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對學生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
3.請大家圍繞課題猜猜,課文可能會介紹哪些有關麋鹿的知識。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詞,邊讀課文邊認,注意讀準字音。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詞。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點撥。
3.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寫麋鹿的,寫了哪些方面,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關于麋鹿的經(jīng)歷的,寫了哪些事。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寫大豐自然保護區(qū)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體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第三段(5—7):記敘了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
4.小結。
三、書寫指導
1.分析字形。
2.描紅、臨寫。
四、作業(yè)
1.抄寫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課文可以分幾段,各寫什么?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觀察第二幅插圖,默讀課文,想一想:這段課文可以分為幾層?各寫了什么內容?
(2)理解第一層內容。
、僦该x。
②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邸案弊挚梢匀サ魡?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齊讀。注意重讀“更”。
(3)理解第二層內容.
過渡思考:第一層已經(jīng)為我們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為什么作者還要接下去寫第二層呢?
、僦该x。
、谡n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讀讀、想想、畫畫。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個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艹私榻B麋鹿的外形,還介紹了什么?
(生活習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系嗎?為什么?
、抻懻摚河辛说谝粚拥慕榻B,我們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二層寫實不是有點多余,為什么?
、咭x練習
(4)理解第三層內容
、倌x第三層,思考。
課文是從那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诮涣鳌
2、學習第三段
過渡:麋鹿不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還有傳奇的經(jīng)歷。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傳奇”,齊讀。
說說“傳奇”的意思。
(3)為什么說“麋鹿的經(jīng)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4)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xiàn)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xiāng),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5)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是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三、配樂朗讀第二、三段
四、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簡單說說麋鹿的外形和傳奇的經(jīng)歷。
二、精讀訓練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
2.畫出描寫麋鹿在黃河灘涂自由活動的句子,結合第一幅插圖說說對在晨霧中活動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為什么說大風自然保護區(qū)“是麋鹿野生放養(yǎng)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4.通過課文的第二、三兩段的描寫,我們對麋鹿已經(jīng)有了比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
5.有感情的朗讀的一段。
三、課堂練習
1.出示課文后第5題:默讀課文要點,再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
2.交流復述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抓中心)
1、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討論明確: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于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六、作業(yè)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jù)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白楊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1、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 看圖、聽讀、思考:
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 默讀思考:
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劃出主要詞句。
、 讀后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① 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 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⑷ 教師小結。
2、講讀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思考:
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⑵ 讀后討論交流:
、 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 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
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③ 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
“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 劃出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師小結。
3、講讀第三段:
、 教師引讀后,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師小結。
、 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
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說明】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充分的閱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為此,我采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
《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采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詞:
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xiàn)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啟發(fā)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么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著,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里表達什么意思;而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著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贊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本o接著,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為什么不說“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wèi)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fā)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于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占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比绻熳x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贊美了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扎根邊疆聯(lián)系起來,把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lián)系起來。為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并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贊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直,這么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里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著,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后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后,我?guī)ёx“父親”的話,借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后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xiāng)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為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這樣的小結,再現(xiàn)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后,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小結,學生越發(fā)感到白楊樹是那么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著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梢,設計優(yōu)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于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于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yōu)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借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從心底里欽佩那些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設者。這發(fā)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知: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并能理解.
