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合集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優(yōu)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哈達獻給解放軍》、《織布》;
2、練聲:《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熟悉樂曲并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相處在一起已經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朋友就要畢業(yè),老師和小朋友就要分開了,以后我們還是好朋友嗎?
(2)教師:你還記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樣幫助過你嗎?
教師: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分別的時候,好朋友總是唱起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范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范唱。
(2)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教師:你聽到歌詞里說了些什么呢?說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話?“舊日朋友”、“懷念”是什么意思。
教師結合和孩子回答小結: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誼萬歲”, “舊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懷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導幼兒第二次傾聽范唱。教師自然帶動幼兒與領座同伴目光對視,隨著節(jié)拍輕搖身體。
教師:和好朋友一起面對面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
3、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地邊彈唱邊唱,引導幼兒用輕聲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師:這首歌曲聽起來有什么感覺?我們應該怎樣唱?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是抒情曲調,歌詞所表達了離別情緒,十分感人。
(2)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注意提醒幼兒弱拍起唱的強弱處理及延長音的情感處理。
教師彈琴,幼兒反復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兩段歌詞,幼兒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兒唱準弱起小節(jié)。
三、告別時刻。
1、復習《小牧民》,結束本活動。
2、教師:我們馬上就要告別了,你想和朋友怎樣告別呢?下課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擁抱、拉鉤、擊拳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古詩,熟背古詩,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
2.理解古詩的含義,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句詩所蘊涵的深義和喻義。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
4.體會作者孟郊所表達的思母情懷;并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教學過程: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A案: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愿孩子遠行平安,并希望早日歸來。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后,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jié)奏朗讀,引入情感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用反復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注意節(jié)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fā)情感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認為在這首詩中,哪幾句是比較容易理解的?(1-4句)說說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話最難以理解。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
“意恐”——心里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太陽。
D、最后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母親像春天對小草般的恩情,誰說子女能報答的完呢?——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l說那些綠茵茵的小草,就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四、情感體驗,深入悟情
師述: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來看看這幅圖畫,當年邁的老母親在油燈下,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由于對兒女的愛牽動著她心,堅持到底,一定要為孩子縫制一件衣服。
是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代吳越民間有一種風俗,家中有人要出遠門,母親或妻子要為他做衣服,針線一定要縫得細密,這樣出門人才會早早歸來。你能再來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詩嗎?
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遠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著母親為你連夜趕制的衣服……你會怎樣想?
。A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恩情不能報以萬一,對母親無限的熱愛與崇敬,這是孟郊的心聲)
5、誦讀古詩。
母愛難忘,母情難舍,請大家再來讀一讀詩,注意節(jié)奏。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導入
讓學生深吸氣后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引導學生說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提出問題:肺是怎樣實現(xiàn)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的?引入課題。
二、新授
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提出問題: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內的?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讓學生用雙手輕觸自己胸側的肋骨處,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變化。
問題:你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是否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得出:深吸氣肋骨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深呼氣肋骨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縮小。
感覺不一定準確,引出測量胸圍差的必要。
。1)測量胸圍差
師生討論測胸圍差的用具、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達成共識,請學生示范操作后,三人一組做實驗,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內。測量后引導學生討論實驗中提出的討論題。
學生通過感知和測量,知道吸氣時,胸廓擴大了;呼氣時,胸廓縮小了,吸氣和呼氣都與胸廓變化有關。
。2)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
教師指出:吸氣和呼氣這兩個動作合起來就是呼吸運動。那么,呼吸運動是怎樣產生的呢?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運動時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對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作出假設。
教師做曲肘、伸肘動作,啟發(fā)學生討論、交流,作出假設:胸廓容積變化的原因是有關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
、俳處熝菔纠吖沁\動的模型。說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間外肌。提醒學生注意胸廓前后、左右徑有何變化。
學生觀察后填寫表格。
、诮處焼l(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為什么肺容積的變化會導致吸氣和呼氣?
讓學生觀察教材49頁中的演示實驗,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傧鹌つぁ蓚氣球、玻璃鐘罩分別代表什么?
、谑窒蛳吕鹌つr,氣體進入氣球還是排出?
、巯鹌つせ乜s時,氣體進入氣球還是排出?
、苁欠稳莘e的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因為吸氣后使肺的容積擴大?
