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學生在使用學生尺測量課桌的長,有許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為一段連續(xù)量,這樣量的次數(shù)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也可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xù)量,這樣量的次數(shù)多,計算比較簡單;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各有所長,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種。因為展示、交流學生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針對學生中的10厘米為一段連續(xù)測量的方法,教師可以提出: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
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由此引入分米。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應該不成問題,應該把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你們能發(fā)現(xiàn)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在學習了厘米之后,對10厘米的長度有一定的印象,這樣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并舉出生活中長(寬、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強學生對1分米的'長度的認識。
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課桌的寬,是對學生選擇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效果的檢驗,學生可以用長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學生尺1分米、1分米的測量,不夠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還
可以以厘米為單位進行測量,結(jié)果用幾分米幾厘米的形式來表示。針對學生選擇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xù)測量的方法,教師可以提問: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知道是什么嗎?由此引出分米。
同時,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有余地,讓他們在動手驗證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分米和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為了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猜想,相互驗證,比劃1分米的長度并舉出生活中長(寬、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強學生對1分米的長度認識。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課桌的寬,是對學生選擇用分米做單位的檢驗,可以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操作,用多種方法來展示。
練習一中的第4題,是有關長度單位換算的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毫米與厘米的長度單位換算的練習,如,3厘米-6毫米=( )厘米( )毫米等。
第5題,包含兩項內(nèi)容,一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二是對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估測,前兩道題答案惟一,分別填分米和米,后兩道題的答案可以不同。
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需將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第7題,屬于小調(diào)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毫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果完成此題有困難,可以改換其他調(diào)查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發(fā)展測量技能。
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學難點: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征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測量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認識02-24
測量活動教學設計02-22
倒數(shù)的認識教學設計04-11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03-13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18
《認識分數(shù)》教學設計03-31
認識分米和毫米數(shù)學教案09-11
《分數(shù)的再認識》教學設計02-28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0-15
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