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教學設(shè)計方案

    時間:2020-11-03 20:15:20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錦集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錦集6篇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1

      一 、 教材簡析:

      教材用通過小熊串紅果準備請客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自覺經(jīng)歷用4連加的過程,為列乘法算式和編口訣做好準備,然后通過“填一填”的活動,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編制口訣的經(jīng)驗,編出4的乘法口訣,最后安排了“說一說”、“練一練”,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口訣。

      二 、 學情簡析:

      學生通過2、3、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經(jīng)有編制口訣的經(jīng)驗,因此自己編制出4的乘法口訣應該不是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實踐探索法,讓學生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發(fā)揚教學民族,讓學生體驗成功,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 、 目標預設(shè):

      1、知道4的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較熟練記住4的乘法口訣。

      2、結(jié)合“小熊請客”的具體情境,經(jīng)歷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掌握4的乘法口訣。

      3、會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重點:

      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五、教學難點:

      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帖圖

      2.學生準備:小棒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課題。

      小熊快過生日了,他請了許多小伙伴到他家里做客,看,他正在為客人準備好吃的紅果串了。

      (二)、探索口訣,解決問題。

      1、數(shù)一數(shù)

      看圖說一說:每串有幾個紅果?小熊串了幾串呢?

      同桌兩人數(shù)一數(shù),思考回答:每串有4個紅果,小熊已經(jīng)穿了9串了….

      2、填一填:

     。1)將數(shù)的結(jié)果填寫在表格中。

     。2)填好的小朋友,請你想一想,你是怎樣知道答案的?

      方法多樣化:4個4個的數(shù)。

      先用口訣算出2、3、5串有多少個,再用加、減法來算出其它的個數(shù)。

      用乘法算式。(板書算式)

     。3)自主研究,嘗試編制4的乘法口訣(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nèi)交流)。

      根據(jù)乘法算式,和以前的經(jīng)驗,自己編制4的乘法口訣。

     。4)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適時的引導。

      3、說一說

      (1)匯報學習過程,說說是怎樣推導4的乘法口訣?

      (2)說說4的乘法口訣有和特點?

      相鄰兩個口訣之間相差4.

      (3)說說你認為4的乘法口訣哪幾句難記?你是怎么記的?

     。4)活動:小組合作邊擺4邊形邊記口訣。

      (三)、練習鞏固

      1、請打開書20頁動手快速完成.(板書如下)

      1 × 4=一四得四

      2 × 4=二四得八

      3 × 4=三四十二

      4 × 4=四四十六

      4 × 5=四五二十

      4 × 6=四六二十四

      4 × 7=四七二十八

      4 × 8=四八三十二

      4 × 9=四九三十六

      2、連一連。

      出示書P21.1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弄清題意,然后連一連,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3、算一算

      出示書P21.2,獨立計算,記時,競賽。集體講評。

      4、看圖寫算式

      出示書P21.3方格圖,先數(shù)一數(shù),再根據(jù)數(shù)的情況列出算式,并結(jié)合圖說出算式的含義。

      參考:一個大方形里面有4個小的正方形,4個大藍正方形里面有幾個小的藍正方形?

      4X4=16(個)

      一個大方形里面有4個小的正方形,5個大黃正方形里面有幾個小的黃正方形?

      4X5=20(個) 或 5X4=20(個)

      (四)、拓展性學習

      1、學生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在小組內(nèi)開展競賽進行游戲。

      先算出每個算式的結(jié)果,找出規(guī)律,按規(guī)律走出迷宮.

      2、一塊正方形地塊,每邊各種有7棵樹,4個角上都有1棵樹,這塊地4邊共種了幾棵樹?

