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8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個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
年輕人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計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四、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五、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商崾緦W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1.掌握主題文本:(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2)掌握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形影不離”、“悲歡離合”、“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等詞語。(3)能夠熟讀理解《但愿人長久》這首詞,并對相關詩詞進行積累。
2.感悟文本主題:
通過朗讀課文體味詩人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詩人思念親人的純真感情和豁達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3.培養(yǎng)語文品質:
(1)通過刪詞刪句等開展表達方式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感悟的準確性和分寸感。
(2)通過品析詞句、展開聯(lián)想、想象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感悟的豐富性。
(3)通過蘇軾心里活動的變化線索,體會他思念親人的純真感情和豁達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語言文字的準確而豐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對比等讀書方法,并學習蘇軾“轉念想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時間
四、預習作業(yè)
1.朗讀課文不少于3遍,要讀得正確、流利。
2.反復讀讀課后的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能組成詞語。
3.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意思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屈指埋怨寬慰
4.讀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在課上提出并交流。
5.上網(wǎng)查查關于蘇軾的資料,對他的生平有所了解。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一)體驗蘇軾對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
1.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課題,盡量讀出文字中蘊藏的情感。(師白:這個題目是有溫度的,你在朗讀時要感受得到。)
(2)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板書:蘇軾)這篇文章寫了蘇軾的什么事情?(要說清楚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誰、在做什么。)
(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晚,蘇軾在家中望著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蘇轍。)板書:思念
師:同學們,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特別,它重點不是寫蘇軾怎么樣去欣賞月亮,而是寫蘇軾的內心活動。(板書:內心活動)所以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就是要去體會蘇軾的內心活動。
2.請你找出“思念”這個詞語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問:“在朗讀這一段時,你最關注哪個詞語?為什么?”說后再感情地朗讀詞語所在的這句話。(點紅并板書:心緒不寧)
(2)師:其實僅僅關注一個詞語是不夠的,因為詞語與詞語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關注一個詞語,對這一段的理解就不夠全面深入。假如我們關注了“心緒不寧”,那么我們還要關注哪一個詞呢?(點紅:歡歡喜喜)
(3)指導朗讀,讀出人們和蘇軾當時不同的心情。
(4)引導質疑:同學們,讀到這兒,你是否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蘇軾為什么思念弟弟到了心緒不寧的地步?
3.出示自學要求: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幾句話。你是否能從每一句話中都讀出蘇軾思念弟弟的原因?并將重點的地詞語圈劃出來。
(1)自讀自劃
(2)同桌交流
(3)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老師是記者,同學是蘇軾。蘇軾接受記者的采訪。
師:“蘇軾啊蘇軾,你為什么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生……(教師要讓學生用“因為……所以……”完整地表達。)
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追問如下詞語的意思:你的這個詞用得好,請問什么叫“手足情深”呢?什么叫“形影不離”呢?小時候,你和弟弟形影不離,還一起做些什么?(在師生對話中體會蘇軾與蘇轍從小感情深、見面機會少、分別時間久,而現(xiàn)在的蘇軾仍是是孤身一人,與弟弟天各一方,從而加深對“思念”的理解。)
(4)教師引讀:蘇軾跟弟弟蘇轍……(生讀),小時候……(生讀),長大以后……(生讀),如今……(生讀)
師問:看看哪個同學最聰明,能夠猜到老師為什么這樣來引讀?
(后面三句話的開頭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依次表示童年、青年和中年,說明蘇軾不管在什么時間里,都能找到思念弟弟的理由。)
(5)出示第二自然斷重點句,指導朗讀,豐富對思念的感悟。
出示:“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心緒不寧!
