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12-11 16:35:32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己選擇調(diào)查、記錄的方法,統(tǒng)計小組同伴中不同入園方式的人群。

      2.完成本班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感受表格在統(tǒng)計中的作用。

      3.積極參與調(diào)查、統(tǒng)計方法的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入園方式的標記,統(tǒng)計表

      學具:分類盒,筆

      活動過程:

      1.選用標記表示各自的入園方式。

      (1)教師:小朋友平時都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2)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這些入園方式呢?

      (3)請幼兒每人選擇一個標記表示今天自己的入園方式。

      2.選擇不同方式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并明確記錄“本組同伴入園方式”的要求。

      (2)師幼討論調(diào)查的方法。

      (3)師幼討論記錄的策略。

      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確用數(shù)字“2”表示兩個人,記錄在相應(yīng)的表格下方。

      (4)完成小組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教師:請你們試用這些調(diào)查方法,將你們這組各種入園方式的'人數(shù)統(tǒng)計在記錄單上。

      (5)同組幼兒相互交流統(tǒng)計的結(jié)果。

      (6)請個別幼兒介紹在自己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和調(diào)查方法。

      請幼兒與同伴商量,將小組里每個人上幼兒園的叫交通方式統(tǒng)計在一張記錄單上,然后相互交流記錄單。

      3.師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

      (1)每組選擇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2)討論:怎樣才能知道全班每種入園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統(tǒng)計表。

      (4)每組選擇一名幼兒在表格中記錄本組幼兒的統(tǒng)計結(jié)果。

      (5)師幼共同讀表格。

      教師: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三幅實物圖列算式,學習2的加減法,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理解其含義)。

      2、啟發(fā)幼兒用一句話表達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3、學習書寫加減法算式。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圖。

      學具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看三幅圖,學習2的加法。

     。1)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每幅圖用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了。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完后講給大家聽!薄跋戎v第一幅,什么地方有誰?”(草地上有一只雞)“再看第二幅圖應(yīng)該怎么講?(又來了一只雞)把第一、二幅圖連起來講。”“第三幅誰會講?(一共有二只雞)誰會把這三幅圖連起來說?”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拔覀冊鯓影褎偛诺氖掠浵聛砟?草地上有1只雞怎樣表示?又來了1只雞怎樣表示?一共有兩只雞怎樣表示?”幼兒回答老師邊用數(shù)字記錄。“用什么符號表示又來了呢?(+)用什么符號表示一共有呢?(=)”(指+)“這是什么符號?”(加號)“怎么讀?”(加)(指=號)“這是什么符號?”(等號)“怎么讀?”(等于)(1+1=2)“這算式什么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边呏笖(shù)字、符號邊講述圖意(對應(yīng)如下):

      草地上有1只雞又來了1只雞一共有兩只雞

      1 + 1 = 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2)出示圖二。

      “這三幅圖說的也是一件事,誰會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說清楚?那用算式怎樣來表示呢?”(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2、看三幅圖,學習2的減法。

     。1)出示圖三。

      “那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先將第一幅圖(草地上有兩只小兔)!薄翱纯吹诙鶊D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么看出來的?”“我們把第一、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應(yīng)該怎么說?”“大家把三幅圖兩起來說一遍!薄罢l會用算式來記錄這件事?”

      草地上有兩只小兔走掉了1只小兔還剩1只小兔

      2 — 1 = 1

      “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薄按蠹乙黄饋碜x一讀!

     。2)出示圖四。

      “這三幅圖也是說了一件事,你能用三句話把它的意思說清楚嗎?”“誰會用算式來記錄的'?”(2—1=1)“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里的每個數(shù)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的什么意思呢?”