      4X8=32(棵)或8X4=32(棵)

      (五)、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有什么收獲?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六)、 板書設(shè)計

      4的乘法口訣

      1個41×4=4一四得四

      2個42×4=8二四得八

      3個44×3=12三四得十二

      4個44×4=16四四得十六

      5個44×5=20四五二十

      6個44×6=24四六二十四

      7個44×7=28四七二十八

      8個44×8=32四八三十二

      9個44×9=36四九三十六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nèi)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ㄒ鲇每赡堋⒉豢赡艿仍~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shù)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fā)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ㄒ来伟鍟阂欢ǹ赡懿豢赡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摸下去,結(jié)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jù)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小結(jié)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jié),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guān)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06107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zhuǎn)一轉(zhuǎn)、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關(guān)于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jié)果的可能性大。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jié)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jié)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jié):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3

      16、風娃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抽、續(xù)”等8個生字,認識多音字“轉(zhuǎn)”,會寫“吸、極”兩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3自然段,風娃娃。

      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識字方法讓學生展示識字成果,體會識字的快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朗讀使學生感悟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風車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 (風車)

      2、怎樣才能使風車轉(zhuǎn)起來?(吹一下,有風)

      3、只要有風,風車就能轉(zhuǎn)動,多么神奇的風呀,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6、風娃娃

     。ㄗ⒁馔尥抟x輕聲,再來讀一次)

      二、初讀課文

      想了解“風娃娃”嗎,那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碰到不認識的字就請教書中的楓葉老師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讀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學會的生字。

      三、學習生字

      1、現(xiàn)在我們請小老師們教我們認讀生字吧。

      2、出示課件,交流識字方法

      剛才你們是怎么學會生字的,把你好的識字方法告訴大家吧。

      只要我們掌握識字的方法,我們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四、學習課文

      1、小朋友們真棒!風娃娃都笑了。

      風娃娃長大了,風媽媽說----引讀 女同學模仿風媽媽來對風娃娃說說。

      2、風娃娃一聽可以為人們做好事了,可高興了,你們看他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誰能看圖說說。(板:風車慢慢轉(zhuǎn)動 用力吹 秧苗喝足水)

      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動人的畫面寫下來的。(自由讀讀第二節(jié))誰把這段話讀正確。注意轉(zhuǎn)是多音字,轉(zhuǎn)動(齊讀開火車讀),齊讀句子。

      當風娃娃看見風車慢慢地轉(zhuǎn)動,抽上來的水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于是他----引讀 多么樂于助人的風娃娃,誰來讀讀。

      “吸”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誰發(fā)現(xiàn)吸為什么是口子旁?

      誰來模仿風娃娃做作動作,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風娃娃》。誰能把風娃娃的動作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風娃娃就這么用力地吹著,風車一下子轉(zhuǎn)得飛快,被抽上來的水奔跑著,向田里流去。秧苗----引讀。

      風娃娃看到自己能為人們做好事了,多開心呀,你們能把風娃娃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名讀)是呀,連秧苗也在夸風娃娃了,誰來讀讀。

      讓我們再來到田野,給這動人的畫面配配音,請你們當風娃娃,讀風娃娃的兩句話,再請個學生讀敘述部分,一起來讀讀第二節(jié)。

      3、風娃娃還為人們做了什么好事呢?你們能自學第三小節(jié)嗎?

      自學要求:1、看圖說說。風娃娃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讀讀課文。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交流:看圖說說。風娃娃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板書: 纖夫用力拉船 船飛快行駛)

      當纖夫用力拉船時,風娃娃急忙跑過去幫忙,多熱心的風娃娃,誰來讀讀。(指名讀)

      當纖夫遇到困難時,是風娃娃幫助了他們,他們十分感激風娃娃,你能把纖夫們的感激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小老師帶讀、男女比賽讀)

      當別人有困難時,風娃娃就急忙去幫助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夸夸風娃娃吧。齊讀

      4、風娃娃還會幫助人們做什么事,你能展開想象說說嗎?

