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海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海潮》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了解作者。
、 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 學習詩中點染、鋪敘的表現(xiàn)手法。
2、過程與方法:
、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
、 感悟詞的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 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
、 正確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重點:
1、名句欣賞。
2、這首詞的寫景特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點染和鋪敘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
二、朗讀詩歌
1、初讀課文:
要求: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結(jié)合注釋讀準詞意。
強調(diào)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 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 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 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 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 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 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2、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 感情飽滿,適度夸張,鏗鏘有力。
、 上闋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要讀出一種氣勢來。
、 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yōu)美,詞曲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三、整體感知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
杭州是太平盛世里富庶而又美麗的繁華大都市。在那里,人們生活安定和美,一切顯得極為和諧。
2、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
⑴ 從地理位置上看。
、 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
、 從自然景觀上看。
、 從市井面貌上看。
⑸ 從百姓生活上看。
、 錢塘長官生活看。
3、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驚嘆贊美艷羨。
四、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1:
杭州在詩人的筆下有美麗的景色和繁榮的經(jīng)濟,還有人們安樂的生活,一切顯得很詩情畫意。然而作者是怎樣做到具體細微地描寫的呢?請結(jié)合詞的上闕和下闕具體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具體分析詞:
1、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jié),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mào)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yè)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案偤郎荨保挚偫ê贾莸姆N種繁華景象。
2、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爸睾,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叭锕鹱印闭諔隘B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xiàn)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問題探究2:
找出詞中你最欣賞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边@幾句被稱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鑒賞的?
五、詩歌藝術(shù)手法分析
討論:點染手法。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本詞的又一特色:善于鋪敘
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xiàn)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六、拓展延伸
展示部分同學填詞習作,大家共同交流。
七、小結(jié)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八、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板書設計:
望海潮
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從地理位置上看
2、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
3、從自然景觀上看 驚嘆贊美艷羨
4、從市井面貌上看
5、從百姓生活上看
6、錢塘長官生活看
《望海潮》教學設計 2
設計理念:
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鑒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鑒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xiàn)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shù)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nèi)容和情感,并對藝術(shù)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鑒賞其中的藝術(shù)手法。
學習重點:
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
鑒賞藝術(shù)技巧。
教法與學法:
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 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fā)言)對于展現(xiàn)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xiàn)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 畫橋 風簾 翠幕 十萬人家 云樹 堤沙 怒濤
天塹 珠璣 羅綺 ————杭州(美麗、富庶 繁華)
下片:重湖 疊巘 桂子 荷花 羌管 菱歌 釣叟蓮娃
千騎 高牙 ————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nèi)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問題:《望海潮》一詞描繪了怎樣的一種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zhèn);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xiàn)出安居樂業(yè)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shù)技巧:(突破難點)
1、探究問題
。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是結(jié)構(gòu)方面的藝術(shù)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nèi)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shù)技巧,或者表現(xiàn)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jié)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xiàn)。
3、大量運用數(shù)詞,(十萬 三秋 十里 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jié)合,視聽結(jié)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珠璣羅綺 羌管菱歌 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 比喻 (怒濤霜雪) 夸張(十里荷花 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jié)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fā)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jié),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shù)亻L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yè)布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并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板書設計:
望海潮——柳永
意象 藝術(shù)手法
形勝
杭州 都會 如何表現(xiàn)——
繁華
《望海潮》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詩歌的豐富內(nèi)涵。
2、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shù)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系,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xiàn)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jié)合課文注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薄皷|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jié),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里作者的視線由市內(nèi)轉(zhuǎn)到郊外,在這里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為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為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xiàn)出一種迤邐之態(tài),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云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致了!八北扔骼嘶ǎ谶@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tài),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弊髡咦プ 爸榄^”“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刻畫,再現(xiàn)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么下闕圍繞著什么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寫水里荷花!叭铩⑹铩,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著什么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著優(yōu)雅的笛聲,晚上唱著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為什么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復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xiàn)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后教師總結(jié)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xiàn)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xiàn)行教材里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衣裳!边@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ā赌咎m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jīng)歷千百次的戰(zhàn)斗戰(zhàn)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边@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jīng)過千百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敝挥羞@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xiàn)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扒脊芘纾飧璺阂,嬉嬉釣叟蓮娃!睂懥四男┤耍克麄兊纳钋閼B(tài)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tài)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tài),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梢钥闯鏊麄兩畎惨,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么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tài)?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后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guī)格。這里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tài)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于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里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么?