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敘述重點事情的重點詞,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錄音機、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
二、自己出聲讀課文,想: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看圖說話(在金色的沙灘上,畫家遇到了一位拾貝殼的小姑娘。)
三、讀這篇課文要帶著什么問題呢1.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2.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四、帶著問題再次讀書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認準以下這些詞語的音(見板書。)
六、齊讀課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詞或句子。)
八、作業(yè):讀書,想一想,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
第二課時
導言:
你到過海邊嗎?你喜歡海灘上那些奇形怪狀、五光十色的貝殼嗎?但是在海灘上還有比貝殼更美好的東西,是什么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一、讀全文:請同學們邊讀邊想:發(fā)生在金色的海灘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讀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內容
。ㄒ唬┳x第一大段,說一說主要內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
。ǘ┊斝」媚锱踔悮ぷ尞嫾铱磿r,畫家笑了笑,畫家心里可能想什么?(畫家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fā)現(xiàn)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給她撿點漂亮的貝殼。)
(三)畫家游向礁石,是給誰拾貝殼去了?小姑娘知道嗎?她怎樣做的?(畫家是給小姑娘拾貝殼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給畫家看著衣服。)
。ㄋ模┱页雒鑼懞┟利惖木渥樱@是一個什么句子?(比喻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望無際的意思。
。ㄎ澹┛偨Y學法。(出示投影片。)
1.讀文知內容。
2.抓重點詞句。
3.分析與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學習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講什么?(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jīng)過。)要抓的詞語是焦急、緊緊地。
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課文通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xiàn)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質?(樂于助人,認真負責的好品質。)小姑娘開始是焦急,當海水輕輕地漫上海灘時,她為什么要緊緊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內容是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兩件事來。(分成兩層。)畫家撿來的貝殼怎么樣?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詞語燦爛奪目什么意思?(她給畫家看衣服,幫助別人不圖回報。)畫家感動之極,他怎樣做的?為什么這么做?結果怎樣?(故意丟殼,回報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被小姑娘淳樸、誠實的行為所感動。)
三、總結全文說說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四、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朗誦
。ㄒ唬┪闹杏袔讉角色?
(二)分角色朗讀。
(三)讀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濃,使學生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去領會那美好的心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展開拓展閱讀,了解“看”的學問;從布魯諾和柏波羅的做法和結果對比中得到啟示。
2.學會快速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3.對愛迪生的故事展開討論,積累學習方法和生活的小竅門。
重難點,關鍵
1.學會快速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2.針對愛迪生的故事展開討論,積累學習方法和生活的小竅門。
課時劃分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具準備課件。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教師導入:
今天我們完成兩項學習任務,閱讀《“看”的學問》和《管道》。
二.學習《“看”的學問》
1.輕聲讀文,思考“看”有哪些學問。
2.討論:“看”都有哪些學問?
3.交流: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樣觀察事物的?
三.學習《管道》
1.提出要求,引導速讀。
2.學生自由速讀,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速讀的體會。
4.引導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課時
揭示任務,導入新課二.開展《暢所欲言》的話題交流
1.默讀故事,理解內容 這則故事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2.針對故事,開展討論。
3.教師小結。
完成《初顯身手》
1.引導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生活小竅門。
2.課件出示學生所匯報的內容,引導評議。
3.評選班級“智多星”。
4.課外延伸:毛遂自薦當主編將全班同學提供的好方法,好竅門編成小冊子,名曰《智慧萬花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學生將上節(jié)課討論的學習方法和生活小竅門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第三課時
作業(yè)設計繼續(xù)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為了切實增強全體教師課堂研討的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打造高效課堂,學校決定舉行全校教師優(yōu)秀教案評比活動。現(xiàn)制訂本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切實體現(xiàn)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促進教師加強學習,鉆研教材,規(guī)范教師備課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我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水平。
二、組織領導
三、參賽對象:學校全體科任教師。
四、活動時間: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五、參評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課時數(shù)充足(書寫教案要標注課時數(shù));
3、教案各環(huán)節(jié)齊全(課題、目標、重難點、教具、前置設計、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與板書設計等不得缺項);
4、教學過程科學有效,容量適中;
5、字跡工整,書寫規(guī)范。
(二)優(yōu)秀教案評選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礎上,優(yōu)秀教案應具備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制定的“合格教案、優(yōu)秀教案評價標準”。
2、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全體教師參照“合格教案”及“優(yōu)秀教案”評價標準書寫教案。
3、在期中、期末兩次教案檢查中,各教研組對本期以來教師書寫教案進行初評。初評分一、二、三等三個等級(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選送評為一等的教師的教案(1—2位教師的)到教導室集中參評。
4、教導室組織專門人員對各教研組選送的教案進行評比。評出1—5位教師的教案為優(yōu)秀教案。
5、將獲學校教案評比優(yōu)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師生展示,供全校教師參觀學習。
七、獎勵辦法
每期對榮獲優(yōu)秀教案的教師分別獎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師綜合考核中獎勵濃縮分0。5分。
