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9-05 11:12:05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大班數(shù)學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大班數(shù)學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參與超市購買游戲,通過解決購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還剩下多少錢”的問題,掌握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

      2、喜歡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

      1、課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場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擺放各種文具,貼上1-10元的價格標簽。(標簽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錢幣若干:1元、5元、10元.(課件“打印材料”中)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

      1、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請幼兒欣賞。

      提問:畫面中有什么?這些文具都是用來做什么的?

      2、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在上小學之前,我們要為自己準備一些文具。今天老師要請你們?nèi)ノ木咝〕匈徺I兩件自己喜歡的文具!

      二、游戲:挑選文具,運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錢”.

      1、教師播放課件【挑選文具】,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

      2、玩法:隨意挑選兩樣文具(加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點擊“完成”按鈕并通過加法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

      3.教師小結: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用加法,將兩件文具所需的金額數(shù)相加,所得的總數(shù)就是“一共用去的錢”。

      4、教師播放課件【挑選文具】,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

      5、玩法:隨意挑選兩樣文具(加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點擊“完成”按鈕并通過加法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

      6.教師小結: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用加法,將兩件文具所需的'金額數(shù)相加,所得的總數(shù)就是“一共用去的錢”。

      三、第一次實物購買游戲,幫助幼兒掌握10以內(nèi)的加法。

      1、介紹課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導幼兒學會看價格牌(1-10元)。

      (價格標簽在課前粘貼好,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2、介紹玩法:請每個幼兒進入超市,自由選購兩件文具。

      3、幼兒自主購買。

      4、計算所需錢幣。

     、倜课恍∨笥讯假徺I了自己喜歡的兩件文具,你們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錢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用了多少錢。收銀處結賬。可設立兩個收銀處,由兩位老師當“營業(yè)員”,給幼兒找錢。

      2、幼兒自主購買。

      3、計算剩下的錢

      ①你們都非常順利地買回來文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還剩多少錢”。

      請幼兒自由講述購買和找錢的過程,看看手里還省下多少錢。

      ②請每個幼兒說說是怎樣運用減法計算自己“還剩多少錢”。

      活動延伸:

      1、將“文具超市”設置在班級區(qū)域,請幼兒在自發(fā)游戲中繼續(xù)游戲。

      2、提供課件【加加減減】,請幼兒用手中的數(shù)字卡進行9和10 的加減法。

      3、請幼兒與父母同去超市購買商品,可請家長規(guī)定購買金額,請幼兒自行挑選商品。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順序,一星期有7天,一個月有30、31天。

      2、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一年有12個月,會看月歷,能夠正確說出月歷上的日期和星期。

      活動準備

      1、20xx年臺歷

      2、人手臺歷一冊、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臺歷

      1、談話引出活動(星期)教師: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是星期幾?(幼兒自由回答)你們知道一星期有哪幾天?

      2、出示課件:臺歷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臺歷內(nèi)容。

     。1)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訴幼兒這是今年的臺歷,每一張表示一個月。

      這是幾月份呢?這個月有幾天?

      教師邊指日期邊帶領幼兒念日期1—30。

     。3)認識星期。認讀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兒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導幼兒向上看1日是星期幾。

     。5)請幼兒說出今天的日期,再說說是星期幾?

      3、初步了解星期與人們的關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個星期這幾天是怎樣排列的?

     。2)星期與人們有什么關系?

      4、讓幼兒觀察臺歷,通過觀察進一步鞏固對星期的認識。

      (1)觀察自己帶來的臺歷,數(shù)一數(shù)一個星期有幾天,這個月有幾天?

      (2)教師任意說出日期。讓幼兒找一找是星期幾?

      (3)教師說出具體的位置,讓幼兒圈出日期,再告訴大家。

      第一個星期三是幾號?第三個星期五是幾號?

     。4)一年有幾個月?

      請幼兒翻翻數(shù)數(shù)再告訴大家。

      二、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月歷,請你給第一個星期日涂上紅色給第三個星期二涂上黃色再給第四個星期四畫上一顆五角星。

      2、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

      請你將同類實物圈在一起,在寫上相應的數(shù)字。

      三、結束活動播放音樂:星期讓幼兒在音樂聲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畫上五角星。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shù)學活動的內(nèi)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日歷說起讓幼兒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歷,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shù)。對日歷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fā)展推理能力。

      這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接著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日歷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兔年、龍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回答著。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歷最上面有數(shù)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歷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shù)小朋友知道,可是對于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shù)、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于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歷,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qū)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在尋找日歷秘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日歷上的數(shù)字顏色。""為什么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jié)日,你看!"還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事實給你證明在接下來的"找節(jié)日"環(huán)節(jié)中,當我說出節(jié)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著在年歷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煉了,于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歷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shù)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

      4.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jīng)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xiàn)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shù)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shù)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fā)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shù)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引發(fā)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shù)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xiàn)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shù)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合情境小結“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shù)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數(shù)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數(shù)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鐘面上看整點和半點。

      2.了解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系。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幾臺不同樣式的時鐘(如外形不同、指針數(shù)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鐘若干。

      2.整點記錄表(見操作材料包“下課10分鐘”)。

      活動過程:

      一、看時間

      1.討論:時鐘有什么用?這些中有哪些不一樣?(如外形不一樣、鐘面有方有圓、指針數(shù)量不一樣等。)

      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如1—12個數(shù)字,時針,分針等。)

      2.區(qū)分時針和分針,談論他們不

      3.同的功能。

      二、學習認整點

      1.討論:現(xiàn)在是幾點鐘?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小結:鐘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個代表不同的時間;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數(shù)字就是幾點鐘。