生:羨慕,贊美
師:好,現(xiàn)在我們來小結(jié)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并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tài),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chuàng)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為了表明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那什么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tǒng)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cè)峰層層渲染,才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致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富,意味更為濃郁,而不至于使詩歌過于單調(diào)、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并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討論。
《望海潮》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2、明確城市榮衰興敗折射歷史的興亡悲情和詞人的愛國情懷。
3、培養(yǎng)學生對詩意的探尋,培養(yǎng)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盛景自古讓人魂牽夢繞,尤其是素有美譽的杭州和揚州。
有很多描寫杭州的詩詞: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拙右住稇浗稀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稚额}臨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寫揚州的詩詞: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拍痢顿泟e二首》(其一)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蘇軾《江城子》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笫|《《殷蕓小說·吳蜀人》》
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走進柳永筆下的杭州和姜夔筆下的揚州。
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學生白板展示,師生共同探討)
兩首詞意象選取不同,組合方式不同,表現(xiàn)手法、所呈現(xiàn)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請結(jié)合詩歌語句,并分析比較。
三、合作探究
(一)這兩首詞意境特點、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二)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會變成一百年后的蕭條?
明確:“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睂е卤彼螠缤鍪墙y(tǒng)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和紙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揚州慢》,一歡歌一悲吟,你更喜歡哪種情感表達?說明理由。
明確:
。ㄒ唬v史的真實:繁華和災難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花開花落,城市、國家就是在這樣的起起伏伏中向前發(fā)展的。
(二)文學的審美表達:謳歌盛世和反映災難都是文學家的責任。
五、鞏固提升
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城市是我們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看得見的記憶,請結(jié)合今天的學習,寫一段你的“城市記憶”。(100字左右)
學生寫作事例:
六、課堂小結(jié):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兩首詞、兩個人、兩座城,以及同學們筆下的城,是記憶疊加的書寫,更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呼吸的印證。馮驥才先生在《城市為什么需要記憶》中說“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一代代人創(chuàng)造了它之后紛紛離去,卻把記憶留在了城市中。”我們應當慶幸自己生于中國,我們有古老和年輕的城市,同學們高中努力學習,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復旦,去年輕的城市上海。然后請你們和古人一樣,用文字,用文化記憶來書寫城市,這樣,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下去了!
《望海潮》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lián)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xiàn)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
詞,產(chǎn)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余;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diào),而且這些詞調(diào)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并試著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于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nèi)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chuàng)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于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五、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xiàn)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作者的情志。如《天凈沙秋思》中前四句為染,最后一句為點。結(jié)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xiàn)了大都市的風彩。
(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六、小結(jié)。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七、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望海潮》教學設計 6
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鐘,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雖未成功,但柳永也差點成了千古罪人。當然,這只是前人牽強附會的說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2、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shù)。
教學重點:
1、體會煉字技巧。
2、學習點染藝術(shù)。
教學難點:
1、探尋主旨。
2、背誦全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公元1161年,金大舉進攻北宋。據(jù)《鶴林玉露》一書記載:有一首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焙笕酥x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謝處厚把金兵大動干戈、大舉進攻北宋的責任歸到這首詞及其作者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為這首詞的關系?(肯定不是的,他們都夸大了文學的作用了。)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首詞的影響非常大。這首詞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積累·整合
1、柳永介紹。據(jù)中國社科院楊義研究員統(tǒng)計,柳永今存下212首詞中,近40首詞近乎全景式地描繪大都市!
