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絲綢之路》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從而產(chǎn)生為祖國騰飛而努力奮斗的信念。
4、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培養(yǎng)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絲綢之路的價值。
教具準備:古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表現(xiàn)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的圖畫或影像。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shù)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走進──《絲綢之路》。
2、出示“絲綢之路”路線圖,大致了解“絲綢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同桌檢查生字詞。
2、和同學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最好能說說理由。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師:古代的絲綢貿(mào)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xiàn)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zhì)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表現(xiàn)“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圖畫或影像。
2、重點抓住“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這句話,(聯(lián)系2──10自然段,或聯(lián)系生活中的影視作品、課外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進一步理解、體會絲綢之路為促進東西方物質(zhì)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
小組內(nèi)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xiàn)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地連連點頭”等,從以上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三)交流資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組內(nèi)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2、相機介紹:張騫、班超、玄奘與絲綢之路。
3、自由讀13自然段,討論: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3)再讀全文,談感受。
【小學《絲綢之路》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13
小學數(shù)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16
絲綢之路的探尋名人故事11-09
絲綢之路的資料簡介04-29
小學排比句教學設計02-19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園地一02-15
《絲綢之路》文學常識03-23
《絲綢之路》讀后感11-04
《春》的教學設計12-28
《母雞》的教學設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