊涵了不同的探索結果,也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性。)
三、討論理解(在幼兒基本找到分的方法后,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理解)“太好了,我看到小朋友分的這么好,有的這樣分,有的那樣分,真開心!”
1、先把自己分的方法告訴給旁邊的小朋友聽;幼兒輕聲與旁邊小朋友交談、講述,教師巡回傾聽。
2、請個別幼兒講述,大家一起聽,并適當進行討論、理解。
、侔创笮》钟祝何野汛蟮姆衷谝黄鸱旁谶@,小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她是按什么分的?
教師總結:把大小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大小分的。
、诎搭伾钟祝何野鸭t的分在一起放在這,綠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她是按什么分的?
教師總結:把顏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顏色分的。
③按形狀分幼:我把方形的分在一起放在這,圓形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是按什么分的?
教師總結:把形狀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形狀分的。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想:幼兒通過操作獲得了一些感性認識之后,教師再幫助幼兒識別分卡片的方法、完成認識的飛躍。在此,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從幼兒的回答中總結答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頗具教育價值。)
⒊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我們在分卡片的時候,可按不同的特征把相同的分在—起,剛才我們按照卡片的大小、顏色、形狀把這么多亂七八糟的卡片都分好,放好了。這種把相同特征的物體分在一起,這樣分的活動叫分類活動。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想:是讓幼兒理解分類的含義)
四、鞏固操作兔媽媽拿著又一疊作業(yè)卡片來了,“小兔,你們把這些卡片分得真整齊,讓我在來考考你們吧!你們也要把它們理整齊哦!(兔媽媽帶來的是動物卡片)媽媽走了,小兔與小朋友開始分卡片。
1、一起觀察,看看卡片與剛才的卡片是不是一樣的?這些卡片上有什么?我們來幫它們找個好朋友怎么樣?但這些小動物喜歡和它一樣的小動物做好朋友。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即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2、知道班里除了有一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玩具雪花插片,紅簍子、黃簍子各一個。
2、《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區(qū)別“1”和“許多”。
提問:紅簍子里有什么?有幾個?
黃簍子里有什么?有幾個?
引導幼兒說出:一個雪花插片,許多雪花插片。
2、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1)提問:紅簍子里只有1個雪花插片,怎樣變成許多雪花插片?
引導幼兒想出辦法:往簍子里送雪花插片,邊送邊說:“我送了一個雪花插片!
。2)提問:紅簍子里原來只有一個雪花插片,現(xiàn)在有多少個呢?
引導幼兒感知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3)送朋友。
提問:圓圈里有幾個孩子?圓圈里怎樣可以只有一個孩子呢?
引導孩子依次走出圓圈,邊走邊說:“下次再來玩!
提問: 圓圈里原來有幾個孩子?現(xiàn)在有多少個呢?
引導孩子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操作練習:完成,幼兒畫冊第三冊第四頁的練習,鞏固對“1”和“許多”的認識。
建議:
結合平時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讓幼兒反復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比較大小。
2.能依照大小的線索,判斷出不同的對應關系。
活動準備:
趣味練習:比較(1-95 1-96)
活動過程:
一、直觀感覺大小
1.出示圖片:大象和螞蟻
教師講解圖片:大象和螞蟻雖然身材不一樣,但是它們是相互幫助的好朋友,
大象的身材大,小螞蟻的身材小,小螞蟻坐在大象的背上開心的玩。
2.觀察
小朋友看一看蘋果和草莓誰大誰。
蜜蜂和小狗誰大誰?
二、比較大小
1.趣味練習-圖片
媽媽的衣服和我的衣服,哪件更大?
大人和小朋友的穿著有什么不同?
誰的衣服比較大?誰的比較小?
2.比較三張圖片:小雞,蝴蝶,大象
觀察后找出誰最大?誰最?
3.請幼兒拿出幼兒用書,并提問:
說說看,畫面上琪琪和小威,誰的身體比較大?誰的身體比較小?
請用圖卡實際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褲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確的。
三、幼兒操作
給幼兒提供活動角操作機會,熟悉將大小物品做分類并將衣物與玩偶做匹配。
讓幼兒在操作中能分辨大小。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進行1-3的數(shù)、物對應。
2、感知1-3以內(nèi)的數(shù)量,按量的多少把物體歸類。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蘿卜、青菜、南瓜)圖片、菜地、數(shù)字卡(1、2、3的數(shù)字)小籃子、蘋果貼貼、操作卡。
活動重難點:
進一步感知數(shù)量的關系,感知數(shù)和量對應。
活動過程:
1、復習感知3以內(nèi)的數(shù)量。
游戲:采摘蔬菜。
師:小兔的菜園豐收了,請我們?nèi)兔λ烧。有個要求:請小朋友到每塊地里各摘一顆菜,每種蔬菜都要摘到。
幼兒挎著籃子摘蔬菜圖片,回到座位。教師指導幼兒互相檢查采摘是否正確。
2、學習判斷數(shù)目的多少,并按量歸類。
(1)幼兒數(shù)數(shù)自己采摘的每種蔬菜有幾個,放在分類盒相應的格子里。;
。2)鼓勵交流自己的操作情況。
。3)請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結果,與大家分享經(jīng)驗。
提問:你摘了幾個?你把什么放在一起了?為什么要這樣放呢?