(二)體驗并聯(lián)想蘇軾對月亮的埋怨之情
1.引出第四自然段,學習體會
師:同學們,“思念”是蘇軾當時的內心活動,“心緒不寧”則是蘇軾當時的一種心情(板書:心情)。隨著對弟弟思念的加深,蘇軾的心情還在發(fā)生著變化。請你讀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蘇軾心情的詞語。(板書:埋怨)
(1)什么叫埋怨?(對人或事物表示不滿)你生活中有沒有埋怨過哪個人或者哪個事物?(埋怨父母:為什么星期天給我布置那么多作業(yè)?埋怨老師:為什么這節(jié)活動課讓我們考試了?埋怨同學:為什么我學習的時候你老是來影響我?埋怨鋼筆:為什么用到你地時候老是寫不出字來。)
(2)蘇軾埋怨誰?是怎么埋怨的?指名朗讀
出示:蘇軾躺在床上……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這么亮呢……”
教師指導朗讀,要讀出對月亮的埋怨,對月亮的不滿情緒。
(3)師:同學們,這個句字的最后是個省略號,說明蘇軾對月亮的埋怨還沒有完。假如你是蘇軾,你還會怎樣來埋怨月亮?
先同桌互說,然后同學推薦說一說,教師點評。
教師提供句式和課文中的幾個詞語,打開學生的思路,當然,最好是思維不受這些詞語的控制。
出示:
無情的月亮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歡喜喜觀賞品嘗
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各奔東西
比如: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不能讓我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弟弟見個面呢?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讓很多人家團團圓圓,而偏偏讓我和弟弟遙隔千里呢?
2.師:同學們,蘇軾在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晚思念著弟弟,心情發(fā)生著變化,從剛開始的心緒不寧,到現(xiàn)在的埋怨月亮。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手足情深)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蘇軾與弟弟的手足情深。
。ㄈ⿵奶K軾的轉念思考中體會他寬慰的心緒
1.師:同學們,蘇軾在思念弟弟蘇轍的過程中,心情發(fā)生了變化,從剛開始的心緒不寧,發(fā)展到埋怨月亮。那么,在第5、6自然段中,蘇軾的心情又有什么變化呢?讀讀第5、6自然段,找出描寫蘇軾心情的詞語。
(板書:寬慰)
2.師:此時的蘇軾內心還那樣的心緒不寧嗎?還埋怨月亮嗎?還感到苦惱嗎?這樣的心情就叫——“寬慰”。
師:蘇軾真是了不起啊,剛才還是心緒不寧并且埋怨著月亮,怎么在這么短時間里,心情就一下子變得寬慰了呢?老師還做記者,我要好好采訪一下蘇軾,讓他告訴我讓心情一下子變好地秘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假如找到這個秘訣,以后就能讓好心情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
(1)同學們,假如你現(xiàn)在要演好蘇軾這個角色,順利接受老師的采訪,現(xiàn)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讀好相關段落,徹底弄清楚蘇軾當時心里的想法。)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并理解第五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話表達。
出示:“他轉念又想:……一輪明月!”
師問:“蘇軾啊,剛才你還在埋怨這一輪明月,現(xiàn)在怎么又覺得寬慰了許多呢?”
生答:“因為……所以心情寬慰了許多!
教師隨機追問:
、佟澳悻F(xiàn)在思念弟弟而不得,你不是很悲嗎,你不是和弟弟分離嗎?你有什么值得寬慰的呢?”
、凇艾F(xiàn)在你孤獨一人,再怎么思念也不能和弟弟相見。你現(xiàn)在就像躲在云朵后面的月亮,又像是一個殘缺的月亮,你有什么可值得寬慰的呢?”
③“蘇軾呀,我在擔心,會不會世上只有悲沒有歡,只有離沒有合呢?假如這樣的話,你不就永遠見不到弟弟了嗎?你還有什么值得寬慰的呢?”
、堋疤K軾啊,就眼前而言,你有什么好寬慰的呢?你的弟弟不可能現(xiàn)在和你團聚的呀?”