2、題目解說。既是詞牌(柳永自制之詞牌,與音樂有關),又是標題(與內(nèi)容有關)。
三、感受·鑒賞
。ㄒ唬┮蚵暻髿,掌握誦讀方法。
1、學生朗讀。
2、教師正音。
、僮x準字音。(注意韻腳)
、谧x對句讀。(注意節(jié)奏)
③讀出情感。(注意抑揚)
3、教師范讀。(或聽配樂朗誦)
4、學生體味,師生齊讀。
、偃~感情飽滿,適度夸張,鏗鏘有力。
、谏掀瑢懶蝿僦睾湾X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diào)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下片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yōu)美,詞曲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注釋,整體把握全詞內(nèi)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景象。
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狀況。
。ǘ┩魄谜Z言,體會煉字技巧。板書:煉字動詞數(shù)詞
1、“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朗讀。
三句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tài)!八北扔骼嘶āR弧熬怼弊钟譅羁駶龥坝,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把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寫得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huán)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朗讀。
前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芭笔沟么档讶撕筒闪馀臑t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朗讀。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ㄈ┟枋鲆饩,學習點染藝術(shù)。板書:點染。
1、解釋“點染”。
詞(主要是慢詞)中的所謂“點染”,就是說,根據(jù)主題與藝術(shù)表現(xiàn)的需要,有的地方應予點明,有的地方則需要加以渲染!包c”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相互配合,里互外應,便造成強大的攻勢,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點染”很像議論文中的總說與分說,“點”是總提,“染”是分說;“點”是中鋒突進,“染”是側(cè)翼包抄。光有“點”,無法感動別人;光有“染”,也很難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說明。
、傩蝿佟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②都會——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鄯比A——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芮寮巍腥锕鹱,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四、思考·領悟
有人說柳永的《望海潮》是投贈之作。這一詞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這就使得這首詞在最后出現(xiàn)了一個格調(diào)不高的結(jié)尾。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么?
意見一詞的結(jié)尾格調(diào)不高,沖淡了這里的詩情畫意,難怪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評價柳永“格固不高”。(《教參》的看法)
意見二作者在詞中全面、細致地描繪了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和艷羨之情。詞的結(jié)尾寫到的一個地方官吏的形象,和詞中描寫的“釣叟蓮娃”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不同。美麗壯觀的景象,繁榮富足的生活,不僅生于斯長于斯的普通百姓安居樂業(yè),縱使盼望或即將進入中樞的地方官吏也流連忘返!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不過從側(cè)面襯托了此地湖山的清嘉。曾經(jīng)住過杭州的人,或是在杭州當官的人,即使高升了,又如何舍得這里的青山秀水美人呢!只好將它畫了下來,帶進京去,夸示于同僚了。
五、應用·拓展
比較閱讀柳永《望海潮》與林升《題臨安邸》這兩首描寫杭州的作品,看看它們在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手法上的不同。(課堂時間不夠,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望海潮》。
2、發(fā)揮想像,用散文化的語句改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望海潮》教學設計 7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 :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nèi)ミ^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xiàn)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或場面表現(xiàn)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 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 官------愉 (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jié)文字圖畫:
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diào),就是本詞的意境。
讓我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nèi)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xiàn)的情調(diào)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zhí)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shù)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jù)并分析。
(1)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 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 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jié)合等手法。
(4) 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xiàn)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jié)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望海潮》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通過意象,分析文句;通過誦讀,品味作者筆下杭州的繁華、富庶、祥和以及美麗的景色。
2、體會作者對杭州繁榮壯麗,百姓生活富足祥和的驚嘆、贊美和羨慕之情。
3、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點:
欣賞作者描繪的繁榮、富庶、美麗、安定的都市生活景象。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課前布置預習
要求:掌握重點字的讀音、涵義,流利地朗讀文本,了解作者生平,整體感知課文。
二、檢查預習
字音:
參差(cēn cī)天塹(qiàn)羅綺(qǐ)豪奢(shē)疊巘(yǎn)釣叟(sǒu)千騎(jì)
字義:
形勝:地理形勢極佳之處。參差:大約,高低不齊。
天塹:天然形成的割斷交通的大溝,此處指錢塘江。
清嘉:風景清秀美好。羌管弄晴:弄,吹奏。
菱歌泛夜:泛,漂浮。圖將:圖,繪成圖畫。將,助詞。
朗讀課文: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
學生參看課文注釋,查字典,解釋句子含義。
要求:逐字逐句,仔細,認真地翻譯到筆記本上。
譯完后同桌交換,互相補充訂正,找出不易理解的地方。
師生共同解決難理解的句子。
四、理解課文
據(jù)說,此詞被人傳播吟唱,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羨慕錢塘的繁華與美麗,從而更加強了他南侵的野心。為此,謝驛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安萬里愁!边@首詞為什么有如此魅力呢?
