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

    時間:2022-11-13 14:28:5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6單元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明確余數(shù)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思維能力。

      3、使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明白余數(shù)的意義、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ㄕn前聽音樂,活躍課堂氣氛),課件插入音樂。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教師提問:什么叫平均分?請學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樣多叫平均分。

      2、教師課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請學生判斷。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師的問題。

      優(yōu)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擺6個草莓。

     。1)教師:復習完了平均分,我們繼續(xù)來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師:聽清要求,怎么分?

      課件顯示: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專心聽要求。聽完后,生可以單獨思考,也可以擺6根小棒試一試。教師找生匯報。生:可以擺3盤

      教師可以問問:你怎么想的?為什么可以分3盤?生1:3個2是6,所以擺3盤。生2:我是擺小棒擺出來的。生3:2+2+2=6,3個2相加是6。生4:……

     。2)教師:那怎樣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盤)教師板書算式。

      (3)教師:誰能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呢?指名回答生:有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學生共同看著大屏幕,說一遍算式表示的意義。2、

      課件出示:擺7個草莓。

      優(yōu)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1)教師:看一下,現(xiàn)在有幾個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擺呢?課件出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要求:每個學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個草莓擺一擺,試一試。請2個同學,到展示臺上用草莓擺一擺。擺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匯報展示。

      請學生說說你擺了幾盤?生1:擺了3盤。生2:擺了4盤。

      生3:擺了3盤,還剩1個。生4:……

      教師:集體看展示臺上學生擺的情況。問,她們擺了幾盤?生:擺了3盤。

      教師:擺完以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生:沒擺完,還剩下1個。

      教師:還剩下一個,可以再擺一盤嗎?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師: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討論,允許她們互相說一說。

      優(yōu)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擺1盤,: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擺一盤,因為要求是每2個擺一盤。教師追問:1個夠擺一盤嗎?(不夠)不夠怎么辦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師講授:剩下1個草莓不夠擺一盤,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shù)”。這個擺的過程也可以用算式來表示,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寫6個點,再寫余數(shù)。板書7÷2=3……1...余數(shù)

      教師領(lǐng)讀:7除以2等于3余1生齊讀。

     。3)教師:復習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生一起說: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今天又學習了余數(shù)。

     。4)教師:同學們看一下,得數(shù)商和余數(shù)還沒有單位,我們現(xiàn)在給

      優(yōu)選精品文檔歡迎下載使用

      它們加一下單位名稱。3后面單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學生可以同位互相討論一下。指名回答。說說為什么。生1:3盤,1個。生2:……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結(jié)果板書單位名稱。7÷2=3(盤)……1(個)

      生齊讀:7除以2等于3盤余1個。

     。5)教師:結(jié)合擺的草莓圖,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學生試著說,指名回答。

      明確: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還余1個。(6)課件出示兩幅圖:“6個草莓”和“7個草莓”圖6÷2=3(盤)7÷2=3(盤)……1(個)教師:你覺得這兩個題目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充分的說一說,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師總結(jié):在整數(shù)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兩種情況。也就是說,有時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時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會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2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的除法應(yīng)用題.

      2.通過分析解答兩類不同類型的應(yīng)用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3.創(chuàng)設(shè)適當?shù)那榫常诮虒W的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應(yīng)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能根據(jù)分析正確的列式解答.

      教學難點

      在正確分析應(yīng)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看題回答問題(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實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問:看到這幾個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這三個式子中都有3、5、15這三個數(shù);

      (2)這三個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關(guān)系.】

      2.看圖回答問題.

      師:誰能先把三個算式中的一個變成問題,然后再編出一道文字敘述題?[(1)3個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幾個5?]

      3.導入新課.

      師:如果我們打一個形象的比方,文字敘述題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體的事件和事件的情節(jié)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幾道應(yīng)用題,看一看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題組與線段圖和文字敘述題之間的關(guān)系.