      我會說:風娃娃還來到--------看到---------------,他-------------------------------------

      于是,風娃娃想:引讀

      是不是只要風娃娃用力吹就能幫助人們做好事?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討論。

      五、推薦課外讀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guān)風的知識,有空看看《半小時閱讀》 《拓展 積累 》 《中國百科知識全書》

      六、鞏固識字

      1、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學得很認真,等一會兒我來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誰記性最好。先給大家半分鐘的時間默默地記生字,如果有哪個生字不認識了,輕輕地問問同桌。

      2、識字游戲:這是個識字魔方,你們能讀出磨房上的詞語嗎?(齊讀、開火車)

      3、寫生字

      噓,老師聽見有兩個生字娃娃在說悄悄話了,他們說不知道我們二(6)班的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長的挺象的?(我的發(fā)現(xiàn))

      ---------------------------

      口子旁的是“吸氣”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極”的極。我們可要把他們區(qū)別開來。

      他們又說話了,我來聽聽他們說什么?你們能把我們正確地寫到田字格中嗎?

      他們的`右邊都是個“及”,注意他的筆順是---請小朋友們先看看他們的右邊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體會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寫法一樣嗎?看完后在書中先描一描,老師請個小朋友來寫寫。(學生選其中的一個寫)

      小朋友觀察這樣仔細,只要用正確的姿勢寫字,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字寫得漂亮。

      在本子上寫兩個,評評自己這兩個字哪個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這個漂亮的字,看看第三個字能否超過他?(學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書寫)

      16、風娃娃

      風車慢慢轉(zhuǎn)動 秧苗喝足水

      纖夫用力拉船 用力吹 船飛快行駛

      ------------------------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4

      一、概述

      《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人教課標版高中化學必修①“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二節(jié)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課時(45分鐘)。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在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jié)構(gòu)、反應等方面的定量關(guān)系時是廣泛運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學計算里還是最關(guān)鍵的概念,可使計算較為簡捷明了,非常重要。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性強,教學難度大;在本課時教學中安排了物質(zhì)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幾個高難度的抽象概念,這些概念不僅涉及宏觀領(lǐng)域,還涉及微觀領(lǐng)域,難點集中,理解困難,為教學帶來了障礙。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科學上引入“物質(zhì)的量”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夠初步理解“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及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

      2.能夠了解物質(zhì)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從物質(zhì)的量的角度來認識物質(zhì)的微觀構(gòu)成,及化學反應中物質(zhì)質(zhì)量之間的關(guān)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所給資料,提高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的能力;在思考、討論和交流中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2.通過物質(zhì)的量的教學,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3.在摩爾是堆量的教學中,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質(zhì)宏觀與微觀間量的關(guān)系的探究,感受化學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qū)W習自然科學感興趣,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接受能力較強,處于初三和高一的銜接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對國際單位制中的“長度”(單位:米)、“質(zhì)量”(單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對國際單位制中的“物質(zhì)的量”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將“物質(zhì)的量”這一抽象概念與“物質(zhì)的質(zhì)量”相混。 學生的好奇心強,已具備了探究的意識;掌握了探究必備的相關(guān)知識,如知道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物質(zhì)構(gòu)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數(shù)量比進行,化學反應中的物質(zhì)質(zhì)量滿足質(zhì)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教師引導探究,啟發(fā)學生自主建構(gòu)概念。

      對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如視頻、動畫等,變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自己建構(gòu)新概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shè)計

      PPT課件

      概念動畫

      實驗視頻

      相關(guān)圖片

      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提出問題

     。ㄒ唬┣榫骋

      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視頻引入(此處需常見的化學反應視頻,如炭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觀看視頻,從化學反應方程式出發(fā),討論分析其中包含的意義。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shù) 11 1

      物質(zhì)質(zhì)量12g 32g 44g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出發(fā),學生將這一反應中所包含的意義進行復習總結(jié):

     。1)從質(zhì)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氣反應生成44克二氧化碳(2)從微觀機理角度,1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結(jié)合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ǘ┨岢鰡栴}