具體問題設計:
1、本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比鋵θ~來說有什么作用?
2、詞的上闕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3、詞的下闕主要寫西湖,作者是怎樣寫西湖的美好風貌的?
4、本詞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5、本詞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情感?
小組討論,學生交流發(fā)言。
教師補充,小結(jié):
1、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堂,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
2、“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表現(xiàn)出整個都市戶口的富庶!笆辛小比,只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中間穿插“怒濤”句,描繪錢塘江水的壯美,澎湃浩蕩;這樣使詞顯得不沾滯,場景多變,密中有疏。
3、詞的下片從湖山勝概、四時風物、晝夜笙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描繪了西湖的美好風景!爸睾敝肝骱械腵白堤將湖面分割成里湖和外湖,疊山,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句式工整,高度凝煉,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
4、最后一句總結(jié)前文,贊美太守。相傳“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此句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音,嘯傲于山水之間。想象孫何召還之日,將杭州好景畫成圖本,獻于朝廷,筆致灑落,音調(diào)雄渾,為孫何唱了一點頌歌。
5、抒發(fā)詞人對杭州繁榮壯麗,百姓富足生活的驚嘆、贊美、羨慕之情。
五、體味語言
學生自由選擇精彩的字、詞、句賞析。
小組交流:
例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弄”“泛”:兩句為互文見義,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蓮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
六、背誦
要求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背過該詞,學生互查,老師檢查。
七、聯(lián)想與想象
《文心雕龍》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边@幾句話描繪出聯(lián)想與想象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依據(jù)《望海潮》中描寫的景象,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為當時的杭州寫一段導游詞。
例如:歡迎各位來到杭州,杭州是位于錢塘江畔的名城,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是全國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我們這三天的旅程安排是:吃過晚飯,我將帶領大家到靈隱寺,去尋找嫦娥從月宮中灑向人間的桂花種子,帶著這些桂子,大家會一路平安,一生幸福。明天8月18日先去參觀錢塘江潮,我們將看到一年之中最壯麗的潮頭,錢塘江漲潮一天兩次,白天一次,晚上一次,每年的8月18日潮頭最大。后天8月19日,給大家安排了西子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8月20日,參觀杭州的市容市貌,杭州盛產(chǎn)絲綢、珠寶,大家如果喜歡,可以帶些回家作紀念。現(xiàn)在咱去風景優(yōu)美的“柳橋賓館”吃飯。
《望海潮》教學設計 9
文本分析:
《望海潮》這首詞從寫作目的上來看,格調(diào)并不高,有吹噓政績,粉飾升平之嫌。但它是宋詞中較早的全面描繪都市生活的作品。同時它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教學目標:
1、誦讀全詞,疏通詞意
2、把握意象的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獨特的意境。(重點)
3、思辨閱讀,體味本詞風格。(難點)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疏通詞意
1、解題
明確:“望海潮”詞調(diào)始見于《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
2、初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再讀,結(jié)合注釋通詞意。
要求用散文化語言描繪全詞意思。
