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
2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收集有關日月潭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難救出了太陽和月亮的動人故事,舍己為人的精神。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
一、復習課文內容
1讀課文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歷盡了千辛萬苦。他們究竟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歷盡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來到阿里山,在小鳥和百獸的幫助下,找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課文沒有具體寫出來;
第八自然段惡龍終于被制服了。惡龍是怎樣被金斧頭和金鐮刀制服的,課文也沒具體寫出來。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敘述的情節(jié)擴充得具體詳細些。
三、思考:
1、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認為尖和水社是什么樣的人?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
大尖和水社為什么要找回太陽和月亮?
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
找回太陽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樣了?
3、學生按以上層次復述課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手段查找資料,
教學后記:
學生本身就喜歡讀神話傳說,所以我首先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給他們質疑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把疑問一一揭開。最后啟發(fā)學生想象練說。如:大尖和水社經歷了哪些磨難?他們是怎樣找到金斧頭和金剪刀的?他們是怎樣把惡龍打死的`?課文都沒有講,讓學生把這些精彩的畫面想象出來,在組內交流,他們的興致頗高。
《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默寫詞語
水性商量危險千辛萬苦翻山越嶺漆黑一團
二、指名朗讀第一段
復習:這一段寫了什么?(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麗的自然景色)
過渡:課文第一段最后說“說起日月潭,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現(xiàn)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全段,思考各自然段寫了哪些內容。
。1)讀后組織討論并小結:
第2自然段寫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
(板書:惡龍吞吃太陽月亮漆黑一團)
第3自然段寫人們商量降服惡龍的辦法,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惡龍。
。ò鍟捍蠹飧缢缃悖
第4自然段寫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頭和金剪刀,砍死惡龍,就出了太陽和月亮。
。ò鍟嚎乘谰瘸鲆姷焦饷鳎
第5自然段寫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兩座青山。
2、教者第2自然段,指出“很久很久以前”或“從前”,不寫準確的時間,表明不是實指。這是“傳說”常用的開頭語。
啟發(fā)想象“漆黑一團”的情景,交代這是事情的起因。(板書:起因)
3、默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這一自然段說了哪兩層意思。
。ǖ谝粚訉懭藗兩塘哭k法降服惡龍,一籌莫展;第二層寫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1)人們在一起商量解決什么問題的辦法?(降服惡龍拯救日月)理解“降服”。提問: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個詞語來代替?(制服)
。2)課文是怎么寫人們商量情況的?(有人說……還有人說……)
。3)商量的結果怎樣?用一個成語概一下。(一籌莫展)“一籌莫展”是什么意思?(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辦法也沒有)
。4)我們從什么地方看出人們“一籌莫展”呢?理解降服惡龍的兩個條件:水性好;要有金斧頭和金剪刀!澳膬喝フ摇亍倍颊f明沒有辦法)
(5)是誰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哥尖和水社姐)
。6)出示“大哥尖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惡龍”與“大哥尖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惡龍”后提問: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小結:第一句是說兩個人要去干什么,第二句寫出了這兩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挺身而出(遇到為難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表現(xiàn)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在生死關頭,決定舍身降龍的大無畏精神,在意思上是有區(qū)別的]
。7)指出這是故事的發(fā)展。(板書:發(fā)展)
4、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他們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出示:
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想一想: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想象“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的情況,指明當眾發(fā)言。小結指出:第二句具體寫出了他們取金斧頭和金剪刀的困難。
提問:回到潭邊,他們是怎樣跟兩條惡龍斗爭的?(體會“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激戰(zhàn)”、“三天三夜”)結果怎樣?(砍死惡龍,救出太陽和月亮,人們又見到了光明)這是故事的高潮。(板書:高潮)
5、讀第5自然段,指明回答大意。(板書:結果)
6、觀察書上插圖,回憶全段內容,講述日月潭的故事。
四、默讀第三段
討論:你讀懂了什么?(人們永遠記住那些為民除害的英雄)
《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和那里的秀麗風光。
2、感悟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邊品邊想象那里的美麗景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體會那里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咱們祖國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有象征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龍門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稱的黃山;還有雄偉壯觀的泰山。我們的祖國可真美呀!你們不為生長在這樣的國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嗎?
2、這些景點都在我國大陸地區(qū),我還聽說臺灣島上有一處景色特別美,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這個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們一塊去欣賞那兒的美景吧!(板題,讀題)
(二)情境體驗,整體感知
1、各位小旅客們請大家觀看大屏幕,聽我為大家介紹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多媒體畫面及音樂,師朗讀)
2、同學們,剛才聽了老師的介紹,有什么感受嗎?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請小朋友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讀準。
3、生字詞反饋。(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三)細細品讀,理解課文
品讀第一段
1、小聲自由讀,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體會1、2句。(板書:大湖高山)
(2)體會第3句。聯(lián)系畫面理解“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用動作演示理解“群山環(huán)繞”(多媒體輔助)
3、指導朗讀。
品讀第二段
1、自由小聲讀,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點擊課件示空拍日月潭圖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全班交流,并指導朗讀。(利用多媒體和模具演示的方式體會日月潭形狀的美。)
4、指導背誦。(由四人小組成立為一個導游團,向游人介紹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來的。)
品讀第三段
1、讀課文,這段介紹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清晨)
2、點擊課件示“清晨”圖片:說說清晨的景色。(讓學生充分想象說話)
3、明確“隱隱約約”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給你怎樣的感覺?(播放課件,理解“隱隱約約,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戰(zhàn)讀課文。
品讀第四段
1、讀課文,這段介紹的是日月潭什么時候的景色?
2、中午的時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課件)
(1)示“晴天、雨天”兩幅圖:看你喜歡哪種景色,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可以同桌或鄰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這段話中的一對反義詞。
(3)指導朗讀。
品讀第五段
1、齊讀課文,說說這段講的是什么?
2、通過學習課文,你從哪兒看出“日月潭風光秀麗”?(群山環(huán)繞、潭深水綠、飄著薄霧、清晰展現(xiàn)、一片朦朧)
(四)我當導游,回味課文
日月潭景色這么美,老師都還想去游覽,哪位同學愿意領老師和同學們再去欣賞一下。
(五)抒發(fā)感受,啟發(fā)愛國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和祖國大陸分離了,至今還沒有回歸。臺灣人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祖國,臺灣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國的懷抱。此時,你想對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
(六)結束:快樂的旅程到此結束。
《日月潭》課文閱讀推薦: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
【關于《日月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01
《船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5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22
《這兒真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16
《海底世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10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7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6
《雨點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19
《葡萄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02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