      教師從學生的討論結(jié)果出發(fā),提出引導問題:物質(zhì)是由微粒構(gòu)成,物質(zhì)間的化學反應是微粒按一定數(shù)目關(guān)系進行的,那可稱量物質(zhì)與微粒之間是否存在一種聯(lián)系?我們有何辦法能將微粒數(shù)量與物質(zhì)質(zhì)量聯(lián)系起來?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想辦法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而為學生了解引入“物質(zhì)的量”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礎(chǔ)。

      環(huán)節(jié)二:方法探究

     。1)從微觀角度出發(f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分組匯報所想出的辦法;

      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結(jié)果,將學生的認識過程與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聯(lián)在一起,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一個某種原子為例,此處要標出1個原子的質(zhì)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稱量),為將微粒與物質(zhì)質(zhì)量聯(lián)系起來,將此種原子由一個開始不斷堆積(此處需要媒體課件,展示微粒堆積的過程),同時質(zhì)量隨微粒數(shù)目的增加而相應的增長,直

      到有一刻該微粒集體的質(zhì)量可稱量。就可說某克的物質(zhì)中微粒數(shù)目是多少。)

      學生體會,聯(lián)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其核心是一種化小為大的思想。

      (2)摩爾——堆量

      教師以學生常見的物質(zhì)為例,演示其粒子堆積的過程,并伴有總質(zhì)量、粒子總數(shù)的同步變化。(如以碳原子為例,展示碳在堆積的動畫課件)當堆積的微粒數(shù)為6.02?10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如以碳原子為例,6.02?10

      子。

      學生進一步的體會摩爾是聯(lián)系宏觀與微觀數(shù)量的橋梁。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詞與摩爾相似。

      學生思考,并回答常見量詞的名稱,如“雙”、“打”,“公斤”等。

     。3)遷移應用

      教師將示例微粒改變,而微粒數(shù)目6.02?10232323時,個碳原子,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的碳原不變,引導學生回答此時這些微粒量是否為1摩爾?(此處需1摩爾不同物質(zhì)的相關(guān)圖片)

      學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結(jié)論:將示例微粒改變,同樣數(shù)目是6.02?1023時,我們說它是1摩爾。

      設(shè)計意圖:圍繞提出的問題,再現(xiàn)科學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時的思維和方法;通過一種物質(zhì)遷移至其它物質(zhì),使學生體會摩爾是一量的單位。

      環(huán)節(jié)三: “物質(zhì)的量”概念

     。1)摩爾——“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

      教師進而指出“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就像“千克”是“質(zhì)量”單位,“米”是“長度”的單位。(舉例類比),摩爾簡稱“摩”,符號:mol

      學生理解,并細細體會摩爾與物質(zhì)的量間的關(guān)系。

     。2)“物質(zhì)的量”——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

      教師展示有關(guān)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的信息(此處需要有關(guān)國際單位制方面的圖片),物質(zhì)的量是其中之一,記作n。

      學生看教材P12資料卡片,結(jié)合已有知識初步建構(gòu)新概念。

     。3)“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物質(zhì)的量”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 “物質(zhì)的量”是“物質(zhì)的質(zhì)量”嗎?為什么?并結(jié)合教材P11圖1-11給出結(jié)論。

      學生思考,討論。

     。ā拔镔|(zhì)的量”不同于“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以炭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質(zhì)的質(zhì)量12克,而“物質(zhì)的量”是1摩爾。)

     。4)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教師介紹:國際上規(guī)定,1摩爾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數(shù)與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個碳原。

      數(shù)相等。實驗表明,這數(shù)目約為6.02?1023。6.02?1023mol。

      NA

      學生體會,記憶。 ?1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符號:

      設(shè)計意圖:在摩爾——堆量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物質(zhì)的量”概念,降低了學生在理解這一抽象概念時的難度;通過將常見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對比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構(gòu)過程。