教師做演示實驗:一手握住瓶頸,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時說明這示意膈肌收縮。此時,請同學們觀察“胸廓”上下徑的變化和“肺”的變化。然后,一手放開橡皮膜,同時說明這示意膈肌舒張。提醒學生觀察“胸廓”上下徑的變化和“肺”的變化。
問題:當“膈”運動時,“胸廓”的上下徑和“肺”有什么變化?
通過演示,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通過上述實驗引導學生得出:①肋骨和膈運動的結果,使胸廓擴大或縮小。②肋骨和胸骨的運動,與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和舒張有關。當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的前后、左右徑和上下徑增大,這時候胸廓擴大。反之,縮小。
、圻M一步探究:為什么肺容積的變化會導致吸氣和呼氣?
演示模擬實驗:模擬肺容積的變化引起肺內氣壓的改變
將氣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綁緊,捏吸耳球時,氣球脹大,松開吸耳球時,氣球縮小。之后引導學生分析,使學生了解在特定的條件下,容器變小時氣體壓力增大,容器內氣體被壓出去;容積變大時,氣體壓力變小,外界氣體被“吸”進來。
肺的容積擴大—→外界氣體入肺
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體排出
學生分析、歸納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原理和過程: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胸廓擴大和縮小,引起肺被動地擴張和回縮,形成肺內氣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才使氣體能夠進出肺泡。
復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系?
引言:氣體在呼吸運動作用下進入了肺,這只是完成外界氣體和肺泡內氣體之間交換,它不是呼吸的結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內氣體與血液間的氣體進行交換了,而血液又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進行交換才是呼吸的實質。那么進入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之間是怎樣進行交換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肺內氣體發(fā)生的變化。
1.探究:肺內氣體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
教師演示噴灑香水的實驗,引導學生領會氣體交換的原理:一種氣體總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擴散,直至平衡為止。
學生討論之后,每四位同學為一組,一位同學按課本實驗的'圖示吹氣。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引導學生討論: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回憶做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也見到了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的現(xiàn)象,分析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會變得渾濁。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說明了呼出的氣體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引導學生觀察環(huán)境中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成分對照表,從圖中分析出:呼出氣體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氣體中的氧含量;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據(jù)呼出的氣體中氧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數(shù)據(jù),推測其原因與體內進行氣體交換有關。
2.引導觀察課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圖,探究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怎樣進行的?
播放課件:演示肺泡的結構和肺泡,引導學生觀察,啟發(fā)學生思考肺泡結構適于氣體交換功能的特點。
演示動畫: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師生探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怎樣進行的?
讓學生明確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肺泡,氧由肺泡進入血液的道理。
問題:為什么在肺部,靜脈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擴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擴散?
師生討論得出:這是因為在吸入肺泡內的氣體中,氧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擴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靜脈血擴散到肺泡中。這完全符合氣體擴散的原理。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靜脈血就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
3.教師講解:氧進入血液后,絕大部分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shù)饺砀鹘M織細胞。
4.演示動畫: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引導學生思考: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是怎樣進行的?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動脈血中的氧向組織細胞擴散;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擴散。其原因是:組織細胞里的氧含量比動脈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動脈血中的多的緣故。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1、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分析人物特點,感悟作者情感,啟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美的追求;
3、學習描述生活中細節(jié)畫面,展現(xiàn)深刻主旨。
教學重點:1、2
教學難點:3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是呀,生活中陪伴我們共同走過的人,我們是否用心體會過?那些疼愛我們的人,我們是否都懂得?今天,我們來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一起感受下散步的溫馨。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內容。
2、請用補充題目的辦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 跳讀課文,認識人物:
1、跳讀課文,找出對一家人的描寫的句子。
2、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到人物什么特點?
四、 研讀課文,感悟主旨:作者描繪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優(yōu)美,人物活潑外,我們還能感悟到什么道理?
五、 表情誦讀,美點尋蹤:一家人散步的畫面美,人物間相處的融洽美,如此文章中還有很多美點,咱們比一比,看誰最快發(fā)現(xiàn)美?