      3.教學例3

     。1)問:誰來說說,第一題應(yīng)該怎樣想?

      (2)幾個同學為一組,用小圓片代替題目中的小金魚,用鉛筆代替魚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題和第三題的結(jié)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組的同學再一起說說,你們是怎么分的,每道題該怎么想.

     。3)找兩個組的學生匯報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討論:

      第二題和第三題與文字敘述題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問:第二題和第三題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問:后面兩道題跟第一題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5)教師小結(jié):看來,這三道應(yīng)用題實際上構(gòu)成了一個題組,只不過是每道題的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做題時做到認真審題.

     。6)如果老師把這道題的數(shù)和情節(jié)變了,你還能正確地分析解答嗎?

      4.教學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兩道題.

      (2)出示想一想提綱,小組討論操作,討論后匯報各組的討論結(jié)果.

      ①例4的兩道題與例3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變化?

      ②借助小圓片,按照題目的意思分一分,擺一擺.

     、蹟[完后互相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3)問:例4中的兩道題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鞏固復習.

      1.用8米長的繩子,做4條同樣長的跳繩,一條有多長?

      2.用8米長的繩子,做2米長的跳繩,可以做幾條?

      歸納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些什么新的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略)

      板書設(shè)計

      探究活動

      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

      游戲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訣.

      游戲準備

      畫有100個圓點的紙.

      游戲過程

      1.教師分紙,并講解游戲規(guī)則:

      在紙上任意畫豎、橫兩條線,把這100個圓點分成四個部分,每一部分的圓點組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把每一部分內(nèi)所包含的圓點數(shù)加起來,和仍為100.要求:又快又正確地數(shù)出每一部分內(nèi)所包含的圓點數(shù).

      2.此游戲可由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一個小朋友任意畫線,另一個小朋友計算.

      游戲說明

      1.可由橫行的圓點數(shù)乘以豎行的圓點數(shù)得出,如下圖所示:

      2.此游戲還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訣.

      第3冊第四章-表內(nèi)除法應(yīng)用題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3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能用豎式正確計算乘、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豎式的計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計算結(jié)果積、商的對位及除法每步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直尺、例7掛圖、學生用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表內(nèi)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豎式計算,并口述計算過程和應(yīng)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導入:加、減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同樣乘、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今天我們就學習用豎式計算乘、除法.板書課題:乘、除法豎式

      2.教學例6.【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6橫式:59=

     。2)教師啟發(fā):乘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法的豎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上下對齊數(shù)位寫,乘號也與加、減法書寫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畫一橫線,橫線下寫積,一定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最后向橫式報告計算結(jié)果.

      (3)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教師巡視.學生可互相討論.

     。4)指名學生到黑板上計算,然后訂正.請學生口述書寫及計算過程.

     、傧葘懕怀藬(shù)5;

     、谠賹懗藬(shù)9,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

     、墼诔藬(shù)左邊空一個字的位置寫乘號;

     、茉诔颂柡统藬(shù)下畫一橫線,兩邊稍長一點,要用直尺畫;

     、5乘以9的積是45,寫在橫線下面,注意把積的十位上的4寫在十位的位置上,積的個位5要與9對齊;

     、拊跈M式等號后面寫上積45.

     。5)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總結(jié)乘法豎式計算的六個步驟,重點強調(diào)積的數(shù)位的寫法,一定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其關(guān)鍵是積的個位與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的個位對齊.

     。6)學生修正做錯的題.

     。7)反饋練習(101頁做一做):

     、侏毩⑼瓿;

      ②集體訂正:豎式中各部分名稱,寫積時注意什么?

      3.教學例7.【繼續(xù)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7掛圖

      ①引導學生觀察掛圖,理解題意:把8個蘋果按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诿鞔_屬于平均分的第二種分法,用除法計算.列式82=

     。2)教學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講解:除法豎式的寫法與加、減、乘法的豎式不一樣.哪不一樣呢?