20xx年3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利用這樣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級數(shù)學課,是我這一學期來始終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這四個多月來從事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批評和責備,勢必會使剛剛開始小學學習的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以后的學習。怎樣讓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我想這也是一年級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fā)掘情感的積極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边@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游戲等,投其所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shù)學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不難發(fā)現(xiàn),學前教育中家長注重藝術智能啟蒙,忽視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抽象思維開發(fā)大有人在,家長注重純數(shù)學計算力的訓練,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課堂上非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是游戲和學習的過渡,是學校學習的新起點。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太多自己的特點,只有我們老師教材和學生的年齡實際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開心更扎實,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一生的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部:代嬋虹
20xx年6月24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ò鍟妿V《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tǒng)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成全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書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可是在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蘊涵著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作者我對那個良苦用心的殘疾青年萬分感激。
用別餓壞了那匹馬做題目,至少有兩層主要意思:一是這是文中殘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謊言。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我才會心安理得地去讀青年的書;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故事才會顯得如此的動人;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青年的形象才會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餓壞了的馬,青年知道,后來我自己也知道。
設計理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認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個性化閱讀!秳e餓壞了那匹馬》全文描寫細膩、情真意切。本設計力圖讓學生自讀自悟,憑借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和閱讀敏感,去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對人物的刻畫描寫,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事例、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謊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良的,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一個善良的謊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翻到書本第44頁,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新詞的意思。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ǘ┓答伣涣。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ㄖ饕獙懥丝釔圩x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ㄋ谖闹谐霈F(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離開書攤時,青年囑咐我的話。他的話,看起來是對自己家的那匹馬的關心,不讓它餓著,實則是免去了我尋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把時間花在看書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背著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云的話。這話既是說給妹妹聽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絕買這無用的馬草;更是說給我聽的,讓我能心安理得地看書。青年既幫助了我,又很好地維護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對青年說的話。每天我都想象著馬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書。關心馬,就是我對青年的關心。)
3.我們知道,原本無馬,為了幫助我能繼續(xù)看書,殘疾青年卻假稱有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殘疾青年具有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三、細讀課文
。ㄒ唬┱n文中有不少語句,表現(xiàn)了青年的美好品質。讓我們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
。ǘ└鶕(jù)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為什么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ü媚锩H坏难劬φf明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ㄋ麨槭裁醇绷耍浚
4.可是遲了!我已經(jīng)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著馬草的馬嗎?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么?)
剛才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三)現(xiàn)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ㄋ模┪闹兄挥袣埣睬嗄暧兄篮玫男撵`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ǜ赣H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而我喜愛看書,能聽從父親的教導去扯馬草掙錢。對于青年的幫助,我心中感激不盡,因此一心不讓青年家的馬餓壞了。)
四、總結延伸
課文幾次提到的馬,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匹馬似乎又是存在的。對追求知識如饑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饑餓的馬,為了不讓我餓壞,殘疾青年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到了關心和溫暖。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跡嗎?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說說感受。
。ǘ┲该涣。
(三)總結:是啊,只要放棄自己的一點點私欲,就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善意,這個世界將增添許多美麗和歡樂。讓我們每個人都像這位青年一樣,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吧!給別人一點快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五、作業(yè)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么表情,心里會想些什么,他又會怎么做?請你寫下來。
板書設計:
別餓壞了那匹馬
善良的謊言
殘疾青年
我
熱心、善良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6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昆侖山、騰云駕霧、藏龍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輝、一畝、一丈、凝成、鐮刀、畫、普通、石筍、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摘錄、積累描寫水池形狀、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繪的具體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觀及池水顯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師準備:
1、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掛圖(網(wǎng)絡圖片下載)或錄像資料片斷
2、準備一幅中國地圖,以備了解松潘、昆侖山的位置(或做在課件中)。
3、準備包括一二類生字在內的與教學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九寨溝、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讀通本課課文,讀準、讀熟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前熟讀生字詞比賽。
1、教師激趣。
今天在學《五彩池》這一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比賽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組讀生字詞讀得最熟:(1)正確地讀出生字(包括一二類生字);(2)讀出這個生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每個人先:自己準備,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自己學習。四五分鐘后,組織小組交流。:其間教師注意巡回輔導和督促,指導后進生!