4、默讀,思考本詞描繪了何地何景?哪兩個詞語最能體現(xiàn)該地的特征?上下兩闕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城市經(jīng)濟之繁榮、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yè)!靶蝿佟敝傅乩硇蝿葜匾⒔煌ū憷、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胺比A”是指人口眾多,商鋪林立,羅綺珠璣盡顯奢靡。
上闕寫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和市井風貌;下闕寫西湖山水風物之美,人文風貌之佳。
品意境
二、品讀鑒賞,小組合學
PPT展示:
意境中既包含著詩人筆下描繪出的不同景物組成的具體圖景或環(huán)境氛圍,也包含著詩人寄托在這圖景或氛圍中的思想與情感。意境可以看成是由多個意象連綴而成的完整畫面。將不同意象進行組合搭配,構(gòu)成渾然統(tǒng)一的意境,從而表達具體的思想情感。
我是鑒賞者,小組合學交流:
全詞中你最喜歡那幾句,闡述喜歡的理由并推薦給同學。
要求:
賞析你喜歡的句子中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再有感情地誦讀。
總結(jié):柳永在《望海潮》中,有意選取了多個表現(xiàn)繁華富庶的意象相互連綴,共同營造了“東南形勝”“自古繁華”的杭州美景。全詞開篇先以“形勝”“繁華”兩詞奠定全詞意境基調(diào),并點出杭州“三吳都會”的重要地理意義。
上闕從多個角度鋪敘杭州的城市風光與自然風景:首先,作者著眼于市容,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等細微景物,突出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雅致,又以“參差十萬人家”的全景,呈現(xiàn)出杭州城人口眾多、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其次,“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大句從城內(nèi)轉(zhuǎn)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云的.堤樹,以及寬闊的江面、翻涌澎湃的錢塘江潮,描繪杭州美麗雄奇的自然風光;最后,視角再轉(zhuǎn)回鬧市,描繪杭州街市上琳瑯滿目的珠璣羅綺以及競相奢華的市民風氣,體現(xiàn)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風貌。
下闕,柳永將描繪重點轉(zhuǎn)向西湖風光,同樣是包舉自然景觀和人事風情:重湖、疊巘寫西湖周邊山水相依、重疊錯落的整體風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秋季和夏季,展現(xiàn)出不同季節(jié)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賞煙霞”,則從官、民兩個角度寫杭州人的游樂生活,不論吹笛的漁人、采菱的少女,還是儀仗出巡、飲酒作樂的達官貴人,都能盡享西湖美票、自得其樂。詞的最后一句收束全篇,為整個鋪排做了總結(jié)。可以看出,柳永此詞所取意象,或為城市風情,或為郊外景物,或為樂庶生活,從多個角度濃墨重彩地描繪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色。
三、品析技法
PPT展示:
點染,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富有層次、和諧統(tǒng)一的圖畫。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的評點或總說,“染”即具體描寫或分說,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作者的情志。
1、試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明確:
。1)上片中“東南”三句是點,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
。2)下片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吟賞煙霞”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繪。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有人認為全詞的“點”在最后兩句,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
。1)這兩句顯現(xiàn)了投贈之意,雖是祝愿之辭,但“好景”已籠括了繁華美景、生活祥和之意。
。2)一“夸”字則點出贊美、歌頌之情,既贊美景又歌頌治理有方,不用“異日”再“圖”,詞人已將好景圖描繪出來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樂的場景,那是統(tǒng)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善思辨
四、思辨閱讀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我們曾學過他的《雨霖鈴》。但他的《望海潮》全無婉約之風,給人以壯美之感,為什么?