      環(huán)節(jié)四: “物質(zhì)的量”的應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質(zhì)的量等相關(guān)概念后,教師讓學生繼續(xù)完善在環(huán)節(jié)一中做的分析,將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質(zhì)量、微粒數(shù)聯(lián)系在一起。

      學生思考、討論做出總結(jié):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shù) 11 1

      1NA 1NA 1NA

      物質(zhì)的量 1摩 1摩 1摩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將物質(zhì)的量(摩爾)概念再次應用于化學反應,使學生更好的體會“物質(zhì)的量”作為聯(lián)系宏觀質(zhì)量與微觀數(shù)量間的橋梁給我們研究問題帶來的便利,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為以后進行相關(guān)的化學計算的學習做好準備。

      七、教學評價設(shè)計

      本節(jié)課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學習參與情況: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活動,吸取其它同學在該問題中正確的地方,有根據(jù)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

      自主學習情況: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的能力。

      反饋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個微粒的集體就是1摩爾

      233.NA的精確值為6.02?10,單位為mol

      23?1 4.1摩爾物質(zhì)均約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個H原子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比較幾組基本字和合體字。

      2、積累“一、、、不、、、”的詞語

      3、學習逗號和句號。

      4、積累描寫動詞的詞語

      教學方法:練習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討論法、練習法

      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比一比

      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以使他們真正獲得聲旁表聲的“感性認識”,而不是接受教師傳受的知識。

      二、填一填,選一個詞語造句

      組織學生口語練習的游戲,讓學生體會重音變化引起所表達的意思的變化,不必讓學生說出其中的規(guī)律。

      三、照樣子說一說

      四、學習逗號和句號

      1、讓學生體會句號和逗號不一樣。

      2、說說為什么用逗號或句號?

      3、教師講解。

      第二課時

      一、教學自讀課文

      1、認生字。

      2、使學生知道習慣有好壞之分。

      3、朗讀。

      二、說說你準備改掉自己的哪些壞習慣。

      三、改錯字

      讓學生說說你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錯別字的。

    教學設(shè)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選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只烏鴉通過動“腦”、動“手”喝到水的經(jīng)過,向我們展示了一只可愛的烏鴉。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能給人以啟迪。教學這一課,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科學探究精神,體會動手和用腦的樂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熱情。

      學生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愛表演,喜歡想象,有較強的求知欲。學習這一課的時候,學生經(jīng)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chǔ)和朗讀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體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復習詞語:小朋友,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19課(指著板書)(齊讀)烏鴉喝水的詞語,我們先來復習一下,請小朋友來讀詞語。

      A、出示詞:烏鴉、口渴、喝水、找水、怎么辦、瓶子

      B、數(shù)一數(shù):瓶的第9筆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讀。

      你怎么來記住“喝”和“渴”?

     。ā昂取币每趤砗,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點水。)

      D、請把書翻到第83頁,我們來做課后第2題“選詞填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抛约鹤。

     、平涣鳎赫l愿意來說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嵌紝α藛?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把這三句句子讀一遍。

      (齊讀3句句子)

      2、新授:

      A、過渡:通過第1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指著板書)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嗎?老師請小朋友邊看邊聽邊想想。

      B、⑴播放多媒體錄象及錄音。

      ⑵問:烏鴉找到水了嗎?(齊答)喝到水了嗎?(齊答)

      ⑶我們來讀讀課文。(自己讀)找一找哪節(jié)寫了烏鴉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開始。

     、饶阏业米羁,請你來說,是哪一節(jié)?(第2節(jié))

      C、學習第2節(jié)。

     、耪媛斆,找對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仔細地讀讀第2節(jié),你是從哪句話里知道烏鴉找到了水?開始。

      ⑵輕聲讀——交流

     、钦l來說?把句子讀一讀。(指名讀句子)

      ①對了,烏鴉看見了一個什么?(齊答)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里怎么樣?

