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琴詩的閱讀答案
1. 若 在古漢語里的解釋有:A. 好像;B.如果;C.你。
在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一句中應選( )。
這句詩的意思是
2. 何 在古漢語里的解釋有:A.什么;B.哪里;C.為什么。
在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一句中應選( )。
這句詩的意思是
3.蘇軾在這首詩中所思考的問題是 ,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學知識給他一個回答嗎?
參考答案:
1.B 意思是:如果說琴自己可以發(fā)聲,那么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沒了聲音呢?
2 C 如果說聲音在手指頭上,那為什么不直接聽從你的指頭上發(fā)出的聲音呢?
3 琴是如何發(fā)聲的?
琴音是人用手指彈奏琴時才會發(fā)出的聲音,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fā)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彈奏是發(fā)出琴音的手段。缺少基礎和手段的話就無法發(fā)出琴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翻譯:
如果說琴聲是從琴上發(fā)出來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為什么發(fā)不出聲音呢?如果說琴聲來自談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聽呢?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詩和禪理詩。
從哲理方面來說,美妙的琴聲既來自于琴,也來自與演奏者精妙絕倫的彈奏技巧,是琴與演奏者的有機結合,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不可缺一。美妙的琴聲是琴與手指的主客觀的高度民主統(tǒng)一,沒有琴的客觀存在,就不會有美妙的琴聲;沒有彈琴者對音樂的精通與演奏技藝的高超,沒有其主觀能動性的積極充分發(fā)揮,同樣也不會有精美的音樂出現(xiàn)。詩人以琴為喻,說明了一切高超藝術的產生都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物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從禪理方面來說,詩人以琴聲來解說禪理。詩人通過設問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說明了是琴與指的結合,才產生了精美的琴聲。一方面,不論是從單純的琴來說,還是單純的指來說,其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其在就能發(fā)出琴聲來,這就是 有 ;但琴與指都是無法獨自產生出美妙音樂來的,這就是 無 ;另一方面,精妙絕倫的琴聲卻又是的的確確從琴和手指上發(fā)出來的,琴聲是潛存于琴與指上的,這就是 有 。缺少了琴與指中的任何一個,也不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琴身來,這又是 無 。正是這種 無中生有 、 有來自無 、 有無相生 、 有無結合 才會產生美妙無比的琴聲來,從而揭示了 有 與 無 結合、 有 無 統(tǒng)一才能生成萬物的普遍道理。須知,琴聲潛在于琴上,要靠指頭點撥,即靠 有 的推動才能發(fā)出聲來,但光有指頭也無濟于事, 有 必依賴 無 即潛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聲?傊,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
這首詩給我們以啟示:不論是誰,要想事業(yè)上干出一番業(yè)績來,除了客觀上要有一定的條件作基礎外,還需要自己在主觀上的積極進取與努力奮斗,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光明美好的人生。
【琴詩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詩三百與孔子刪詩》閱讀題及答案10-25
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可愛的詩境10-15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閱讀答案10-29
杜牧《江南春》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10-30
帶拼音版山中雜詩吳均原文及閱讀答案10-11
《閱讀》閱讀練習及答案10-18
徐志摩《再別康橋》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02-08
《關于閱讀革命》閱讀答案10-24
看戲閱讀答案11-26
伏爾泰閱讀答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