、萁處熥詈笞穯枺骸疤K軾啊,你能否用一句話說說你在這么短時間里心情從埋怨變成寬慰的秘訣嗎?”(板書:轉念)
(3)師:同學們,從剛才記者與蘇軾的對話中,你覺得蘇軾是個怎樣的人?(板書:豁達人生)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相信,你只要再熟讀幾遍,就一定能把5、6自然段背誦下來。教師出示提示語,學生先自由熟讀背誦,接著指名背誦。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會___________!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雖然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這兒,他的心里___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___:
…………
人有________________,
月有________________,
此事_______。
但愿_______,
___________!
(四)總結課文,遷移練筆
1.出示最后兩句詞: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兩句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
3.用“埋怨……轉念……”說一兩句話
例子:語文課上,我在認真地抄寫詞語。突然,我的同桌碰了我一下,讓我把一個字寫歪了。我不禁埋怨起來:都怪你,讓我還要擦了重寫,不是浪費我時間嗎?但是轉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原諒他了吧。
4.拓展關于月亮的成語和詩句
月朗星稀月淡風清
皓月當空明月清風
花容月貌花好月圓
春花秋月彩云追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蹙S《山居秋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板書設計:
但愿人長久
內心活動思念——→轉念
蘇軾
心情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手足情深豁達人生
《但愿人長久》,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讀10個詞語,能展開合理想像,學會模仿編詩,學會自編動作。
2、過程與方法:運用聽讀識記方法,采用以圖導義的手段,培養(yǎng)孩子們傾聽習慣,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促發(fā)孩子自主思考,自主發(fā)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孩子從“小家”到“大家”的感悟、體認,聯(lián)系生活經歷,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義和作用,滲透愛動物,愛自然,愛祖國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ㄒ唬﹫D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出示幾個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欣賞,師簡要說明。 師:你們覺得這些房子怎么樣? 生:這些房子很漂亮。生:這些房子都不一樣。生:這些房子讓人看了忍不住想進去瞧一瞧。 (學生很少看到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發(fā)出贊嘆,教師有意創(chuàng)造一個藝術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藝術美的雛形)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領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們知道嗎?不僅我們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鳥、魚兒也分別有不同的家,你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兒? 生:白云的家在藍天上。生:小魚的家在河里。生:小魚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鳥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鳥的家在樹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ǘ┒喾N形式,讀通課文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讓我們一起看看書本是怎么寫的?首先,我們來聽聽錄音。 1、配樂聽朗讀 師:請同學們閉眼邊聽邊想像: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鳥兒在林間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種子在發(fā)芽…… (通過配樂聽朗讀,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放飛思緒的自由空間,在輕柔、愉悅的曲調感染下,學生們真切地“聽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強烈傾訴的欲望。) 2、游戲 師:這是什么?(一個個出示圖片,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生(集體回答) 師(出示這四個詞語)引讀,強調輕聲讀法“魚兒”。 師:這些小家伙很貪玩,太陽下山了,它們卻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們能幫幫它們嗎?(出示背景圖,讓學生貼畫) 師:誰能看著這張圖畫說說這(師分別指著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誰的家? 生:藍天是白云的家。生:樹林是小鳥的家。生:小河是魚兒的家。 生:泥土是種子的家。 師:說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還有一個大家庭叫“祖國”(出示“祖國”一詞卡片)所以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而你們是祖國的花朵。 師:把你們說的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詩。你們看(貼出課文內容) (通過運用直觀、形象、趣味的貼圖游戲,既激發(fā)了孩子的思維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達到“圖文并茂”的教學效果) 3、朗讀學文 ①聽師范讀;②跟師習讀;③小老師帶讀;④同桌互讀;⑤齊讀;⑥找自己喜愛的詩句讀。 (朗讀的形式,層次化,多樣化,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差異,既為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搭建展示的平臺,又促發(fā)孩子在活潑、自由的空間里盡情舒展,在引導、激勵、喚醒中展示自我。在學生的正音校句中體驗“語感”,在教師的再創(chuàng)重讀機會中體驗成功的自信與快樂。
三、拓展延伸
師: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 (1)藍天除了是白云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烏云、太陽、月亮、星星、小鳥、衛(wèi)星、飛機……) (2)樹林除了是小鳥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老虎、獅子、杜鵑、老鷹、樹、草、花……) (3)小河除了是魚兒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小蝦、鯉魚、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種子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蘿卜、小樹……)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說說別的。 生:書包是書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鉛筆的家。生:學校是學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輪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課改理念上,大膽地拓展教材進行構思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xiàn)從教師的創(chuàng)意中激發(fā)孩子的思維創(chuàng)新,讓知識從學習、積累到創(chuàng)新、運用。整個應答過程活躍而思緒萬千。)
四、放飛思緒
、表演 師: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請你們?yōu)檫@首詩編一段舞蹈好嗎?(學生自編舞蹈動作,教師適時指導,然后請編得好的同學上臺表演,并鼓勵他們) (既讓學生當舞蹈家,又讓學生當小詩人,完全把學生看成一個有思想有才能的主體。既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又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
2、當小詩人 師:同學們想像力真豐富。你們有沒有興趣當一回小詩人?(有)那好,把你們所說的句子編成一首小詩。(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教師進行整理) 藍天是太陽的家。 書包是書本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鉛筆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園是師生的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我們是祖國的綠苗, 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五、布置作業(yè)
1、現(xiàn)在你們已經知道了許多小動物和植物的家,你們回去把它畫出來,然后我們一起評出幾個小畫家,好嗎?