      愿意把第1句讀給王老師聽的小朋友一起來讀第1句話。

     、谟谩翱匆姟闭f話。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那么你看見了什么?(指名每一組4——6號的小朋友說。)

      你看見了××,××怎么樣?(指名1——3號說)誰也愿意向他學習說一說。

     、娶僬n文里的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興了,可是(出示多媒體圖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邊的水也不多,它喝不著。(學習第2句)

     、诂F(xiàn)在請每組的小朋友在3號組長的帶領(lǐng)下讀讀第2句句子,并討論一下,找找詞兒說說烏鴉怎么會喝不著水的?開始。

     、坌〗M自學——討論

      交流:老師這里有四個瓶子,找找哪個是烏鴉找的瓶子?(因為,模擬多媒體點出高、小、不多。)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在你們桌子上的瓶子和烏鴉,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喝不到水?小組觀察,請哪個小組愿意派個代表來說說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樣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請小朋友在小組里說說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現(xiàn)在(出示多媒體圖)(指名說)(瓶子……、瓶口……、里邊的水……,它喝不著。)烏鴉遇到的困難可真(多),請小朋友在小組里讀一讀。(指名每組派1個代表來讀。2對)大家一起來試試,讀讀第2句。(齊讀)(看圖)

     、煽墒瞧孔雍芨、瓶口又小、里邊的水也不多,烏鴉喝不著,它心情怎么樣?(很著急)對呀,可著急了,請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讀一讀,讀出烏鴉很著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對③齊讀

      現(xiàn)在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節(jié)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D、學習第3節(jié)和第4節(jié)。

      ⑴是呀,怎么辦呢?小朋友,你們愿不愿意替小烏鴉出個主意?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指名說,邊說邊出示方法)大家想的辦法真多,我們的小烏鴉也想出了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撇シ哦嗝襟w,師讀課文第3、4節(jié)。

     、抢蠋熯@里有道填空題,請小朋友在3號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讀讀課文第3、4節(jié)。想想烏鴉的辦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烏鴉看見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組自學。

     、谀膫小組愿意來讀一讀讀讀課文第3、4節(jié)?

     、壅堃唤M派代表來說——齊說。

     、赛c出:“一個一個地”,烏鴉為什么要一個一個地銜石子?在你們的桌子上有2個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請你們在1號組長的帶領(lǐng)下,動手試一試烏鴉的辦法,邊做邊觀察邊想。

      ①烏鴉一個一個地把小石子銜來放到瓶子里,會怎么樣呢?(水會慢慢升高)

      ②烏鴉喝到水了嗎?

      動手做——交流

      小結(jié):是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樣?(很高興)

      請小朋友和王師來合作讀課文第3、4節(jié)。

      師生合作讀(注意一個一個地、慢慢地,讀得又輕又慢)——學生連起來一起讀課文第3、4節(jié)。

      ⑸剛才你們也為烏鴉出了許多主意,我們來比一比,誰的主意更好?

      小結(jié):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烏鴉的辦法很省力,還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覺得這只烏鴉怎么樣?

      3、總結(jié)全文:

      A、是呀,這是一只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烏鴉。讓我們

      重溫一下烏鴉聰明的辦法,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B、朗讀全文

      C、總結(jié):這是一只愛動腦筋、聰明的小烏鴉,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們也要向這只烏鴉學習,遇到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困難,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錦集6篇】相關(guān)文章: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錦集九篇07-09

    【精品】教學設(shè)計方案范文錦集六篇07-27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錦集9篇10-12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10篇06-12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五篇06-04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八篇06-03

    【精選】教學設(shè)計方案6篇05-29

    【精品】教學設(shè)計方案錦集8篇01-29

    教學設(shè)計方案錦集七篇09-22

    【推薦】教學設(shè)計方案錦集八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