示例: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溫馨、詩意的鏡頭。
六、 延讀課文,鏈接生活: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親愛的,不要悲傷,不要輕言放棄?纯窗,金色的油菜花,水波粼粼的小魚塘,它們永遠不會因為有了冬天而絕跡;想想吧,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他們對你永遠是不離不棄。
生活總是美好的,有時需要我們停下腳步,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甚至去創(chuàng)造。
請將你生活中的美好與大家分享。
七、結語:“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次散步成為定格在讀者心中的溫馨的畫卷。我們在課堂上徜徉:我,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和導師。這節(jié)課,希望也定格在我們的心中,提醒我們感受生活,學會懂你!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注重教師“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腳手架”,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驹O計特色】
關注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豐富學生語言實踐的形式。
【教學流程】
一、緊扣題目,導入全文。
課文的題目“我選我”是王寧同學美好心靈的展示,也是課文內容的概括,可這樣入:
1.先出示課題“我選我”,要求把課題讀好。
2.出示閱讀要求:
。1)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反饋。
(1)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在讀“今、林、名、讓”等生字時區(qū)別出前鼻音和后鼻音。
。2)說說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導讀,加深體驗。
王寧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呢?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我們還要再認真地讀課文:
1.請同學來讀課文。(課文有4段,可以請4個同學來讀。)
2.集體評價。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把課文讀通順。
3.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課文是怎么寫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蓖鯇幷f:“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三、重點引讀,拓展延伸。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可分以下3個練習板塊進行。
練習之一: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薄
練習步驟:
1.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一句話?
。ā斑x誰呢”是每個同學都在思考的問題,大家都在想,此時教室里“靜悄悄的”,因此,這一句話既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聲音又不能太重;“我選我”反映了王寧為同學服務的愿望,但這種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讀的時候語氣要真誠、坦率。)
2.我們再來讀讀下面的兩句話,想想他們的意思:
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選誰呢?
教室里靜悄悄的,選誰呢?大家都在想。
。ㄒ龑W生比較、體會這兩個句子,不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還使學生初步學會捕捉句子中的語氣信息,并知道對于同樣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語言方式來表達。)
練習之二: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為什么要選自己?”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練習步驟:
1.我們怎樣來讀林老師的話呢?(讀對話要注意提示語,留心這些詞語,就能幫我們進一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王寧的話該怎么讀呢?我們先學著給他說的話加上提示語。
。ㄔ趯W生說出“王寧認真地說”“王寧誠懇地說”“王寧笑著說”“王寧回答說”等以后,可加以評價:提示語可以是表示神態(tài)的,也可以是表示動作的,運用恰當,就能把話說得更明白。)
練習三: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練習步驟:
1.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并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同學們對王寧的舉動由“愣”到喜的變化,感受同學們對王寧“我選我”大膽舉動的鼓勵、贊賞和欽佩之情。
2.指導學生用“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大家說”的句式表達各自對“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評點]
以3個訓練板塊,解讀一個探究中心:“王寧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引導學生自主地詮釋了文本。最后又以選舉后的“大家說”讓學生作感想式的自由表達。本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自主探究、自由感悟的理念,并以樸實的方式表達,顯得自然清新。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排列與組合第二課時內容(教材113頁)。
教學目的:
1.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
教學難點:
運用學過的知識有規(guī)律地排列事物,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數(shù)字卡片。
學具準備:
學具袋、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引出問題:你們想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嗎?
2.出示手機號碼前8個數(shù)字,剩余3個數(shù)字需要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才能獲得。
3.提出數(shù)學問題:
、儆脭(shù)字1和8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②你們猜猜哪個兩位數(shù)是老師手機號碼前兩個數(shù)字?
、劢o出學生手機號碼中間5個數(shù)字后,再給學生3個數(shù)字3、7、9,并告訴學生手機號碼后三個數(shù)是這3個數(shù)組成的所有數(shù)當中從小到大第四個數(shù)字。提問:數(shù)字7、3、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4.學生猜測回答。
。ㄒ龑W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學習要求:
、倌贸鰯(shù)字卡片,2人一組合作。
、谝粋同學負責擺數(shù)字卡片,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shù)字。
、墼跀[的過程中思考要怎樣擺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學生合作交流擺數(shù)字,教師巡視。
3.小組板書展示本組結果,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4.全班觀察交流討論,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擺法及原因。
5.師生一起總結得論:
、儆3個不同數(shù)字可以組成6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诳梢杂孟却_定個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數(shù)字,再按順序 排列組成三位數(shù),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垡部梢园凑諗(shù)字的大小,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順序來 排列,也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6.提出問題:用數(shù)字7、0、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請學生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說出結果。
7.學生匯報結果。
8.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在有0的情況下,3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只 組成4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因為0不能放在數(shù)的最高位。
。ㄗ寣W生經歷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排列順序的過程。)
(三)鞏固應用,內化問題。
1.拍一拍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寺廟,3個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問題:他們可以拍多少張不同位置的照片?請3 個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一個同
學扮演唐僧給三個徒弟擺站的位置,其他同學是攝影師負責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們能拍出多少張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加深,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
數(shù)學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體會。
2.老師小結。
。ㄗ寣W生主動體驗學習,從中獲得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數(shù)學廣角·簡單的排列 不重復
不遺漏
百十個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本文語言質樸,情節(jié)簡單,所反映的人們的行為非常高尚。課文另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對一件平常小事,處理卻不同尋常的做法的描寫,讀者在讀后內心受到震動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強自己的環(huán)保意識。
【學生分析】
這是本學期學生接觸到的第二篇略讀課文,在學習前篇略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們?yōu)楸Wo橡樹而體現(xiàn)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huán)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我要知道:為什么路人贊嘆修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故事。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
你們讀懂了什么?誰能把這個故事說一說?
