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刺繡御筆
刺繡御筆熱河考卷
刺繡御筆熱河考卷,清乾隆,縱34cm,橫492cm。清宮舊藏。
熱河,即武列水,是灤河的支流,流經(jīng)河北承德。清乾隆帝曾派蒙古喀喇沁旗郡王及內(nèi)大臣對熱河進行考察,并欽作《熱河考》,原文見《高宗御制文》二集第二十一卷。文中認為熱河即古武列水,且說明:“三源既匯,又西南流,沿山莊東北,歷錘峰下,山莊行宮內(nèi)亦有溫泉流出匯之,于是始有熱河之名!
這件繡品即摹乾隆帝此篇御制文而繡成。在緗色綢地上以黑色絲線繡字。繡線劈絨細密,運絲流暢,得原作工致雅逸之墨氣。引首繡行書“武列征源”,上方中央以朱線繡“乾隆御筆”璽印。卷首以朱線繡“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和“游六藝圃”3方印。卷尾繡落款:“戊子仲秋月上澣御筆”,“戊子”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繡朱文印三枚:“乾”、“隆”、“幾暇臨池”。
朱啟鈐《清內(nèi)府藏刺繡書畫錄》著錄。
緙絲乾隆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卷
緙絲乾隆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卷,清乾隆,縱30cm,橫281cm。清宮舊藏。
晚年的乾隆皇帝志得意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反擊廓爾克的戰(zhàn)役全勝之時,弘歷已入耄耋之年。他總結(jié)在位以來取得的歷次軍事勝利,稱為“十全武功”,自詡“十全老人”,并作《十全記》“以昭武功而垂久遠”,更意在通過軍事成就而彰顯自己的仁君之道。為此又鐫刻“十全老人之寶”玉璽,并作文述旨,思盡君王之職,敬祈天佑帝業(yè)。
手卷在淺黃地上緙織藍字行書42行,末尾落款“乾隆癸丑仲春月中澣御筆”,應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二月下旬所書。并緙織“八徵耄念之寶”、“自強不息”朱、白文璽各一方。引首緙織藍字行書“職思祈佑”,四字正上方鈐“八徵耄念之寶”。此手卷緙工簡單,以平緙為主,緙法精致細密。
御筆題畫詩墨
御筆題畫詩墨,一套9笏,按從右至左、自上而下的順序分別為:
沈周畫茄菜詩墨,直徑10.4cm,厚1.5cm;
吳歷畫山水詩墨,長15.8cm,寬8.4cm,厚1.4cm;
王蒙畫林壑云泉詩墨,直徑12cm,厚1.5cm;
王蒙畫竹趣圖畫詩墨,長14.1cm,寬7.1cm,厚1.5cm;
黃荃畫花鳥詩墨,長11.8cm,寬11.8cm,厚1.5cm;
文徵明畫松石畫詩墨,長14.6cm,寬7.6cm,厚1.4cm;
王寵畫山水詩墨,長16.5cm,寬7.9cm,厚1.4cm;
王紱畫山水畫詩墨,長11.6cm,厚1.5cm;
方壺畫葉菜圖畫詩墨,直徑9.9cm,厚1.5cm。
每笏正面為名畫,背面是御題詩。墨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有花瓣形、長方形、圓形、正八邊形等。其中年代最早的畫是五代后蜀黃荃(903-965年)的《杏花文禽圖》,又元末明初王蒙的兩幅畫《林壑云泉圖》和《竹趣圖》,其余的為元代方壺,明代王紱、沈周、文徵明、王寵,清代吳歷的作品。乾隆帝的題詩或以詩論畫,或借題發(fā)揮。題詩有五言、七言,有律詩、絕句。詩后分別鈐以“乾隆”、“畿暇怡情”、“畿暇臨池”、“得佳趣”、“乾隆宸翰”等印,均為乾隆帝之閑章。
乾隆皇帝對繪畫興趣濃厚,亦有一定的造詣。他收藏了大量中國歷代名畫,對其中的精品還賦詩以誌。這套墨的制作,是從弘歷題詩的名畫中精選出8位畫家的9幅佳作,由雕墨家依照數(shù)尺長的畫卷,微縮雕刻在幾寸長的墨模上再制成墨,以純熟的技藝表現(xiàn)出原畫的意境。
此套墨質(zhì)地優(yōu)良,墨模雕刻精細,是套墨中的`稀世珍品。
《和諧》紅木木雕鎮(zhèn)紙