      二、小組活動

      1、看圖講述含義,指導幼兒正確列出2的加減算式。

      先看著圖用三句話講清楚含義,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寫數(shù)字。

      3、依樣填空格。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

      2、通過操作、實踐、啟發(fā)幼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8的組成以及8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卡、硬紙片、掛圖、8的加減法算式卡、寶藏。

      活動過程

      一、復習

      ﹙1﹚從1數(shù)到7。

      ﹙2﹚6和7的組成及加減法。

      二、新課

      1、看圖啟發(fā)幼兒在“7”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8”的形成。

      給“7”添“1”是8,8里面有8個“1”。

      2、教師利用游戲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并讓幼兒觀察游戲人數(shù)的變換來擺硬紙片。

      3、教師和幼兒玩“湊數(shù)”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熟練8的組成。

      4、教師出示掛圖示范口8的加減法應(yīng)用題,讓幼兒列出算式并學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應(yīng)用題列算式。

      5、游戲“尋找寶藏”學習計算8的加、減法算式。

      (教師在藏寶的途中放著8的加減法算式,把全體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能最先算完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動延伸

      7、復習總結(jié)。

      教學反思

      對于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來設(shè)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jié)較成功的課。經(jīng)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shù)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diào)乏味。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使用游戲活動,一節(jié)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在比賽中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簽”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jié)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于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判斷10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并會用“〈”“〉”表示其關(guān)系;

      2、嘗試用“〈”“〉”表示10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3、養(yǎng)成玩完活動后按類收拾的習慣。

      4、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點點比較圖三張,方格紙,數(shù)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yè)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臺每組2個,數(shù)字章1—9。

      配組學具:回形針拼圖形(1組);

      數(shù)字臉譜連線(1組);

      大嘴巴比多少(1組提高型)。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復習有關(guān)數(shù)量關(guān)系

      1、玩拍手數(shù)數(shù)游戲(1—20):集體。

      2、序數(shù)游戲(1—10的接數(shù)):集體、小組、個別。

      3、根據(jù)點卡上的點子數(shù)做動作:集體、個別。

      二、介紹新游戲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號名稱,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著多的一邊。

      2、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點點比較圖’上蓋了兩組點子,它們分別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請仔細看一看,它們分別是多少?”(請幼兒個別回答)

      3、介紹新游戲玩法。

      根據(jù)點子數(shù),知道相應(yīng)的格子中應(yīng)該用數(shù)字幾表示。再根據(jù)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并把符號放在數(shù)字之間。

      4、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三、介紹配組游戲及玩法

      1、介紹配組游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游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其他組還有回形針拼圖形和數(shù)字臉譜連線的活動!

      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游戲,并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游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nèi)ネ骐y度高的一組新游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游戲要按類收拾好。

      四、循環(huán)游戲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參與新游戲的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幫助他們完成游戲,掌握方法。

      五、活動小結(jié)

      1、教師對幼兒游戲中好的行為、方法予以表揚。

      2、再次強化幼兒新游戲的方法。

      3、請幼兒為新游戲起一個名字。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5

      目標:

      1.區(qū)分左右關(guān)系。

      2.發(fā)現(xiàn)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的差別。

      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4頁,筆。

      2.每位幼兒右手貼一標記。

      3.紙蝴蝶人手一只。

      過程:

      一、 發(fā)現(xiàn)自身的的左右。

      1.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胳膊、肩膀、眉、眼、耳、鼻孔、腿、腳等)

      2.游戲:看誰做得對。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yīng)的動作。如:“摸右耳”、“舉左手”、左手摸右肩“、“左手摸頭”,右手叉腰”等。

      3.游戲:蝴蝶飛飛。幼兒人手一只蝴蝶,當教師說“蝴蝶停在左肩上(或其它部位)”,幼兒就把蝴蝶放在左肩上,。教師檢查,幼兒全放對了,游戲繼續(xù)進行;如果幼兒把蝴蝶放錯了,請個別幼兒來幫助糾正。

      4.請幼兒說說自己左邊有誰,右邊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二、嘗試以客體為中心判別左右。

      1.請一組5—6個幼兒排成一橫排,說說xxx的左邊是誰,右邊又是誰。

      2.幼兒兩兩結(jié)伴,面對面站立,聽老師的指令做相應(yīng)的動作,感知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和以客體這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差異,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腳碰一碰”等。

      3.活動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三、操作活動。

      1.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畫、涂色活動

      2.請幼兒結(jié)合活動材料,說說圖上具體的左右關(guān)系。

      課后反思:

      在上本課之前我先給幼兒在右手上系上一個彩色的蝴蝶結(jié),然后引導幼兒來進行區(qū)分左右。左右對于幼兒來說要準確區(qū)分有一定難度,活動中半數(shù)幼兒能夠區(qū)分的很清楚,但還有許多小朋友讓他反復按口令來區(qū)分還是容易分錯。針對這一情況可請家長在家里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檢查和教孩子區(qū)分左右。平時還可利用玩游戲形式幫助孩子區(qū)分左右,加深記憶。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2。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3。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活動難點

      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四張桌子,每一張桌子上滾動的東西都相同;各種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幣、長方形紙、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ㄒ唬┱勗捯l(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們來玩一個尋寶的游戲,我的寶物有一個神奇的本領(lǐng)——會滾動。

     。ǘ┯變和鏈蕚涞耐婢,教師參與活動,并和幼兒進行交流

     。ㄈ┱堄變赫f說哪些東西會滾動,并示范給小朋友們看一看。

      二、區(qū)分能滾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一)讓幼兒再次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ǘ└鶕(jù)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體。

      小結(jié):最后,我們找到的寶物是球,總結(jié)球體特征。小球會滾動,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不管從哪個方向看上去都是圓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三、根據(jù)特征找出圓柱體

     。ㄒ唬┠銈冋业搅说谝患䦟毼,還想找出第二件嗎?它兩頭都是圓,從上到下一樣大,豎著放看起來像柱子,請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廳”去找一找。

     。ǘ├蠋熆偨Y(jié)圓柱體的特征,兩頭都是圓,豎著放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到下一樣大,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圓柱體。

      四、游戲“玩一玩,變一變”

      分組操作:

      1。把許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3。把橡皮泥變成球體。

      五、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玩的很高興,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球體的物體?

      讓幼兒找一找。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搜集生活中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

      2、能熟悉長方體何圓柱體的形狀特點。

      3、能知道長方體有兩種形狀,學會區(qū)分圓柱體與長方體。

      4、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長方體,圓柱體若干

      3、一張圓柱體和一張長方體的圖片

      4、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玩中探索發(fā)現(xiàn)玩具的特征,并組織幼兒分類

      二、用游戲“誰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戲”方法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第一場比賽開始了,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誰的眼睛最雪亮請你們看屏幕上有什么東西?

      三、教師提問

      1、請小朋友們比較一下這些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2、他們能滾動嗎?

      3、你們可以把它們進行分類嗎?可以分幾種呢?哪兩種呢?

      四、讓幼兒觀察物體特征

      1、游戲“誰的腦袋轉(zhuǎn)的快”讓幼兒思考并欣賞能滾動的玩具的什么樣子,不能滾動的'玩具是什么樣,并能找到能滾動與不能滾動的區(qū)別。

      2、讓幼兒自己選擇一個玩具并說一說自己的見解和玩具的特征

      3、讓幼兒觀察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長方體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

      五、用游戲“搭房子”讓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長方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個房子并說出你們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狀搭出來的。

      六、活動延伸

      1、鞏固練習:小朋友們今天都很厲害哦!那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你們圓柱體有什么不一樣的?那長方形呢?

      2、布置家庭作業(yè):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幾個圓柱體的物品,有幾個長方體的物品請把數(shù)字寫在后面。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8

      活動目標:

      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xiàn)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shè)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diào)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xiàn)活動的內(nèi)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為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shù)目刂谱约旱难孕,而之后的游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后安排了區(qū)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fā)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干什么?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fā)放玩具,教師表現(xiàn):呀,小玩具在路上睡著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著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fā)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shù)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shù)一數(shù)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小結(jié):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xiàn)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著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里面,幼兒說說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范裝蟈蟈。

      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里幾只?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里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里玩的感覺嗎?

      引出游戲-裝蟈蟈介紹規(guī)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shù)10個數(shù)。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里。要求每個籠子里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游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游戲結(jié)束,發(fā)放玩具作為鼓勵5.