     、傧葘懀硎臼浅ㄓ嬎,被除數(shù)寫在里,除數(shù)寫在的左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照寫.

      ②8除以2商是4,把4對著被除數(shù)8寫在的上面.同時注明4是商.教師講明,每2個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個,就把24的積寫在被除數(shù)8的下面,表示從原來的8里分掉8個,8-8=0,說明正好分完,沒有剩余,用0表示,豎式中這樣寫: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畫一條橫線,用被除數(shù)8減去24的積8,等于0,寫在橫線下面,寫時注意與被除數(shù)的個位對齊.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逐步寫.

      板書:

     、垡龑W生總結(jié)寫除法豎式的步驟,重點總結(jié)商的對位及商和除數(shù)乘積的寫法.

      4.教學例8.【繼續(xù)演示課件豎式】

     。1)出示例8:,這個算式表示直接讓我們求商.

     。2)被除數(shù)是63,除數(shù)9,商應(yīng)是幾?(7),商應(yīng)寫在什么置?因為(7)是7個1,所以要把7寫在被除數(shù)個位的上面.

     。3)下一步該怎樣計算?把9和7的乘積寫在被除數(shù)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樣算?用減法,63-63=0,畫橫線,在橫線下把0與被除數(shù)的個位對齊.得0表示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4)反饋練習.(101頁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師指導做對重點步驟要強調(diào).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后訂正.教師要加強計算步驟及書寫格式的指導,書寫必須規(guī)范,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鞏固發(fā)展.

      1.豎式計算并口述計算步驟及寫法.強調(diào)積、商的對位.

      65=84=279=

      2.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通過這一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法豎式的計算步驟、方法、書寫格式、特別防止積、商數(shù)位對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四、全課小結(jié).

      1.讓學生觀看板書,總結(jié)今天學的新知識,再次強調(diào)重點、難點.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6396789

      2.食堂運來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幾袋?(寫出橫式和豎式)

      六、板書設(shè)計.

      乘、除法豎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有余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shù)必須小于除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shù)除法,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究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shù)是8,比除數(shù)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shù)是2,比除數(shù)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余數(shù)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還可以再分;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不能再分。

      小結(jié):在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時,余數(shù)必須小于除數(shù)。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谥该卮,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僦该逖,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跈z查計算結(jié)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賹W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谡易鲱}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jīng)驗。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5

      一、教學內(nèi)容:

      54——5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guān)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關(guān)0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說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幾個月亮?”

      (二)、學習0的除法

      問題:把幾個月亮平均分?分給幾個猴子呢?

      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個)

      引導:分給6個猴子呢?0÷6=0(個)

      分給7個猴子呢?0÷7=0(個)

      得出結(jié)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小練習:0÷3=0÷8=0÷9=6×0=0×8=

      (三)、鞏固練習

      做自主練習1和2

      (四)、拓展練習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大部分同學內(nèi)容能夠掌握有關(guān)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賽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現(xiàn)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zāi)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jié)。

      五、指導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做后全班交流。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讀題,然后在書上填寫,全班評價交流。

      3、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后再提問題。

      4、完成練習三后的思考題。

      六、課堂小結(jié)

      1、說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積累了那些經(jīng)驗?

      七、總結(jié)。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jié)了那些經(jīng)驗?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一、激情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吧?請看屏幕,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們可以任意說出其中一個五角星的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試試?

      生:………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學到這個本領(lǐng)?

     。ㄉR答:想。)

      師: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就學到這個本領(lǐng)了。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shù)學課堂——《有余數(shù)的除法》。

      我們先從分東西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看這里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可以擺3盤。

      1、質(zhì)疑: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2、質(zhì)疑:結(jié)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

      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錯,我來出一道稍難一點的:(出示課件)

      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比剛才多了1個草莓,是7個草莓。

      (1)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帶著問題請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wù):

      1、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過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來,咱們就小組討論一下,用你們的學具按要求來擺一擺,看哪個組的同學擺得快又對。

      我們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組是怎樣擺的?