三、練讀、議讀、質疑
1、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欣賞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要求:
、 把語句讀流利;
、 讀你自選的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議讀與質疑:
其他同學對于別人的朗讀和發(fā)言,給與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如有疑問也可提出。一點要通過讀書、思考、議論去認識。
、 如選讀筑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要把你對高大、挺拔的橡樹的興趣、愛惜之情讀出來,要拿高大的橡樹引起筑路工人的關注和愛惜的心理讀出來。
議讀時要對筑路工人自覺保護橡樹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識到砍樹容易栽樹難的道理。
、 如選讀工程師與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時,要從工程師和工人的神態(tài)、動作、言語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工程師要執(zhí)行自己設計的工程計劃,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在保護橡樹上獲得了一致。
⑶ 如選讀最后幾段課文時,要對公路上彎曲城馬蹄形有所認識、有所感悟。重點是讀好人們的贊嘆,體會保留橡樹在人們心中的廣泛影響。同時放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由課文引向學生生活,由他律誘發(fā)自律。
四、練習地方實例,說說你讀后的感想
可啟發(fā)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關注,尋找有關的實例或資料來說說感想。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通過查詢到的資料,更多地了解燕子。
教學設計:
一、學生板書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體驗學習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優(yōu)美的字跡,體會做教師的驕傲。)
1、對于課題想提出什么問題?(自由提問)
2、師生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梳理后的問題請學生寫于板側。(梳理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過于簡單的問題去掉,把暫時弄不懂的按老師意圖排列。這樣,學生自己的問題會激發(fā)自身的關注,以激起解決問題的欲望。)
3、交流關于查詢到的燕子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4、鼓勵學生在聽完交流的基礎上,自己說說燕子的樣子。(由具體的了解到概括的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來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關注,對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法的關注。)
二、初讀課文
1、大聲地朗讀課文,讀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
2、小聲地讀課文,再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3、默讀課文,把自己不大懂的地方畫下來,再想一想。
。ㄟ@樣反復讀課文的目的是打好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課文,感受語言,以體會作者的語言魅力。)
4、說說自己都讀懂了什么?
(脫離開書,學生自由談,檢驗學生讀書的質量。學生說出自己讀懂的即可,老師要鼓勵學生談認識,談觀點,多少、長短不限。)
三、自學、合作
1、對于課文自己都能解決哪些問題,先自學,后尋找合作伙伴討論。
。1)有能力自學生字。認識生字,拼讀正確,組詞擴詞,并提出形近字。
。2)有能力解決書中不太理解的詞語。查找工具書,字典,把不理解的詞語做出合理的注釋,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好。讀得有感情,并體會為什么會喜歡它,怎樣才能讀好它。
(4)有能力把每個自然段都寫什么講清楚,初步理解作者的思路。
。ㄖ匾曌詫W,在有限的時間內,合作解決大量的問題。自學要有層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組的同學再進行交流,相互彌補自學中的遺漏,這樣的合作,會給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帶來解放。)
2、匯報自學所得。按照字、詞、句、段的順序展開匯報,組內同學相互補充,其他同學邊聽邊記,適時把自己的想法和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3、教師評價。
。▽τ趯W生的回答一定要給予肯定,找出學習中的閃光點,提出思考過程中的遺漏之處。評價的同時,注意指導。)
四、總結
1、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
2、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
五。課堂練習。
【教學設計方案合集8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0篇06-13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03-13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03-0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8篇12-09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0篇11-24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7篇10-0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0篇06-15
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05-2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10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