精美《和諧》鎮(zhèn)紙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為主體圖案,荷花與螃蟹都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在古代,荷花主清貴,螃蟹兼有金榜題名和橫財就手的雙重瑞兆。荷花加上螃蟹,可謂是富貴雙全。如今是“和諧盛世”,螃蟹與荷花不再分別寓意“富”與“貴”,而已經(jīng)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代表“和諧”。
紅木木雕鎮(zhèn)尺
鎮(zhèn)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xiàn)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zhèn)尺、壓尺。最初的鎮(zhèn)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zhèn)紙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fā)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zhèn)紙。明清之后,書畫名家輩出,大大地促進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鎮(zhèn)紙制作的材料及造型有了新的變化,材料上除了繼續(xù)使用銅制之外,還有玉質(zhì)、石質(zhì)、紫檀木、紅木、烏木制作的,鎮(zhèn)紙也以長條形為主,更是以成對的形式為主,上面刻詩詞格言,或畫山水、竹梅菊蘭荷之類,既實用,又有藝術(shù)欣賞性,特別是擺設很講究的書房里,鎮(zhèn)紙在體現(xiàn)主人愛好、情趣等方面,當有畫龍點睛之妙。
清斑竹管玉筍筆
清斑竹管玉筍筆
通長30.7cm,徑1.1cm
筆管、帽竹制。表層有褐色斑紋,故稱“斑竹”。管上端陰文填藍、綠色楷書“玉筍”。頂及帽口均鑲象牙。筆頭羊毫制,長鋒造型。
羊毫筆以柔軟、耐久為特點。清嘉慶、道光時期,由于考據(jù)學盛行,書法風格多樣,羊毫毛筆遂因適應需求而為文人廣泛接受,并成為浙江湖州(當時全國最負盛名的制筆中心)毛筆的主要產(chǎn)品。清代宮廷用筆亦與社會同步變化,清《竹葉亭雜記》載:“御用筆,向皆取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進,……以其不合用,命莫協(xié)揆(時為戶部尚書)以外間習用者進,試之,取羊毫、兼毫兩種,命仿此制造!睆难蚝凉P的興起及清宮用筆的變化分析,玉筍筆應是清中期之后貢進宮廷的湖州毛筆。
黑漆描金管黃流玉瓚紫毫筆
清 黑漆描金管黃流玉瓚紫毫筆
管長16.8cm,帽長8.8cm,帽徑0.9cm
筆頭紫毫制,形似蘭蕊,根部飾黃色毫毛。筆管、筆帽均為竹胎髹漆,黑漆地上描朱繪云龍紋,筆管末端及筆帽兩端分別描金回紋一周。管上端刻陰文隸書題“黃流玉瓚”四字,出自《詩?大雅?文王之什》中的“旱麓”詩:“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痹娰澲芪耐跄艹凶鏄I(yè),修德政,恭敬祭祀而得福氣。
古人用黑黍釀酒,以郁金草和之,則色黃味香,故稱此種酒為“黃流”,在神祭活動中用以灌地!坝癍憽眲t是神祭中舀酒之器。“黃流玉瓚”之銘取自古代的禮樂文化,體現(xiàn)了清代宮廷御用筆題銘中所蘊含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刺繡御筆】相關(guān)文章:
苗族刺繡05-16
刺繡藝術(shù)05-12
手工刺繡立體蝴蝶刺繡的DIY教程09-27
宋代刺繡針法05-23
簡述刺繡知識05-23
民間刺繡介紹05-22
清代的刺繡05-20
中國刺繡介紹05-19
織里刺繡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