      用老師的草莓擺(課件出示7個草莓,擺好的圖)

     。3)質(zhì)疑: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

     。ㄉ荷厦娴6個草莓正好擺完,7個的草莓沒有擺完,有剩余。)

      師:我們把這種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數(shù)的除法,那剩余的這個數(shù)就是——余數(shù)。

      師:剩下的這1個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課件出示——7÷2=3(盤)……1(個)我們通常把商和余數(shù)之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

      1、結(jié)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

      2、你知道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誰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擺正方形:

      過度:其實,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邊蘊藏著許多數(shù)學知識,同學們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

      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請看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wù):

      學習任務(wù)二:

      1、小組合作接著邊擺邊列出算式。

      2、觀察每道題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jié)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記錄單上。

      3、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

     。1)現(xiàn)在,王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質(zhì)疑:為什么余數(shù)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shù)?

     。3)猜想并驗證:余數(shù)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生2:余數(shù)按照1、2、3出現(xiàn),它們都比除數(shù)4小。

      師:你真善于觀察。余數(shù)總比除數(shù)小,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生:如果余數(shù)等于除數(shù),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

      余數(shù)<除數(shù)

     。4)歸納小結(jié):

      余數(shù)既不能比除數(shù)大,也不能和除數(shù)相等,也就是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怎么樣?

      余數(shù)<除數(shù)

     。ㄎ覀円呀(jīng)認識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你會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翻到課本60頁,完成做一做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四、猜想運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誰來猜一猜?

      (2)質(zhì)疑: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說說你的理由?

     。3)如果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

      五、前后照應(yīng),釋疑解惑:

      師:現(xiàn)在可以揭開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師就是根據(jù)這些星星的顏色和余數(shù)多少的規(guī)律猜的,任意選一個球的號碼數(shù),除以3,如果余數(shù)是1,就是紅色。如果余數(shù)是2,就是黃色。如果沒有余數(shù),就是藍色。

      孩子們,今天的數(shù)學課堂你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9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48頁例2。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4+30=2×4×7=

      6÷3×2=15+10-8=

      問題: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或只有乘法、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二、探究新知

     。ㄒ唬┳屑氂^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問題:1.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據(jù)這幅圖我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3.你能列算式解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ǘ┓答伣涣,總結(jié)混合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綜合算式綜合算式

      4×3=12

      12+7=19

      追問:這是誰列的?

      說說是怎么想的。

     。ㄈ┚毩暠嫖觯M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順序

      7+(4×3)

     。7+12

      =19

      追問1:這道題我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問2: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問:

      問題:1.有的同學是這樣列式的,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這個小括號什么意思?

      3.不加這個小括號先算誰?

      4.這個小括號該加嗎?

      5.用脫式計算的形式怎么算的。

      說明:這道題有乘法,還有加法,那么我們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7+),再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jié)果(12),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jié)果(19)。

      7+12÷3

      =7+4

     。11

      問題:1.這道題誰會用脫式算一算?

      2.這個算式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ㄒ唬┫旅娓黝}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來

      20-8÷27×5-34+4×681÷9+2

      問題:這些題里有乘、除法,還有加、減法,我們按什么順序

      進行計算?

     。ǘ┬游锘丶

     。ㄈ┫旅娴挠嬎銓?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

      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你能說說錯誤的原因嗎?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延伸閱讀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除法和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乘除法和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準重、難點。

      教材先復習已學過的加、減法和乘、除法的兩步計算式題,指出它們的運算順序,然后通過例1著重教學怎樣脫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在這之前,計算兩步式題,考慮到數(shù)目比較小,大都是口算,運算順序也比較簡單,同學書寫能力也較差,只要求直接寫出得數(shù)。從本單元開始,要求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以便為今后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打好基礎(chǔ)。在同學通過“做一做”初步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以后,再通過例2教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例2中有兩個例子,左邊是同學熟悉的,右邊的例子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兩個例子的比較,使同學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論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著通過例3教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也是把右邊的例子作為教學的重點。這里要說明一下,有關(guān)運算順序的結(jié)語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為運算順序自身都是規(guī)定(當然這些規(guī)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結(jié)語,然后用例子說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則。