思考點:
。1)選景之壯偉、場面之宏闊!芭瓭硭,天塹無涯”。
(2)數(shù)詞的使用開闊了意象。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數(shù)詞運用,均帶有夸飾語氣,可以說具有豪放詞的氣概。
啟示:不要定式思維,具體作品具體分析。
入情讀
五、深讀體悟,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從《望海潮》的語言、構(gòu)思、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角度,寫一則不少于400字的文學短評,分享自己閱讀欣賞獲得的審美體驗。
《望海潮》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賞析詩歌語言之美
2、了解干謁詩
課時安排:一課時
預習作業(yè):
1、熟讀并嘗試背誦詩歌。
2、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內(nèi)容,寫下:全詞你認為最好的一句和最難懂的一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誦讀、感知風格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詞——柳永的《望海潮》。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現(xiàn)在老師來檢查一下,請同學們齊讀這首詞。
(如有字音錯誤訂正字音,如無字音錯誤,就說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我們誦讀古詩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詞的風格特點。老師來讀一遍,請同學們聽讀體會。
。ń處煼蹲x)
詞的上下片風格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上片意境開闊,下片清麗婉約。(如學生答不出來,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片用詞的不同。)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讀出詞的風格特點。
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朗誦一下這首詞?(學生讀)
聲音悅耳,情感飽滿,體現(xiàn)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風格,為什么同一首詞會出現(xiàn)這樣不同的風格呢?隨著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將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
昨天預習時讓同學們寫下初讀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這是大家所寫(出示手里的頁子),其中有一句詩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頁子),就是這一句——(ppt顯示: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釋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說,但是內(nèi)在的深層含義就需要我們再深入研讀一下了。
1、夸什么
比如這個“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學生可能會拎具體的句子),這些屬自然風光,是好景色,詞中還有好景況,是那些方面呢?
。▽W生梳理回答,教師板書:地理位置、自然風光、都市繁華、民生安樂。)這些好景是哪個城市的?杭州。(板書)
。10分鐘)
2、怎么夸
、僮蛱祛A習時請同學們寫出你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句,大家的意向非常集中,超出百分之六十的同學寫的是這一句: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既然我們這么多同學認為這句寫得好,那么它好在哪里?
。ㄒ龑е烈庀、練字,簡單說)
好在用詞恰切,好在氣勢磅礴,更好的是同學們讀出了它是“怎么夸”杭州之景的。
、谄鋵嶏L格清麗婉約的句子也有一句特別好,咱們班也有同學提到: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我們來仔細品讀品讀,揣摩一下這一句詞人是怎么“夸”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句詩。
(同桌來評價一下他的描述。如好:描述很好,點評也到位;如不好:整體語言流暢,我覺得……,會更好。)
(評價引至品味典型意象、推敲精彩詞句、展開合理想象)
“煙”字考究,寫垂柳顏色鮮嫩潤澤、姿態(tài)輕柔靈動,望之朦朧迷離、數(shù)量上成片成林;“畫”字突出杭州城的繁華與富庶;“風”修飾“簾”,與前文“煙”字照應,更具動態(tài)美,引人遐想簾后的風情;“翠”幕,顏色濃郁,與煙柳形成色彩上濃淡相宜的層次,使整幅畫面更美;(換字,珠簾羅幕。)“風簾翠幕”銜接上下句,由景而人,引出“參差十萬人家”。
、鄞蠹乙呀(jīng)明白了柳永是怎么“夸”的,現(xiàn)在請同學們品賞下片,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拿起筆,將我們心中的'美景升華成美麗的文字吧!
(3分鐘時間書寫,展示)
記得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強調(diào)詞人必須具有赤子之心,要有真情,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東西才能感動人。其實不僅是詞人作詞,我們鑒賞詞作,也需要真情。同學們的文字,讓我感受到了品讀者的真情真意。
通過同學們的精彩重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望海潮》這首詞對景物的描摹刻畫不吝筆墨,非常細致。這也正是慢詞的特點。(ppt出示)請大家齊讀——
慢詞,就是依曲調(diào)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與小令相比,慢詞曲調(diào)變長、字句增加、節(jié)奏放慢,音樂更加悠揚動聽,情感更為曲折婉轉(zhuǎn)、復雜多變,景物可以鋪陳渲染、細筆工描。
(15—20分鐘)
3、誰來夸
鋪陳渲染的是都市風情,細筆工描的是杭州美景,如此情致,是柳永在夸嗎?