      活動結(jié)束:

      帶領(lǐng)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qū)角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9

      活動目標:

      能唱數(shù)1~50;學習5和10倍數(shù)的跳唱練習。

      活動準備:

      1、準備豆子、大淺盤兩個,小汽車或其他可供幼兒搬運的教具。

      2、寬敞的場地,計時表或手表,1~50數(shù)字圖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在教室較寬敞的地方擺放可搬運的教具。

      2、教師告訴幼兒,要進行一個搬運工人的`游戲,這個游戲不但要注意安全,而且要比賽看誰搬得又快又好。

      3、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

      4、比賽開始,依照幼兒熟悉程度,教師可引導幼兒加快速度。

      5、鼓勵幼兒的表現(xiàn),并讓幼兒在體能活動后稍作休息。

      (二)團體活動

      1、準備兩盤豆子,教師取其中一盤,另一盤放在一邊,等待幼兒挑戰(zhàn)。

      2、告訴幼兒,教師會數(shù)數(shù)魔法,有誰要來挑戰(zhàn)?

      3、請自愿的幼兒拿另一盤豆子。由另一位教師協(xié)助主持數(shù)數(shù)比賽,

      4、不論幼兒怎么數(shù),教師皆以5的倍數(shù)快速計數(shù)。引發(fā)幼兒敏銳的觀察與學習的動機。

      5、教師與幼兒一起驗算。

      6、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老師數(shù)得比較快?問幼兒要不要學老師的數(shù)數(shù)魔法。

      7、教師以豆子(或圖卡、磁鐵等),引導幼兒以5的倍數(shù)計數(shù)。

      8、當幼兒熟悉后,可以同樣方式,引導幼兒進行10的倍數(shù)計數(shù)。

      9、取出1~50的數(shù)字圖卡,其中,5的倍數(shù)以同一種顏色表示;而10的倍數(shù)以另一種顏色表示。

      10、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數(shù)字圖卡排在黑板上。

      11、請幼兒念出5的倍數(shù)的圖卡:5、10、15、20、25、30、35、40、45、50。

      12、再請幼兒念出以10為倍數(shù)的圖卡:10、20、30、40、50。

      13、反復練習,直到幼兒可以不用看圖卡,就可以念出5與10的倍數(shù)。

      14、依照一開始的團體游戲,進行幼兒間的數(shù)數(shù)比賽。

      (三)操作活動

      1、全班進行數(shù)數(shù)魔法比賽,由老師負責計時,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將5或10的倍數(shù)念完。

      2、請幼兒取出圖卡,排出正確的答案。

      3、操作完成后,結(jié)束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樂意動手設(shè)計畫面,粘貼作品,感受折紙畫的立體美。

      2.學習看圖指示按對角中心線折紙的方法,與家長配合完成作品。3.鍛煉手指動作的靈活性;顒訙蕚洌

      1.《美工》第35頁為背景及折紙材料。2.剪刀、雙面膠、范畫;顒舆^程:

      一、觀看范畫,萌發(fā)創(chuàng)作愿望。

      教師引導:小白兔,豎著兩只長耳朵,拖著一條短尾巴,蹦蹦跳跳的來到草地,開心的`吃著蘿卜。這幅畫可真美,請大家也來學者做折紙粘貼畫。

      二、學認折紙圖示符號。

      請幼兒觀看圖示。圖上的虛線表示折的線,箭頭表示折出的方向,剪刀表示需要剪,雙面膠表示要粘貼。

      三、按圖示折紙。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每次折疊要對齊,壓平。小兔:

      江正方形對角折成三角形后打開。2.把一個角的兩邊按對角中心線折。3.把頂角向下,角尖對準中心線折。4.繼續(xù)吧角尖先上折,露出小節(jié)當尾巴。

      5.將小兔的耳朵和身體分開。先向上或者向下折出折痕,用剪刀沿對角中線剪至折痕處。

      6.把剪好的耳朵向上,變成尾巴在上的小兔,把剪好的耳朵下折,變成尾巴挨地的小兔。蘿卜:

      1.將正方形對角折成三角形后打開。2.把一個角的兩邊按對角中心線折。3.底角上折成三角形。

      4.將三角形對折成更小的三角形。

      5.蘿卜對折后,取綠色紙片剪成葉狀插入蘿卜內(nèi),并粘貼好。四.設(shè)計畫面并粘貼小兔和蘿卜。

      教師引導:把折好的小兔和小蘿卜擺在背景圖上,看一看怎樣擺放畫面更好看,擺好后在粘貼。提醒幼兒保持左偏和畫面干凈、整潔。

      五、集體評賞。

      教師引導幼兒從折紙的效果和畫面的擺放來相互評價,進行小結(jié)。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喜歡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感受規(guī)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項鏈一串、有規(guī)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guī)律的存在,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規(guī)律。

      出示穿好的項鏈提問:

      1、這條項鏈漂亮嗎?為什么?

      2、在項鏈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除了我們的項鏈是有規(guī)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東西是有規(guī)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么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游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為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兩個問題:

      1)你為什么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guī)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里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后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

      幼兒可以再活動區(qū)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并進行相應(yīng)紀錄。

      活動反思:

      《排排隊》本課的亮點是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造型表現(xiàn)的經(jīng)驗,僅靠老師的講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課中我設(shè)計了多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自體驗。

      一、以趣味為本

      學生畫的人普通是用幾個圓和火柴人的線條為符號的形象化,一種習慣性的表現(xiàn),缺少觀察和思考的成份,對此,我以游戲為切入點,通過觀察同桌來感受“人”的`外形線條,再用童趣的長高高,減減肥的添畫法來動動手術(shù),在本課中有玩,有學,有樂,盡管如此,快樂了還需要有效,達到教學目的仍是課堂追求的最終目的。

      二、以生活為樣

      排排隊此課用公共場合常見的排除現(xiàn)象設(shè)置情境,進行觀察和人物繪畫表現(xiàn),排隊不管學生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都很常見,上學,放學,吃,玩都經(jīng)歷過,容易喚起學生的回憶,從而也能“侃侃而談”排隊時的場景和發(fā)生的故事。例如有個學生說,他在買車票的時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進一步引導,讓他談?wù)劜慌抨牭男袨,以及他當時的感受,這樣比說一句空洞平白的我們都要講文明,守秩序要來得生動和深刻。

      小百科:排隊,指呈現(xiàn)整齊的線形排列。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知2與3前后兩數(shù)的相鄰關(guān)系,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3、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提供三種顏色不同的瓶蓋個三個,每人一套1—4的數(shù)字卡片。

      活動過程:

      1、分別取三種顏色不同的瓶蓋個三個,一一對應(yīng)排成三橫排,中間一排的瓶蓋不動,讓三排瓶蓋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討論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片擺在瓶蓋的左邊,討論:比3少1的數(shù)是幾,應(yīng)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數(shù)是幾,應(yīng)該排在哪里。

      3、引導幼兒歸納:3有兩個相鄰的好朋友,一個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個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組織幼兒討論2的好朋友是幾和幾,根據(jù)前面的方法與經(jīng)驗,引導幼兒借助瓶蓋、數(shù)字卡片等加以驗證。

      5、玩找朋友競賽的`游戲:幼兒分成5個人一組,排成三排,當教師說到4是,幼兒馬上排成2、3、4三排,中間一排人不要動。看看哪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對,這一組就是勝利者。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投放1到10的數(shù)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瓶蓋若干個,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nèi)的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shù)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shè)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3,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并創(chuàng)設(shè)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3

      設(shè)計意圖:

      在與家長交流中,聽到家長抱怨幼兒晚上總是玩到很晚,然后早上都睡不起來,做事也很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在幼兒園中也發(fā)現(xiàn)了最近很多幼兒在課后總是一直玩,而在集中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才要去上廁所,所以我設(shè)計了這堂課《我與時鐘交朋友》,來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時鐘,學會看整點,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jié)構(gòu)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鐘

      2、動物手偶

      3、實物鐘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簡單認識鐘及其作用。

      1、引入并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diào)鬧鐘鬧鈴引入提問:

     。1)小朋友,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呢?

      (鬧鐘的.鬧鈴)

     。2)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

     。ㄓ恤[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

      (3)鐘有什么作用?