2、請大家回家以后,把這篇詩歌讀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里、果”3個字。認識2個偏旁“夕”“母”。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容續(xù)編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感悟。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2、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續(xù)編故事。
教學準備:
1、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2、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樹上、地里植物開花結果的情形。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揭題
。ǔ鍪净ㄉ鷮嵨铮┬∨笥褌兛,這是什么?(學習“生”字)
花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們愛吃,連小松鼠也愛吃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教師范讀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生字
。1)(電腦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經認識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說說)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讓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小老師教讀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讀準“找、種、生”。
。3)學習新偏旁“夕”和“母”
。4)小組合作記字形,指名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鞏固字詞
。1)同桌互助,認讀課后練習中的詞語。
。2)在“識字迷宮”里認讀生字(課件演示)
。3)游戲:開火車找朋友
三、寫字指導:“生、里、果”
1、教師范寫生字,學生注意觀察,找準關鍵筆畫。
2、學生互相交流,怎樣寫好這三個字?
3、學生臨寫后互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感知漢字的整體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卡。
2、聽寫生字。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結合插圖自由地讀全文,標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二幅圖的內容?(1-2自然段寫了圖1的內容,3-5段寫了圖2的內容)
3、學習1-2自然段
。1)自讀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么樣?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鮮艷)
理解“鮮艷”就是顏色明亮好看。
。3)思維拓展: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艷?(五星紅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貝殼等)
(4)讀好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5)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樣問鼴鼠的呢?
(分角色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點撥:“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問話的語氣!盎ㄉ珊贸
啦!”要突出感嘆的語氣,讀出兒童的童真童趣。
4、學習3-5自然段
(1)引讀3、4段: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么做的呢?
(學生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結果怎么樣?(學生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保
(2)朗讀指導:小松鼠沒看見花生,心里覺得怎樣?(很奇怪,也很失望)誰能用這樣的語氣再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沒看見一個花生!保
。3)引導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么問題?
(電腦出示:“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讀出疑問語氣。)
點撥:這句話是小松鼠自己說給自己聽的,這叫“自言自語”。
(4)小組合作討論這個問題。(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花生的果實是結在地里的。)
(5)思維拓展:通過課前預習,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蘿卜、地瓜、番薯)
。▽Υ鸬谜_的學生獎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實踐活動
續(xù)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1、討論:小松鼠后來找到花生沒有?它是怎樣找到的?
。ㄈ桚B鼠、自己上網(wǎng)查資料、請土地公公出來幫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會怎樣呢?