。ㄌ嵝褜W生看注釋。)(明確:孫何)
4.為何柳永來寫
既然是孫何將來升遷至中書省后夸于同僚,為何這首詞由柳永來寫?(板書,柳永)(再讀注釋:投贈,為了謁見地方官孫何。)
小結(jié):至此我們明白了這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的真正意蘊,是借祝福孫何將來加官進爵至朝廷中央向同僚夸耀他治理下的杭州盛景來夸贊孫何的治理之功。
。ń處熤v述)相傳,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zhuǎn)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shù)匾晃恢母枧,請她在孫何的宴會上演唱。當日,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fā)走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舉薦自己。(板書,干謁詩)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這節(jié)課一開始我們提出的問題,這首詞的上下片風格不同,其根本原因還是由詞人的寫作目的決定的。孫何是地方長官,城市的繁華富庶需大手筆烘托;西湖是杭州核心景觀,景色的秀美清麗需工筆細描?傊,目的決定了內(nèi)容,內(nèi)容決定了風格。
大家不必覺得尷尬,在當時的情境中,這是柳永最得心應手的武器。將自己的才華適時綻放,并沒有什么不對。我國的文壇上,就有很多著名的干謁詩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閨意獻張水部》、《上樞密韓太尉書》)(ppt配合,顯示作者)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我們只須記得詞壇中有這樣一位柳永,只須傳唱詞壇中的這樣一篇經(jīng)典。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帶著理解和感情。(齊讀)
(5分鐘)
三、誦讀拓展
讀得真好,也希望同學們能多喜歡我們的詩詞經(jīng)典。老師就很喜歡這首詞,此時,此地,更加地喜歡,大家知道是為什么嗎?老師是河南人,同學們是福建人,這首詞是出生于福建崇安的柳永,前往當時的都城河南開封的路上所做。我們今天能在這里一起學習這首詞,真的是一種奇妙的緣分。感謝柳永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機緣。
所以昨天在準備這節(jié)課時,我特別有感觸,依著《望海潮》的詞牌,試著為柳永填了一首詞,與大家分享:
望海潮懷柳永
才子卿相,風流倜儻,天生詞人柳郎。漂泊天地,浮名忍棄,砥礪千古樂章。荷花盈十里,丹桂醉三秋,高歌徜徉。紫陌紅塵,恣游狂蕩,任蒼茫。
功名半生茫茫,清酒入柔腸,愁緒滿腔。岸邊楊柳,殘月空望,遙遙再難成雙。遺賢誰邊向,得喪總凄涼,何須心傷。唯有低唱淺斟,纏綿醉飛觴。
謝謝同學們的鼓勵。時間倉促,遣詞用字粗糙,格律平仄不嚴,歡迎大家批評。
四、布置作業(yè)
有人說,讀柳永,一讀《鶴沖天》,識得柳永傲骨肝膽;二讀《定風波》,識得柳永恣蕩真情;三讀《雨霖鈴》,識得柳永婉約纏綿;四讀《望海潮》,識得柳永大家手筆;五讀《八聲甘州》,識得柳永唐人氣象;最后讀《戚氏》,識得柳永一生凄涼。
請同學們課下誦讀柳永的這些詞作,體會不同風格柳詞的語言之美。(作業(yè),ppt出示)
選做:
閱讀研究柳永及其詞作的有關文章。
【《望海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選9篇)05-16
春望教學設計12-15
《望岳》教學設計(精選14篇)04-25
望洞庭教學設計(通用14篇)06-22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通用13篇)09-30
《海潮》-現(xiàn)代詩歌10-10
設計的分類教學設計04-17
春望詩歌10-21
望情的詩歌10-20
春望的詩歌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