      (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jié):有兩根針和12個數(shù)字。

      提問:

      (1)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

      (2)我們在看看數(shù)字,正上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

     。3)正下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xiàn)在他們都在數(shù)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yù)備—開始。ń處煵僮麋姳恚┨釂枺孩耪l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jié):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shù)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shù)字時,分針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shù)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講游戲規(guī)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后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如果老狼撥到6點,那就要吃小羊了。

      2、請幾名幼兒和老師先示范一次。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4

      設(shè)計思路:

      三角形是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然而,幼兒在運用幾何圖形開展拼搭游戲時,往往是無意識地進行圖形拼搭。

      讓幼兒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fā)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是大班階段幼兒需要建構(gòu)的經(jīng)驗。單一地讓幼兒開展"形拼形"練習,既枯燥又無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數(shù)學游戲中,讓幼兒愉快地嘗試、發(fā)現(xiàn)、學習;如何在游戲中有效地刺激、挑戰(zhàn)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體現(xiàn)集體教學活動的有趣、有效,是我設(shè)計"圖形碰碰樂"活動的初衷。

      活動旨在通過"圖形碰碰樂"的過程,讓幼兒嘗試運用三角形進行拼搭、裝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zhuǎn)、拼接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積累更全面的關(guān)于三角形的認知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fā)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在移動、翻轉(zhuǎn)、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guān)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教師示范用材料:幾何圖形卡片6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貼片40塊,大磁性板一塊,幾何圖形底座3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個,泡沫墊子6塊。

      活動過程:

      一、指認幾何圖形——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1、指認幾何圖形、正確命名。

     。1)展示幾何圖形卡片5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提問:這里有許多幾何圖形卡片,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ń虒W提示:教師指著卡片,請幼兒正確命名,如有幼兒將平行四邊形說成是菱形,教師則出示"菱形"與其對比,豐富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并正確命名。)

      2、指認旋轉(zhuǎn)后的幾何圖形。

      (1)提問:幾何圖形卡片被轉(zhuǎn)動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教學提示:教師邊提問邊轉(zhuǎn)動幾何圖形讓幼兒指認,重點指認"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歸納:轉(zhuǎn)動幾何圖形卡片,雖然幾何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它的形狀是不變的。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zhuǎn)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征的認識,并為后續(xù)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

      二、拼搭幾何圖形——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玩游戲:圖形碰碰樂。

     。1)交代玩法:這里有許多三角形,我們來玩"三角形碰碰樂"的游戲。請你們仔細聽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2)提問:請問你們聽到了什么?

     。3)追問:怎么才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ń虒W提示:教師用2個三角形當場演示圖1,幫助幼兒理解:兩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必須完全重合在一起。)

     。4)歸納: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個三角形才快樂。

     。5)宣布游戲規(guī)則: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馬上回到坐位上。

      【設(shè)計意圖:教師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戲規(guī)則,思路清晰、目的明確,能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此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語速不宜太快,邊說邊用手勢進行演示,以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

     。6)迫問:聽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

      【設(shè)計意圖:宣布游戲規(guī)則后要及時追問,有助于了解幼兒對游戲規(guī)則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兒有疑惑,教師要再次進行解釋;如個別幼兒提出疑問,則可將問題拋給大家,引發(fā)生生互動!

      2、幼兒進行第一次拼搭活動(2個三角形碰碰樂)。

     。1)教師念兒歌,幼兒進行拼搭。

      (2)幼兒操作后分享:

      2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全部"碰在一起了嗎?

      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圖形呢?老師幫你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見圖2)。

     。3)追問: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還能碰出其他的幾何圖形嗎?你覺得2個三角形還能碰出哪些幾何圖形?