      二、注重對比,在對比中掌握運算順序和格式。

      比較,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本節(jié)課安排了三次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如例題教學第1題中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對比,在對比中解釋綜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題教學后第1題和第2題的對比,從對比中揭示出運算順序。如練習中32+3×20與32+3-20、56-7×8與56÷7×8的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驗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jié)構(gòu)。

      三、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運算順序的體驗。

      在這一課中我設(shè)計了4個層次的不同練習:1、把分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培養(yǎng)逆向思維。2、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3、在改錯中體驗混合運算的格式和運算順序,鞏固新知,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4、比一比,在比較中溝通聯(lián)系,建立認知結(jié)構(gòu)。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混合運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練習,重復機械的訓練,往往造成學生的厭煩。因此我們追求形式多樣練習,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使學生愿意計算,從而充分發(fā)揮每一道題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8頁例6及相關(guān)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學會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guī)律排列有關(guān)的問題。

      2.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應(yīng)用意識。

      3.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統(tǒng)一美,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jīng)驗。

      目標解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定位在學生已了解物體排列的簡單規(guī)律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基礎(chǔ)上的。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多種方法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理解并掌握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guī)律排列有關(guān)的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感受知識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統(tǒng)一美,也使學生積累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經(jīng)驗,感受余數(shù)在生活中的靈活應(yīng)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一類按規(guī)律排列的有關(guān)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shù)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疑自探

      1.同學們算題老師猜。老師猜得都對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類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ㄒ唬┗仡櫼(guī)律,提出問題。

      1.動手操作,擺小旗。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說小旗。

      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說一說,接下來再擺第10面是什么顏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問題,猜小旗。

      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擺下去,第16面小旗應(yīng)該是什么顏色?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把自己的方法表達清楚,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匯報交流,組織研討。

     。1)預設(shè)一:畫圖法

      第16面小旗應(yīng)該是黃色的。

     。2)預設(shè)二:符號法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應(yīng)該是黃色的。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第3、4頁內(nèi)容,“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懂得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經(jīng)歷探索有余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和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并會用豎式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觀察、概括的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同學合作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點子圖若干張,表格,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2顆糖,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顆)12÷6=2(人)

      12÷7=1(人)┄┄5(顆)12÷8=1(人)┄┄4顆。隨機指一個有余數(shù)的算式,讓學生說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師: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分均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沒有余數(shù),還有種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有余數(shù)的除法怎么計算呢?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復習引新。

     。1)出示題:有6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6÷3=2(盤)

      豎式:

      答:可以放2盤。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題目改一下你會計算嗎?有7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想一想,問題要修改嗎?

      2.教學試商的方法

      (1)要求學生根據(jù)題目意思列式,7÷3

      (2)小組討論:商是幾?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表7個桃子來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這個商的?(請個別學生談想法。)

     。3)那么7÷3的豎式該怎么列呢?商和余數(shù)該寫在哪兒?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下吧。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談話:我們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訣來想。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一句口訣是三()得七的?(沒有)再想一想:有沒有一個數(shù)和3相乘的積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應(yīng)該寫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師生在談話過程中完成如下板書:

      4.帶著問題看課本上的例題:

     。1)為什么把一個桃子放在一邊?

     。2)為什么商后面寫“盤”,余數(shù)后面寫“個”?

     。3)豎式上各個數(shù)各表示什么?

     。4)豎式中,商1或3行嗎?為什么?