(和鼴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來留著冬天吃等等)
3、點撥:講故事不但要講清楚事情的經過結果,還要講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
4、自由準備后在小組內先講。
5、指名上臺講給大家聽。
6、集體評價(普通話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流利、故事內容是否合理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戰(zhàn)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zhàn)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lián)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創(chuàng)作以戰(zhàn)爭題材為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9至1971年發(fā)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寫從戰(zhàn)爭初期蘇聯(lián)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zhàn)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zhàn)時生活的細節(jié)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lián)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wèi)戰(zhàn)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zhàn),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尸戰(zhàn)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zhàn)士。她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zhàn)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墒歉浇粠,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fā),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老婦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靜靜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zhàn)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尸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為什么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學生自由討論。
、 選兩位同學發(fā)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為: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認為: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為的感人。有人認為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婚喜燭獻給紅軍戰(zhàn)士,這一點很感人。
歸納總結:首先作者著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xiàn)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zhàn)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像抒情詩,贊美燭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回答一題):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 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后過于籠統(tǒng),不夠細致。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xiàn)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戰(zhàn)爭破壞后的環(huán)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lián)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xiàn),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断灎T》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業(yè)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29課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所以《掌聲》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感受愛,更要讓學生學會奉獻愛。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展現(xiàn)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xiàn)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設計思路:
1.與文本對話,注重品味 (復習導入,整體感知英子的前后變化)。
2.與人物對話,深化體驗 (細細品讀,品詞析句,互動交流,深化主題,情感升華)。
3.與自己對話,聯(lián)系生活,升華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掌聲的深刻內涵,了解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珍惜別人的愛,奉獻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
1.通過對描寫兩次掌聲的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2.感悟“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談學法:
1.朗讀感悟法,F(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币虼,要在自主閱讀、自由品讀、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想象體會法。挖掘教材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fā)內心情懷,發(fā)表獨立見解,揣摩人物內心,產生情感共鳴。
3.聯(lián)系生活法。將課堂與生活有效整合。
教學方法:
1.多媒體演示
2.啟發(fā)點撥
3.創(chuàng)設情境
4.抓重點詞和讀寫相結合
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前交流,引出掌聲。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引出英子變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變化的原因。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解讀2、3自然段,創(chuàng)設情境,品詞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變化。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升華主題,引出課文最后一段,揭示掌聲的內涵愛的主題。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觀看短片,學會給他人掌聲,學會奉獻愛。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展示,結束本課教學。
設計理念
本課時的教學主要著眼于“情”扎根于“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 “英子掌聲前后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運用“以情促疑,直奔重點;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導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塊,緊扣文本,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讓課堂充滿真情,構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今天來聽課的老師真多呀!你們用什么方式歡迎他們呢? (生鼓掌)
師:掌聲這么熱烈,真是一群熱情好客的孩子。這么多老師來聽課,大家的心情緊張嗎?
生:(大部分說)不緊張。
師:好!這么自信,不過老師第一次給你們上課,我有點兒緊張,你們怎么鼓勵我呢?
(生齊熱烈地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的支持,你們是想用掌聲告訴我什么呢?
生1:蘭老師加油!
生2:老師別緊張,我們會支持你。
師:聽到你們的鼓勵,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F(xiàn)在老師想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掌聲比恩賜更重要” ——
“一個街頭賣藝人,琴聲悠揚,讓人感動,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圍的人紛紛向錢罐里丟錢,轉眼工夫,錢已裝滿了罐子,但賣藝人臉上并沒有一絲欣喜的笑容。后來,一個旅游者抬起手來為他鼓掌,賣藝人眼里竟流出了感動的淚水。
師:故事講完了,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呢?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掌聲比金錢更重要。
生2:老人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肯定,需要的是掌聲。
師:是呀,這個賣藝人聽到掌聲后眼里流出了感動的淚水,可見,賣藝人尋找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聲。
正式上課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閱讀了單元導讀,知道了這單元的主題是一個什么字? 生:“愛”
師:同學們記憶力真棒!是的,愛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聲表達出來的愛更是非同一般。就像剛才老師講的故事一樣,掌聲比恩賜更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它代表著歡迎,飽含著鼓勵和贊賞,它還曾經改變了一個小女孩的命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那個關于掌聲的故事。
生: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小女孩,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英子,她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因此她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身體的殘疾讓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樂,她變得非常的(自卑、憂郁)。
二、品讀現(xiàn)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變化的原因
可是后來,英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英子的變化呢?同學們快看看書,看誰先找到?