     。ń虒W提示:該環(huán)節(jié)幼兒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拼搭結(jié)果是相同的幾何圖形,比如6個正方形、6個三角形或6個平行四邊形,教師記錄圖形后則讓幼兒再一次拼搭;第二種情況:如拼搭結(jié)果出現(xiàn)2種幾何圖形,教師記錄拼搭結(jié)果后,再讓幼兒拼搭。)

     。4)歸納: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及時記錄幼兒的拼搭結(jié)果,便于幼兒感受2個三角形組合后出現(xiàn)的變化,同時為下一環(huán)節(jié)4個三角形的拼搭作鋪墊。】

      活動反思:

      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東西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玩具到食品,從服裝到建筑,等等,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1、本次活動以數(shù)學教育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有意識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環(huán)節(jié)嘗試著做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樣子,到第三環(huán)節(jié)嘗試送圖形回家,進一步感知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yù)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的運用聲形并茂,更易喚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理解、掌握。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將物體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積木,雪花片,筆,彩紙,剪刀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尋找圖片上的規(guī)律。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東西,請你們猜一猜我可能跟你們玩什么游戲呢?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哦,其實我今天要跟你們來玩一個排一排的游戲。

      2.首先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這個是什么?(太陽)這是一個紅紅的太陽,那請你們看看這個太陽上的光芒按什么規(guī)律再排呢?(長短長短)你們看出來了嗎?我們來說說看,一根長,一根短,從上面開始說。 (一根長,一根短,一根長,一根短.....)這個太陽好看吧。如果這個一根長一根短隨便排排,那這個太陽還會好看嗎?(不好看)所以它有規(guī)律,你們發(fā)現(xiàn)這個長和短是幾個一組的,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一組)你們來看看是不是?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是吧,而且還是間隔排的。

      3.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張圖片,這是什么?(欄桿)仔細看好哦,這個欄桿上的顏色有什么規(guī)律呢(紅藍紅藍)一根紅一個藍接著看一根紅一個藍,一根紅一個藍,它們又是幾個一組的?(2個一組)如果這個欄桿紅的歸紅的,隨便它一會紅一會藍整齊嗎?(不整齊)

      4.再來看看最后一張圖,這是什么地方?(花園)這個花園有圓圓的花壇,長長的凳子,我想問問看這個花壇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一個凳子,中間有個花壇再接一個凳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從花壇開始,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你們猜猜看接下去會是什么?它是兩個一組一個花壇一個長凳是吧?

      5.教師小結(jié):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們,欄桿有規(guī)律了就好看了,因為太陽的光芒也有規(guī)律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一長一短一長一短,欄桿呢一紅一藍一紅一藍,花園里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它們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規(guī)律進行排列。

      1.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一點東西,你們能不能把這些材料也來按這個規(guī)則排一排,行嗎?一定要像圖片上一樣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但是作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規(guī)則的.,聽清楚:1.隨便選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須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有規(guī)律的排。行不行?有問題嗎?好,再想想第一個規(guī)則是什么?第二規(guī)則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兒找材料排列,教師指導。

      3.排出來真好看,有沒有都按兩個一組的規(guī)律來排呢?誰來說說看?彩紙是誰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個紅一個粉)我們幫她一起來檢查一下(一張紅一張粉一張紅一張粉)有規(guī)則嗎?再來檢查花片,我們一起來說(紅藍紅藍)是不是一個一個間隔,兩個一組的?她選的是花片按照顏色來排的,花片還有嗎?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紅)接著我們來說說別的?這是什么?(水杯和筆)誰排得?(一水杯一筆)同意嗎?他選了幾種材料?(2種)但是也可以2個一組一支筆一個水杯一支筆一個水杯也可以這樣間隔。真了不起,一種材料可以按顏色,兩種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稱來說。

      4.剪刀還沒有說過?誰排得?(一把粉一把藍一把粉一把藍)怎么樣?同意嗎?如果接下去排應(yīng)該是粉剪刀還是藍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沒有粉剪刀,只有藍剪刀,那應(yīng)該怎么排呢?能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嗎?請幼兒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們還有辦法嗎?(一把左一把右)這樣也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還有辦法嗎?怎么樣才能兩個一組?(一把開一把合)嘴巴一起說(一把開一把合一把開一把合)如果還有一把是什么?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7-04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8-19

    《排序》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6-05

    【精】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9

    【薦】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薦】02-0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熱門】02-09

    【熱】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推薦】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