引導幼兒總結:把數(shù)量一樣多的歸為一類。
3、完成操作卡,進一步鞏固學習(教師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卡)
4、小結(表揚操作正確并能收拾、整理活動材料的幼兒)
教學反思:
《小兔種菜》
活動是在主題活動《小兔乖乖》下深入開展的,活動能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以小兔種菜為主線,在活動游戲的氛圍中、初步感知1-3以內(nèi)的數(shù)量,并按量的多少把物體歸類。讓幼兒樂意參加點數(shù)活動,能大膽判斷物體數(shù)量是否一樣多、并進行1-3的數(shù)、物對應活動;顒訌囊椎诫y,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是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說的太多了,對于提問的形式,還可以更開放些,從而讓幼兒更好的自主探索。
小百科:兔是哺乳類兔形目兔科下屬所有的屬的總稱。俗稱兔子。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獨立正確地按照底板進行1—5的排序。(重點)
2、愿意用語言表述操作的結果。(難點)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
2、迎春花的枝條圖(5根長短不一、從短到長排列的枝條);迎春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出示迎春花的圖片。
師:這是什么花?什么時候開放?你們覺得它開的美不美?
二、學習數(shù)字5以內(nèi)的排序。
1、初步感知5以內(nèi)的排序。
師:蝴蝶也覺得迎春花開的很美,所以都飛來采花粉了。老師把蝴蝶排了排隊,你們看看蝴蝶是怎么排隊的?從上往下看,你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2、鞏固5以內(nèi)的排序。
師:不僅蝴蝶來采花粉了,蜜蜂也來了,請你們給蜜蜂像蝴蝶一樣排排隊,好嗎?
三、幼兒操作。
1、出示迎春花和枝條的圖片。
2、幼兒集體操作,教師相應的給以指導。
3、集體檢查糾錯。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不受顏色、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活動。
2、鞏固點數(shù)的方法,并能說出總數(shù)。
3、幼兒樂于動手操作,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區(qū)分紅綠兩色的學習經(jīng)驗。
2、教師準備①背景蘋果樹6顆,紅、綠兩色的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若干。②幼兒操作果盤,蘋果的筐子三個。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白版課件引入,幫老爺爺摘蘋果。出示老爺爺,小朋友們幫助他摘蘋果
二、教師出示6顆蘋果樹背景圖,鞏固點數(shù)方法,并說出總數(shù)。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了老爺爺?shù)奶O果園樂,快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棵蘋果樹?幼:6棵。
師: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幼:紅色,綠色。
師:我們用小手指指看紅色的蘋果在哪,綠色的蘋果在哪,請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兒自由點指紅色蘋果,綠色蘋果。
師:這些蘋果都一樣大嗎?幼:不一樣大。
師:我們再找找看,大蘋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蘋果又藏在哪里?
三、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摘蘋果
1.老爺爺請我們小朋友幫小妹妹摘蘋果,摘什么蘋果呢?摘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提問幼兒要摘幾個蘋果?幼: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師:這是小妹妹的果盤,請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果盤里,開始摘。
2.老爺爺讓小朋友給小弟弟來摘蘋果,這次摘得和剛才的不一樣,要摘什么蘋果,一個大蘋果,兩個小蘋果,請小朋友們重復老師的話,聽好要再去摘蘋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們給他摘的蘋果非常開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歡吃蘋果,小朋友們喜歡嗎?吃蘋果有什么好處?幼:吃蘋果有營養(yǎng),吃蘋果潔齒,吃蘋果有助于消化,讓幼兒共同了解吃蘋果的好處。
4.師;請小朋友為自己來摘蘋果,摘一個紅色的大蘋果,一個綠色的大蘋果和一個紅色的小蘋果。教師出示三個籃子,籃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呢?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幼:籃子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一會請小朋友把大大的紅蘋果放在大大的紅籃子里,大大的綠蘋果放在大大的綠籃子里,小小的紅蘋果放在小小的紅籃子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
四、活動自然結束。小朋友們今天真棒,我們幫老爺爺摘了這么多蘋果,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快聽,老爺爺和我們說什么?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喜歡參加數(shù)學活動,在游戲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簡單特征。
難點:根據(jù)房子窗戶的特征為圖形找家。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三種形狀的糖果;三個配班老師(身上各貼有一種形狀的貼紙)。
2、三種形狀的圖形貼紙(多于幼兒人數(shù)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活動過程:
。ㄒ唬┱J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1、師:今天形狀王國里來了三位圖形朋友,我們趕快來認識一下吧。ㄕn件: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作自我介紹。)
圓形: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2、師:聽了它們的介紹,誰來說說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它長得怎樣?你們覺得XX圖形像什么?