2.反饋與強化
(方法:抽樣學習小組共同讀生字,并組詞。例:昆,昆侖山。)
(教師組織反饋方式可靈活,注意就生字詞的音、形予以點撥和強化。).
二、導入 新課。
談話:同學們到過哪些景色美麗的地方?那兒有湖嗎?說說好嗎?湖水怎么樣?什么顏色?.
那么,你們見過五顏六色的湖水嗎?(引出新課,板書課題:五彩池).
三、引導質疑。
1.那么,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會想到什么問題?.
(教師有計劃地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有計劃地板書,形成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的主要問題。例如:真有這樣的五彩池嗎?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樣?為什么那里的水會是五顏六色的?)
2.談話: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出示中國地圖),有許多山川湖泊?,這兒是我們的家鄉(xiāng)×××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縣以北的九寨溝,那兒景色特別美麗,真像仙境一樣呢!我們去看看好嗎?
《五彩池》這篇課文寫得也非常優(yōu)美,我們如果一邊讀一邊通過課文中的語句去發(fā)揮想象,就會感覺到好像看到了那個地方的景色一樣。我們試著這樣一邊讀一邊想象,可.以輕輕地讀出聲音來。
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通過閱讀課文摘清楚你們提出來的那些問題。有實在想不明白的詞句,可以用筆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其他同學一起想想、說說,也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你覺得描寫特別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記號,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四、學生初步自主探究閱讀。
1.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讀課文時按上述要求用筆做適當?shù)挠浱?也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出自己想到的內容。(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要激勵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潛心閱讀的境界中去。)
2.引導和組織學生根據(jù)以下板書(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討論:(1)同學們一開始提出的那些問題弄懂了沒有?還有什么不懂的詞句或問題?(2)覺得哪兒寫得特別好、特別美?五彩池獨特的地方是什么?(3)讀的時候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五、反饋、點拔和強化。
1.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喜歡?哪個小組先說說?
(學生反饋,朗讀。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著重讀那些應該發(fā)揮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著我玩兒去看看;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蓮花等;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并相機引導理解騰云駕霧、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詞語。)
啟發(fā)、點撥要點
(1)關于騰云駕霧:同學們看到這個詞語,想到看過的什么電視劇、什么鏡頭嗎?
(2)關于漫山遍野:課本上有沒有插圖能說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讀這幾句,聯(lián)系插圖或投影,引導學生既體會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鋪展著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的具體畫面。讀出贊美的語氣。
(3)關于一畝:看到××頁下面有一道橫線,橫線下面有小一些的字了嗎?這叫注釋,就是解釋詞語或句子意思的,同學們一定要學會看注釋,F(xiàn)在看一看、讀吧。那么666.6平方米是多大呢?我們的教室大約50多平方米,那么一畝就大約是十幾個教室那么大的面積。小學里一個小足球場那么大,大約有一畝。
(4)關于石粉凝成:這是同學們提出的一個問題。老師給大家說說好嗎?五彩池那里的水中含有像石灰一類的物質,時間久了就會在水里沉淀下來,凝結成一團團一塊塊的東西。所以說是石粉凝成的。
(5)好,我們看看課文插圖,再來讀讀課文,想想五彩池大大小小散落在漫山遍野、五彩繽紛的樣子。(教師此時在學生看完課文插圖后,可再適當展示搜集到的有關
2.進一步點撥和強化朗讀。
同學們如果真的看到五彩池,你會有怎樣的感覺?(美麗,神奇,令人驚嘆)我要讀出這種語氣。同學們先試著自己讀,然后,教師可請個別學生讀給全班聽。教師適當指點、強化,最后,教師可以配上旋律舒緩的音樂,請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入情入境地輕聲讀課文,提示學生在朗讀時注意發(fā)揮想象,要把文字想象成圖像,展現(xiàn)在腦海中。
六、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大概了解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想象和欣賞了它那奇麗的景色,知道了我們祖國還有這樣如仙境一樣的地方。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明白?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
七、布置作業(yè) 。
抄寫生字詞,摘錄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 數(shù)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態(tài)各異 神奇
顏色不同
說明原因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出示有關掛圖或投影。
2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五彩池神奇美麗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和同學們一樣,也非常想騰云駕霧到那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去看一看呢!那么,讓我們憑借課文和這些掛圖、投影在腦海里去想象。
3.聽,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打開課文,輕聲地朗讀課文,想象美麗的五彩池吧。.
