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氣息歌唱的一些訓練方法
歌唱當中怎么運用氣息來演唱呢?下面是介紹歌唱的氣息方法,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學習柔美、圓潤的美聲唱法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氣息。氣息是人體生活的一種自然本能,氣息的運動是人體一種自動,有節(jié)律的運動。我們把人體參與這一運動的鼻、口、喉、咽、氣管、支氣管、肺、胸廓、橫膈膜及腹部等器官都稱作為歌唱的氣息器官。人們運用氣息的方法是多種多樣、不一而同的,一些生理學家將氣息運用分為三種類型:
1、安靜中氣息的運用;2、勞動中氣息的運用;3、歌唱中氣息的運用
在我們日常說話時所運用的氣息比較平靜,比較淺淡,不許很大的肺活量,而美聲歌唱氣息的運用就不同。氣息動作很快,氣息動作控制很慢,若遇到較長的樂句,一次呼吸可長達十幾甚至二十秒鐘,而一首歌曲中音律的高,低,強,弱,仰,頓,挫的變化,全得靠呼吸氣肌肉堅強而又靈活的結合運用才能夠完成。這是日常說話那種平靜呼吸狀態(tài)是無法所完成的。許多聲樂家將歌唱發(fā)聲氣息運用法分為四種類型:
1、鎖骨氣息法;2、胸式氣息法;3、腹式氣息法;4、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但大多數(shù)生理學家和聲樂家認為個別、孤立的呼吸法不存在,因都主張美聲歌唱時采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也是我們名族傳統(tǒng)聲樂理論“丹田之氣”之說法,即“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輕松”。也就是歌唱中用胸腔、橫膈膜和腹肌相配合進行呼吸和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方法是美聲歌唱中最具運用,最具難以合理應用的方法之一一、因此正確的運用好這一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吸氣
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息吸到肺的底部和胸部,兩肩放松,氣息的吸入使下腹部骨附近擴張,由橫膈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越往下吸膨脹度變得越小,小腹則及收縮,背部也得有拉緊、直的感覺,脊柱雖不是不動,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運動的,而且也得必須擴張,吸氣量不能過深,過深很容易造成人為的壓力,是身體僵硬,聲音僵硬。也不能過淺,吸得太淺就會容易憋在胸部,使聲音單薄,發(fā)飄,還會引起喉頭和頸肌緊張,但氣必須吸下去,只有下得去,聲音才上得來,讓氣息富于彈性,才能使聲音有圓潤及柔性。
二、呼氣
歌唱呼氣時,仍要保持吸氣時的狀態(tài),橫膈膜在呼氣時仍要保持吸氣時下沉的狀態(tài),不能急于一下子放松,只能逐步均勻放松,做到有控制的呼氣,同時要學會節(jié)省用氣。氣息應該和聲音同時發(fā)出,以避免氣息單獨流出來而發(fā)出的聲音。這種有控制的呼氣,需長時間練習才能獲得滿意理想的效果。
三、支點
歌曲高低強弱的變化,演唱時需不同的'支點去演唱,橫膈膜屬于吸氣肌肉,小腹則是呼氣肌肉,當橫膈膜下降控制氣息的時候,小腹則有一種推氣的作用,若只有橫膈膜的控制,沒小腹的推動,氣息就出不來。若只有小腹的推氣沒有橫膈膜的控制,氣息很快就會跑光。所以必須得有良好的控制,這種控制與呼氣形成一種對抗作用,即氣息的支持點,又稱支點。支點可分為前、中、下支點,演唱不同聲部高低的旋律所用的支點也是不一樣的,唱高聲部得用上支點,中聲部音則中支點,低聲部旋律則用下支點。當這三個位置支點在歌唱中充分運用結合在一起,才能演繹出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當我們歌唱時,便感覺聲音是用呼吸來支持的,這就產(chǎn)生了有支持點的聲音,這種聲音不但響亮悅耳,而且能夠強弱有致,收放自如,還可唱出音色上的變化。
