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肚子餓得咕咕叫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肚子餓得咕咕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樂意唱歌,感受小豬的可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自制蛋糕、動物圖片及相應食物圖片。
2、歡快的進場律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進場。
小豬們,跟著媽媽出去玩吧!教師帶幼兒聽音樂做動作自然進場、入座。
二、分句欣賞與理解,初學歌曲。
(一)學習歌曲前4小節(jié)
1、教師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一只小豬出來了,小豬怎么了?餓得肚子發(fā)出什么奇怪的`聲音來?
2、教師再次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肚子餓得咕咕叫,那怎么辦呢?好,媽媽先去找一找!
3、教師第三次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師:找不到好吃的怎么辦呢?請小豬們來幫我一起唱歌,也許我就能找到吃的了。
4、幼兒跟唱歌曲前4小節(jié),邊唱邊找蛋糕。
(二)學習歌曲后4小節(jié)
哈哈!大家一起唱歌就找到大蛋糕啦!你們快坐下,我們來吃大蛋糕吧!
1、教師打開蛋糕盒,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蛋糕。
師:咦!怎么沒有蛋糕呢?哦,這是一只神奇的蛋糕,如果你們唱的歌很好聽,就會變出蛋糕來了!
2、教師完整示范整首歌曲,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找到蛋糕心情怎么樣?小豬是怎么吃的?吃完了呢?
3、教師再次完整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三、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跟唱2遍。教師根據(jù)幼兒唱歌情況調控是否從蛋糕盒內變出蛋糕。
2、幼兒獨立演唱1遍。請幼兒站起來圍著蛋糕邊唱邊做動作。
3、教師邀請個別幼兒上前演唱,進行個別指導。
4、集體再次表演唱。
四、替換歌詞,進一步熟悉歌曲。
1、初次替換歌詞演唱。
提問:小豬請來了他的好朋友,我們看看有誰來了?他們都喜歡吃什么呢?
我們先來請小狗吧!怎么唱呢?
2、替換歌詞小狗小貓小兔。
五、自然結束
吃飽了,豬媽媽帶領小豬去散步。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小百科:肚子,指人和其它動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稱。語出《西游記》第七三回:"只見那七個敞開懷,腆著雪白肚子。"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肚子餓得咕咕叫】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肚子餓得咕咕叫》教案11-25
小班奧爾夫音樂《咕咕鐘和鬧鐘》教案11-19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3-30
小班音樂教案教案與反思03-22
小班《奧爾夫咕咕鐘和鬧鐘》音樂公開課教案04-28
誰在叫「小班音樂設計」02-05
小班音樂《走路》教案與反思10-15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反思10-14
小班的音樂活動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