3、除了圓形還看到了什么圖形?它長得怎樣呢?它像什么呢?還有一個什么圖形呢?它又長得怎樣呢?像什么?
4、結合課件,師幼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長得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的——(圓形);有四條邊、四個角的——正方形;有三條邊、三個角的——三角形。(師幼共同講述,教師操作課件。)
5、你喜歡哪個圖形?請你做做它的樣子。一起來做一做。
。ǘ閳D形找家(繼續(xù)播放課件)
1、師:現(xiàn)在圖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幾座房子?告訴你們哦,這些房子呀就是圖形朋友的家,猜猜1號房子會是誰的家?請與邊上的好朋友說一說。誰來說說?(請2、3名幼兒)(師繼續(xù)操作課件)看誰猜對了?你為什么這么猜?(這里教師要突破一個難點——看窗戶來猜。)
2、那猜猜2號、3號房又是誰的家呢?請再與邊上的幼兒說說。(要引導幼兒先說為什么,然后教師再操作課件。)
。ㄈ┯螒颍鹤隹
1、師:圖形都回家了,它們也想請我們?nèi)プ隹湍?矗沁吺侨齻圖形的家,先想好去誰家,然后到這邊來選擇一張圖形貼紙。(師稍做示范)趕快來選擇吧!去做客吧嘍,我們要有禮貌哦。ㄌ嵝延變嚎辞遄约哼x擇的圖形貼紙)
2、幼兒選擇與圖形貼紙一樣的糖果進行品嘗。
配班老師:XX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做客,我呀要請你們吃XX形的糖果,快來拿吧!(幼兒在音樂聲中選糖果品嘗)
活動反思:
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東西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玩具到食品,從服裝到建筑,等等,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1、本次活動以數(shù)學教育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有意識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環(huán)節(jié)嘗試著做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樣子,到第三環(huán)節(jié)嘗試送圖形回家,進一步感知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的運用聲形并茂,更易喚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理解、掌握。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小班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之一,結合當前主題《娃娃家》我預設了這節(jié)活動,以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透過根據(jù)餅干形狀進行分類送給動物寶寶來對活動目標的達成度進行一個檢驗。
活動目標:
1、 辨別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餅干,并將餅干分送給動物寶寶。
2、 樂意幫助小豬送餅干,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三種形狀的餅干,小貓,小老鼠,小兔,小豬頭像,籃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 秋天來了,動物寶寶們準備要去秋游了,小豬想啊想,要為好朋友們準備些什么呢?最后小豬準備了許多好吃的餅干想分給動物朋友們。
2、 看看小豬都準備了幾種餅干?(3種)(不一樣形狀的)(不一樣顏色的)
3、 小結:小豬準備了三種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餅干。
二、辨別圖形
1、小豬的第一位朋友是小老鼠,它最愛圓形的蘋果餅干。(老師邊說邊自己貼)
問:吳老師送得對不對?
2、小貓喜歡吃三角形的草莓餅干,誰來幫幫吳老師?哪一塊是三角形的餅干?(幼兒上來送餅干)
問:他送得對不對?為什么不是這一塊呢?三角形跟這個有什么不一樣?(突出:三個角、三條邊)
3、小兔最愛吃正方形的蔬菜餅干。誰愿意來送餅干給她?
問:正方形的餅干是怎樣的?(四個角、四條邊)
小結:有四個角、四條一樣長短的邊,就是正方形。
二、一起送餅干
1、 小豬還有許多餅干沒有送,我們一起來幫幫它。什么小動物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可要記清楚噢!現(xiàn)在慢慢走到小動物邊上送餅干吧!
2、 幼兒自由送餅干
3、 小動物們,寶寶們送對了嗎?(幼兒一起檢查)
。ㄈ绻粚Γ┱l來幫忙把餅干送回去?
4、 呀!吳老師的籃子里還有幾塊餅干沒有送,誰來幫幫我?
問:他送對了嗎?那是什么形狀的餅干?(驗證: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5、小結:小動物吃到我們送的餅干真開心,你們幫助了小豬、小動物還有吳老師,你們開心嗎?
三、分享快樂
1、那我們一起來跳舞吧。ㄎ璧竸幼髦杏袧B透形狀)
啊嗚啊嗚,xx形狀的餅干吃到了嗎?四個角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小兔請你們吃!
2、小結:小動物們很高興,夸我們是會幫助人的好寶寶,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呢!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走出教室)
【小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10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10篇02-15
【實用】小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八篇02-05
小班數(shù)學教案《圓形》10-13
小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08-30
小班數(shù)學教案《分餅干》10-26
《聽音數(shù)數(shù)》小班數(shù)學教案10-08
小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方向》10-07
小班數(shù)學教案《拔蘿卜》09-30
小班數(shù)學教案(15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