生: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能讀讀嗎?
師:原來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現(xiàn)在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此時的英子還憂郁嗎?
生:不憂郁
師:性格變得?
生:樂觀、開朗
師:以前英子因為腿腳落下殘疾,從來不敢讓人家看見她走路的姿勢,現(xiàn)在竟然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說明她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師板書(開朗 自信)
師:看到英子的變化同學們高不高興?
生:(高興)
師:好,那咱們讀出高興的心情,把你們的情緒醞釀到臉上,笑起來才會漂亮。(師起頭,生齊讀)
師:現(xiàn)在的英子和原來判若兩人,是什么讓英子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呢?老師這里有一封英子的來信,同學們想看嗎?(出示課件信的內容)誰來為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其他同學用你們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讓英子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的?
生1:讀
師:同學們大聲告訴老師是什么讓英子變化這么大?
生:掌聲
師:原來是掌聲使英子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那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的是同學們送給英子掌聲這件事呢?
生:2、3自然段
三、聚焦“掌聲”,品詞析句,揭示掌聲的內涵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2、3自然段,同時劃出描寫英子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體會英子的感受,開始吧!
師:好,同學們先劃到這兒,哪位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
生: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同學們把這句劃起來)
師:同學們,輪到英子講故事的時候,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們能體會出來嗎?誰來說說,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憂郁 自卑)
(出示課件)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 地)把頭低了下去!
(憂郁 緊張 自卑)
師:還有嗎?如果上臺同學們就會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而英子最怕就是別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因此這一刻英子的心理一定特別的?..?
生:緊張
師:如果你就是英子,當時你會想些什么?
生:如果上去,同學們一定會嘲笑我的。
師:你道出了英子的擔憂。
生:如果不上去,老師又會不高興。
師:你的內心很矛盾,是吧?
師:是呀!從英子低頭的這個動作我們體會到了她的緊張和憂郁,男生能把英子緊張、憂郁的心情讀出來嗎?
男生讀: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師:這個英子還不是很緊張,女生能讀得更好嗎?來試試吧。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師:好,還劃了哪個句子?
生: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現(xiàn)在我請大家都來當一回英子,老師則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們愿意把心里話告訴我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一節(jié)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我想只有學生形成了這種意識,才會在平常生活中自覺把自我的情與自然映照、類比、融合,才會在閱讀中真正體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才會把“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運用于言語實踐中。
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讓學生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總體觀。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分兩部分:一是讓學生有個理性的認識——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類的情分為情、理、志三種,每種配以古詩文和現(xiàn)代文實例,以實例讓學生相信“一切情語都可用景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2、舉抒情、喻理、言志三種抒情方式,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
3、豐富學生自然文化底蘊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同上
四、教學過程: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
1、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導入。圖片猿人、現(xiàn)代人類社會)
科學家表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根據(jù)最新研究,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過長期進化,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物,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個物種。
人類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類的母親。
2、人類社會只是自然這個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
人類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說,人類一切合理的道德準則、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規(guī)律的延伸。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一類學說。因為人類來自于自然,所以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回歸自然的渴望。古往今來,多少文人仕子處境困窘時,會有歸隱泉林的意愿,這就有如落葉歸根、游子思鄉(xiāng),痛極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類的母親。
(二)文學中的自然
歷代文學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學就是人學,既然人類以大地自然為母,在文學作品中當然會有大量自然場景的融入。請看《詩經》《楚辭》諸子百家、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xiàn)代文學,每一時代的文學作品中,無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梢哉f每一個文人雅士,都用一顆敏感的心,與自然萬物溝通交流,并借以傳情達意。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反過來也可說,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如果我們把人類的思想情意分為情、理、志三個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這三種抒情方式就正好對應人類的三種主要情意。也就說,人類的情意都可與景交相輝映。
1、借景抒情
又稱寓情于景,特點是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點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fā),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1)古詩文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本詩寫于杜甫在飽經歷亂后,詩人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提問:詩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心情的?這樣表現(xiàn)心情與直抒胸臆比有何好處?