二、引導探究第三自然段,進一步弄明白五彩池池水的特點。
1.談話引導。
剛才我們看到了五彩池的神奇美麗一一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一下,五彩池水的神奇之處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讀課文,讀兩遍以后再交流體會。)
2.反饋與強化。
(1)讀讀描寫池水神奇的句子,教師引導歸納神奇之點上層下層J左半邊右半邊回起來;引導讀出神奇、贊嘆的語氣,比比誰能讀得更好?指導全班學生讀好。}
(2)提出疑問。;
(3)關于咖啡色、擰橡黃、天藍色、橄欖綠、清水不同顏色,這須于掛圖、投影引導學生認識和想象。』
三、引導探究第四自然段。-
1.談話引導:為什么五彩池的池水會是五顏六色的呢?我們一方面讀課文,一方面用學過的自然科學知識來理解,看看哪個小組能讀好課文,讀懂并說出產(chǎn)生這樣的池水的原因。
2.組織探討:每個人先自己認認真真地輕聲讀課文,結合自己了解的自然科學知識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討論。i
3.學生探究閱讀,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四、反饋、點撥與強化。
1. 同學們,你們最喜歡讀哪些句子?讀給大家昕聽好嗎?(教師適當引導啟發(fā)學生讀出贊美的感情)
2. 學生在剛才閱讀和研究的過程中,還有什么問題不懂都可以提出來。
點撥要點:
(1)關于石筍、丘陵、珊砌。(以教師準備的圖片或技影片為教具,運用前一節(jié)課了解過的石粉凝成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生中曾經(jīng)有人外出旅游的見聞,來幫助理解這類知識。)
(2)關于折射。(如果課前已經(jīng)和自然課教學適當結合,現(xiàn)在便可啟發(fā)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理解,可以請個別同學上講臺來講一講自己思考探究的結果。如果課前沒有與自然課結合教學,那么教師可在學生運用課外知識或經(jīng)驗理解的基礎上,用人造彩虹的實驗方法適當點撥,并鼓勵課外繼續(xù)探究。)
(3)關于瑰麗。(應該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推測方法來理解。)J
(4)引導學生齊讀剛才理解的那些語句。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剛才我們讀的那些很美的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嗎?找出這些句子,討論一下。
例: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一一各句都有一個相同的字像。像什么,這就是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是把不容易說明白的事物很形象地說出來。我們再來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要一邊讀一邊想象句中描寫的景象。
3.作者在課文最后講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為什么這樣講呢?!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五彩池》這篇課文,知道了我們國家四川省松潘地區(qū)以北有這樣一個像仙境的地方。其實,我們國家美得像仙境的地方有很多呢!我們家鄉(xiāng)的有些地方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晚霞中,也是很美的呢!希望同學們把家鄉(xiāng)的美景寫下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寫法,寫出景物的特點。
六、布置作業(yè) 。
1.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2. 寫自己家鄉(xiāng)一處美景。
數(shù)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態(tài)各異 神奇
顏色不同
說明原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4篇02-2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八篇07-2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5篇07-19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六篇07-2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九篇07-09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4篇03-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7篇06-1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10篇06-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9篇06-0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