      5.嘗試完成“試一試”。

      (1)請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老師有17個氣球,分給5個同學,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2)學生用剛學到的方法獨立計算。

     。3)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豎式計算,可能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偕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討論:哪些商合適?哪些商不合適?為什么?(師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空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用投影儀展示某學生的豎式計算并讓他選兩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試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做。

      四、課堂

      這節(jié)課學習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怎樣試商?(想幾和除數(shù)相乘接近被除數(shù)而又小于被除數(shù)。)在計算中要注意什么問題?(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2

      學習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煱鍟n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課件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

      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蟲的情境圖,仔細觀察這幅圖,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出示課件:信息窗情境圖)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生2、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問題一:

      先看一看: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該怎樣列算式?你能用紙條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嗎?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先觀察情境圖,找出相關(guān)的數(shù)學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師:那我們該怎么計算呢?(課件出示紙條圖)

      生:要求兩只青蛙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shù)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師:根據(jù)圖示,應(yīng)該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再求兩只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數(shù)。

      師:同學們,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學生做在練習冊上,老師抽查,指生板演。

     。1)分布計算。

     、傧惹笸芡艹粤硕嗌僦晃米。

      150-30=120(只)

     、谠偾髢芍磺嗤芤还渤粤硕嗌僦晃米。

      150+120=270(只)

     。2)列綜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從分步計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應(yīng)先算出結(jié)果,因此計算150-30+150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谟嬎氵^程。

      150-30+150=270(只)

      列豎式計算,兩步豎式和綜合豎式,教師板演。

     。4)解決問題。

      兩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問題二:

      再看一看: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想一想:該怎樣列算式?你能用紙條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嗎?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先觀察情境圖,找出相關(guān)的數(shù)學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師:那我們該怎么計算呢?(課件出示紙條圖)

      生:要求兩只蝌蚪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幼蟲,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shù)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蟲數(shù)。

      師:根據(jù)圖示,應(yīng)該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shù),再求兩只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蟲數(shù)。

      師:同學們,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shù)。

      學生做在練習冊上,老師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蟲的只數(shù):60+30=90(只)

      兩只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蟲的只數(shù):90+60=150(只)

      綜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連加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計算過程。

      列豎式計算,兩步豎式和綜合豎式,教師板演。

     。4)解決問題。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蟲。

      四、歸納總結(jié)

      1、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混合運算(不帶括號)時,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連加、連減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同級運算》教案分析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同級運算》教案分析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內(nèi)容:教材47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yīng)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32-10-6=

      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同學們做什么呢?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guān)的信息?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ǘ┓答伣涣鳎偨Y(jié)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綜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ㄈ⿲W習脫式計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問題:1.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jié)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jié)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在書寫時,我們應(yīng)該注意什么?

      3.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

      (四)鞏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15÷3×5=

      問題:1.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2.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這樣的題我們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ㄒ唬┯嬎

      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ǘ┫旅娴挠嬎銓?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第2題哪錯了?

      3.第3題哪錯了?

      4.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二年級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二年級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自主探索三個數(shù)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學會靈活地進行計算。

      2.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會計算100以內(nèi)的連加、連減。

      3.培養(yǎng)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豎式的寫法。

      難點:正確計算進位和退位,口算和筆算相結(jié)合的式題。

      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勞動嗎?(喜歡)

      師:是啊,大家都應(yīng)該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你瞧,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干得多帶勁啊!(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情景圖)

      【設(shè)計意圖:用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活動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

      1.連加。

      師:看,同學們正在幫著摘南瓜呢。你們想知道他們的勞動成績嗎?(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統(tǒng)計表)師:這就是三個小組的勞動成績,觀察這張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況?

      生:第一組同學摘了28個,第二組同學摘了34個,第三組同學摘了22個。

      師:一共摘了多少個?同學們能試著算一算嗎?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有多種計算方法,。〔這幾種方法都是計算連加的基本方法,教師都應(yīng)該給予肯定。以引導學生的學習。三個數(shù)連加的豎式,學生以前沒有遇到過,如果交流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教師可作為參與者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了三個小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南瓜,你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為什么?