      三、撥時鐘

      1.教師與幼兒共同撥弄時針,分辨準確的時間。

      2.幼兒兩人一組,玩玩“我說時間你來撥”的游戲。

      3.在已能辨認整點的基礎上,適當出現(xiàn)“半點”,讓幼兒嘗試撥“X點半”,辨認“X點半”;從中面上分辨是超過了“X點”還是沒有到“X點”。

      活動延伸:

      1.利用“整點記錄表”,版主幼兒建立時間與自身生活的聯(lián)系,如8:00來幼兒園、11:00午餐、4:00回家等。

      2.在區(qū)角中投放相關游戲材料,支持幼兒開展“看看撥撥”(看時間,撥鐘點)、“連連看”(時間與相應的時間相聯(lián))等游戲。

      活動反思:

      《整點探秘》是我進入虹古路幼兒園一年后的一次比較重要的匯報課,我也非常的重視,所以無論是前期的教具準備還是設計教案都格外仔細,也請老教師為我的活動提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在活動中也格外注意提問的有效性和回應的策略,這也是將平時大教研活動的內(nèi)容學以致用。整個活動完成的還是比較順利、流暢的,但是問題也不少。

      1、整個活動的致命缺陷是:平;顒犹(wěn),老師教的穩(wěn),幼兒學的也很穩(wěn),沒有什么大的挑戰(zhàn)性,沒有讓幼兒“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覺。活動中其實可以增加“半點”“一刻”“三刻”的內(nèi)容,這樣的話更貼合實際生活,更具有實用性,幼兒才是真正學到了有用的知識。這主要源于我擔心設計了過于困難或者復雜的內(nèi)容,自己又無法駕馭,會使這次活動搞砸。其實活動過后回想一下,這次活動我沒有真正的教給孩子將來能用到的實際的.東西,反而就是浪費了他們的時間,這與我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背道而馳的,我不能因為怕搞砸了自己的匯報課而刻意的降低活動的難度,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我應該吸取這個教訓。

      2、活動配套使用的FLASH是在網(wǎng)上下載的現(xiàn)成的,制作雖然精美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與我設計的活動并不是百分百契合的,這就會影響活動的進行,我這次的處理方法是配合FLASH更改了教案中的個別步驟,雖然這樣做對結果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我知道這樣是錯誤的做法,F(xiàn)LASH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應該是配合活動的進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妨礙活動的進行,這就是主次顛倒了,我應該好好學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正確以后少依賴網(wǎng)上現(xiàn)有的資源,而更多的是自己制作課件,因為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再次探究了活動內(nèi)容,讓自己對活動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和想法。

      3、教具的制作上還不夠精良;顒又杏變菏褂玫目刹僮麋娒嫒绻梢运芊庖幌,使紙質更硬質一點,然后鐘面和指針用子母扣連接,這樣可能從美觀性和可操作性而言會更好一點。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探究精神。

      2、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特征。

      活動準備:圓圓世界(內(nèi)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籃子、膠泥、表格40份。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老師帶領幼兒復習圓的特征,并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ǘ┱归_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歸納,提煉球體特征,并用記錄的方法展現(xiàn)球體特征。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征。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征,并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并說出生活中的球體。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前提下開展數(shù)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jīng)驗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shù)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后,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盡可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盡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范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于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于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xiàn)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后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jié)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huán)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積累的經(jīng)驗會更加扎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桌子等物體,知道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表達測量結果,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紙條、繩子、小木棍等;

      2、相關的PPT課件、記錄表、記錄用的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動手嘗試

      1、電話鈴聲響起,師以“接電話”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買跟我們班一樣的桌子,哦,等會兒我量好再告訴你!

      2、幼兒討論,自選方法。

      師:我們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師這里有繩子、紙條還有小木棍,我們用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長度嗎?)一起來試試吧!邊量邊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動手嘗試,交流方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么量的?(個別提問,口頭表述)

      4、結合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演示要測量的桌面的長邊。

      師:好,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方法,誰愿意來這里演示一下,你剛才是怎么量的?(幼兒演示)

      (二)示范講解,合作測量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找準起點,做上記號,移動工具,頭尾相連,不留空白,不能重疊,一直量到終點。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記號。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長邊,各自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

      3)個別幼兒演示測量方法,表達測量結果。

      師:請紅黃藍綠四隊代表匯報測量結果。用什么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是多少?

      4)師幼共同小結:用同樣的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三)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秘密

      1)請幼兒選擇另外兩種測量工具量桌面的長邊,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會怎么樣呢?我們再來試試吧!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了其中一種工具進行測量,還剩下兩種工具,請小朋友用這兩種工具分別來測量桌面的長邊,記下結果想想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結。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總表上記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4)師幼小結: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量的次數(shù)少,工具短,量的次數(shù)多。

      四、經(jīng)驗遷移,解決問題

      1、打電話回復喜羊羊

      師:你好,喜羊羊。∥覀冃∨笥褞湍懔亢昧,用三種不同的工具量結果不一樣,我把這三種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寄給你自己定吧。

      師:這樣做出來的桌子會跟我們一樣嗎?為什么?

      幼兒:會一樣,因為我們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都告訴喜羊羊啦。

      2、師:你們真聰明,現(xiàn)在我考考你們,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測量這個教室從門口到對面墻腳的長度嗎?(啟發(fā)幼兒用跨步和用手連接等方法)

      3、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自然結束。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9-27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04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19

    大班數(shù)學教案09-09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9-19

    大班《分糖果》數(shù)學教案11-13

    大班數(shù)學教案【熱】02-03

    大班數(shù)學教案【熱門】02-04

    大班數(shù)學教案【推薦】02-10

    【薦】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