明確:其心情是愉悅安寧的。這首詩通篇寫景,景色濃麗、美好,傳達出作者愉悅欣喜的感情。這是樂景寫樂情。更具體形象可感,避免了蒼白的抒情。
。2)現(xiàn)代文:《飄落心靈的秋葉》(附于學生資料)
提問:1、第②段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樣的道理?是怎樣悟出的?
明確:第二段:枯黃的樹葉,揚揚灑灑,飄落在地,與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緒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圍,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實生命在為難你的同時也在給你生存的暗示。梧桐葉與自己的命運十分相似;而那頑強生長的另一片小樹葉,卻啟示我“應該振作起來”,這種啟示使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態(tài)以喻之;或是作者見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選擇性鑒賞,重點鑒賞其一,主要讓學生說說從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處。其余可只讓學生說說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詩文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現(xiàn)代文:《葉子的風姿》(附于學生資料)
3、托物言志
對物品進行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鑒賞時,主要讓學生說說從中悟到作者何種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處。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fā)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畫眉鳥 (歐陽修)
百轉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用景語替代情語的效果總結
1、引發(fā)想像,再現(xiàn)形象,形成意境,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含蓄雋永,意味無窮
(四)作業(yè):
閱讀《三種抒情方式經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練習。
附:
板書設計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關系:自然是人類的母親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發(fā)想像,再現(xiàn)形象,形成意境,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含蓄雋永,意味無窮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難點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知識結構圖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從學段課程標準中找到要求,并細化為本節(jié)課的具體要求,目標要明晰、具體、可操作,并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shù)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樂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對預備知識的掌握了解情況,學生在新課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如何設計預習)
學生基礎較差,改寫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對概念,學生課后錯誤較高。因此我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1、改寫不改變數(shù)的大小,省略改變了數(shù)的大小。2、改寫使用直等號,省略使用約等號。此外,題型也有區(qū)別,改寫題型有“將下列各數(shù)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shù)”,而省略的題型有“省略最高位(或萬位、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近似數(shù)”,應根據(jù)不同要求,寫出正確結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本課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子目標)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shù)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樂趣。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針對學習流程,設計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配置學習資源和數(shù)字化工具,設計信息技術融合點)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看數(shù)位順序表
看數(shù)位順序表,說一說從數(shù)位順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從數(shù)位順序表中可 以知道從右邊起第一 位是個位,第五位是萬 位還可以知道從 個位到千位組成個級, 從億位到千億位組成億級)。 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shù) 的讀法法則。做練習第 28頁第5題。 寫出下面各數(shù):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shù)匯報
再次回頭反思學習過程,引導學生 關注學習過程和 方法,使學生感受 到學習的樂趣。 復習舊知識,為學 習新知識做準備
讓學生寫數(shù)
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shù)
的讀法法則。做練習第
28頁第5題。
寫出下面各數(shù):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
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shù)匯報
使學生掌握把整 萬的數(shù)改寫成以 萬為單位的數(shù)的 方法 鞏固改寫的方法
練習
觀察圖,了解紅白細胞的作用
每人讀數(shù)
這兩個數(shù)都是整萬的數(shù)
小組討論
嘗試把整萬的數(shù)改寫
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獨立完成后交流改寫的方法
使學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萬” 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 似數(shù)的方法。 通過練習,鞏固改 寫和省略的方法。 進一步理解近似 數(shù)的含義和在實 際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學評價設計(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1、會把億以內的數(shù)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shù),理解改寫與省略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在經歷探索方法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學板書(本節(jié)課的教學板書)
大數(shù)的改寫和省略
例5 :紅細胞:5000000個=500萬個 白細胞:10000個=1萬個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萬 =139萬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8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三篇01-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06-2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十篇02-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7篇07-22
教學設計方案集錦10篇06-1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6篇05-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10篇06-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五篇06-0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八篇06-03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錦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