四、不同的換氣
一般規(guī)律為,演唱低聲部曲,聲帶較松,不需要很多的氣息,唱中聲部音區(qū),近似于說話的氣息,而演唱高音區(qū)對抗性較強,氣息壓力必須得加強,演唱長音及連貫音時,氣息輸送得平穩(wěn)、均勻,演唱程度跳動音時,橫膈膜操縱力必須隨音升高而增強,練習氣勢強音或斷音時,呼氣要凝聚集中,快速呼出,練習八度跳音,則橫膈膜及小腹的抽縮動作一下唱出
五、換氣
歌唱中,換氣是氣息運用重要環(huán)節(jié),也稱“氣口”。換氣在曲目中不僅僅是為了分句,更主要的是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因此應根據(jù)旋律分句、歌詞類容、感情需要合理安排換氣和采用不同換氣方法,如急促的、平穩(wěn)的、輕快的、深沉的換氣法等。當安排好換氣地方以后,不能隨意變換,必須在深呼吸的部位上進行,否則將會產(chǎn)生呼吸部位上移,氣息越唱越淺,上胸越唱越緊。同時也要注重換氣的速度,過快及過慢都必影響歌曲速度準確性。
六、練習呼吸的方法
美聲唱法為了能夠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必須進行長時間的呼吸練習,可根據(jù)不同情況采用無聲和發(fā)聲相結合的呼吸練習及打嘟嚕的呼吸練習等。
1、無聲呼吸練習法:按照平常呼氣,吸氣的感覺,只做呼吸運動而不發(fā)聲,集中注意力去感覺呼吸器官的運動狀態(tài)。談及無聲呼吸練習法,有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等方式?煳旌艏裙反瓪,可體會到鍛煉膈肌的彈力,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可體會和鍛煉膈肌的控制力。
2、發(fā)聲結合呼吸練習法:即為平常進行發(fā)聲練習,這些練習是以各種音階,音程等相結合構成,目的在于讓歌唱者體會發(fā)聲練習,這種練習是以各種音階,音程等結合而構成,目的仍在于是歌唱者體會發(fā)聲時正確的呼吸部位和方法,這種練習比無聲練習有更進一步,更接近歌曲的演唱,同時也比無聲練習復雜得多。在練習這種有聲練習,必須要有老師正確方法指導及自己的思索,如果對某種音階練習感覺特別難受,那么我們就要問問老師及歌唱比較好的同學,如果運用不正確練習方法,只能使你的嗓子越唱越緊,以至于導致不能夠歌唱。
3、有聲練習大致可分為:頓音練習,連音練習,頓連接和練習等。
(1)頓音練習法:著重練習肌的彈性和氣息的靈活性,以便演唱跳躍,活潑,輕快,歡樂的歌曲。
(2)連音練習法:著重鍛煉橫膈膜的控制力和氣息的保持力。以便演唱柔和,連貫,慢速及深沉的歌曲。
(3)頓連結合練習法:這類練習先斷后連,主要鍛煉氣息的靈活與控制能力。
4、打嘟嚕練習:是用氣息推動雙唇顫動發(fā)出一種“嘟嘟”的聲音,這種練習最容易體會到呼吸對抗產(chǎn)生的支持點的感覺,易學易練,對鍛煉橫膈膜的控制力有很大效果。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是獲得美好聲音的階梯,從十八世紀到今天,在聲樂教學和歌唱訓練中都非常重視它,對于立志從事聲樂事業(yè)的學生來說,歌唱的呼吸是需終身苦練的基本功。
【氣息歌唱的一些訓練方法】相關文章:
歌唱中氣息的訓練方法01-19
歌唱的氣息的練習方法01-14
關于歌唱氣息的控制「精品」07-19
聲樂教程:氣息的訓練方法01-19
少兒合唱氣息訓練方法04-18
兒童合唱氣息訓練方法01-15
歌唱中呼吸的訓練方法01-18
歌唱中的氣息入門知識講解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