      生1:喜歡第(2)種,因為這樣先湊成整十數(shù),第二步計算就簡單多了。

      生2:喜歡第(4)種,這樣計算一次完成,比較簡單。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后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應(yīng)該這樣先觀察再計算,找到簡單的方法!驹O(shè)計意圖:個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學生體驗成功的平臺,同時也是相互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優(yōu)化自己算法的意識和能力,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2.連減。

      師:同學們,老師的問題又來了。(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例2)先認真看一看,想一想,試著幫老師解決一下。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解答方法。學生可能有多種計算方法,如下。

      重點讓學生說說第(1)種和第(4)種算法是怎樣想的。

      如果學生交流時,沒有出現(xiàn)第(4)種方法,教師就作為參與者,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剩下多少個。該怎樣列式呢?]【設(shè)計意圖:激發(fā)學生探求的愿望和興趣應(yīng)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嘗試的機會,連減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既是讓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又為下一節(jié)課“加減混合”的教學做準備,一舉兩得】

      三總結(jié)提升

      師: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算法多樣化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樣化不是標新立異、無中生有,而是還原計算教學的本來面目。算法多樣化帶來的另一個現(xiàn)實要求是適時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最終能夠?qū)崿F(xiàn)算法的優(yōu)化。

      2.對于多種算法,不應(yīng)急于作出優(yōu)化選擇,而是應(yīng)該適時引導學生自我選擇,實現(xiàn)算法的優(yōu)化。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的條理性。

      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A類筆算下面各題。(考查知識點:連加、連減;能力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運用連加、連減解決問題)

      B類有85個西瓜。(考查知識點:連加、連減;能力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運用連加、連減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jù)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jié)果的?

      二、新授

     。ㄒ唬┙虒W例1

      1、根據(jù)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成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 )應(yīng)該想哪句口訣呢?

      3、根據(jù)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ǘ┩瓿勺鲆蛔

      1、出示74 口訣

     。1)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除法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

      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作為基礎(chǔ),這部分的內(nèi)容掌握起來比較容易,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效果不錯。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有余數(shù)除法的一些練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1.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列豎式計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適的數(shù)。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完成,集體交流。)

     。1)35個車輪最多能裝幾輛小轎車?

     。2)19包牛奶,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包?還剩幾包?

     。3)46個同學要乘車去觀光,每輛車限乘5個,需要幾輛車?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這個月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5)果園現(xiàn)在有55箱水果,每輛運輸車最多能裝8箱水果,

     。ㄌ釂栴}并解答)

      (6)同學們排隊做纜車上山,每輛纜車有4個座位,小紅站在第5位,應(yīng)坐第幾輛纜車?小明站在第25位,應(yīng)坐第幾纜車?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15

      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1頁例4,練習七相應(yīng)的習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yīng)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yīng)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兒童商場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題圖。

      問:你們瞧,這個柜臺里有什么?

      學生觀察主題圖后回答。

      【設(shè)計意圖】:把學生帶入商場,身臨其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學例4。

      (1)、出示情境圖:從他們的議論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里面的數(shù)學問題。

      (3)、小明想買5輛小汽車。,應(yīng)該付多少錢?

      引導學生得出:12÷3=4(元)是求1輛小汽車多少錢。因為要知道小明買5輛小汽車應(yīng)付多少錢,必須要先知道1輛小汽車多少錢。

      (4)、鼓勵學生再提出問題。

      2、小結(jié):揭示課題。

      【設(shè)計意圖】: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匯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引發(fā)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yīng)用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1題。問: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先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shè)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jié)。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除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除法經(jīng)典教案03-04

    小學數(shù)學整式的除法教案03-22

    小學生數(shù)學除法教案01-21

    余數(shù)除法小學數(shù)學教案02-17

    數(shù)學教案:除法02-23

    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8

    分數(shù)除法的數(shù)學教案02-13

    除法的意義數(shù)學教案02-28

    《除法的意義》數(shù)學教案02-27

    《口算除法》的數(shù)學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