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我們仨》讀書筆記

    時間:2024-07-15 09:34:52 飛宇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我們仨》讀書筆記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點點滴滴,結(jié)成回憶錄《我們仨》。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我們仨》讀書筆記

      好句:

      1.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2.從今往后,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3.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4.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5.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6.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fù)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

      7.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態(tài)龍鐘。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8.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9.愿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jīng)看不見的小船。

      10.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11.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12.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zhì)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yè)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

      讀后有感: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這本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

      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里,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認識楊絳緣于錢鐘書先生,讀書年代,讀《圍城》曾被我們視作為一種時尚,仿佛不讀《圍城》就不是文學(xué)愛好者。由此,也進一步了解了錢鐘書先生和他的家人,這樣的了解畢竟不同于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家庭也畢竟不同于我們。但是,一直以來卻從未讀過楊絳先生的文字,也許當時的讀書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吧。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xué),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fēng)云多變的半個世紀:戰(zhàn)火、疾病、政治風(fēng)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fēng)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說實話,開始是以一種淡淡然讀楊先生的《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惫湃嗽疲骸皹溆o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fēng)風(fēng)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接受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己的人、自己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

      幾十年的風(fēng)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xué)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钡撬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jīng)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一個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最后一次“打掃戰(zhàn)場”

      對文苑與學(xué)苑稍有涉獵的人都會知道,圍繞錢楊夫婦的書札之事曾引發(fā)兩起公案。一是錢鍾書去世后,因其生前寫給朋友李某的信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楊絳向法院起訴拍賣公司與李某侵犯著作權(quán)與隱私權(quán),案件最終以法院判決拍賣公司與李某停止侵犯著作權(quán)與隱私權(quán),向楊絳賠償經(jīng)濟損失與精神損害撫慰金共20萬元而告結(jié)束。

      另一起,是在大連圖書館供職的范旭侖于1995年出版《記錢鍾書先生》一書,書中發(fā)表錢鍾書信函72通,這些信件是范向錢鍾書親友搜集而來,發(fā)表前未經(jīng)錢鍾書本人同意。當時在病中的錢鍾書立刻向國家版權(quán)局投訴,國家版權(quán)局責(zé)令范及大連出版社立即將該書下架收回,連同存書全部銷毀,并在《光明日報》上公開道歉,聲明保證不再犯同樣錯誤。范承認錯誤并接受了懲罰。

      這兩起公案,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這樣的印象:對于光芒萬丈而又淡泊聲名的錢鍾書楊絳夫婦而言,書札之事,非同小可,庶幾享有“老虎屁股”之威,自家人自會慎重其事,世人更不可造次。也因此,對于天下蕓蕓錢迷楊迷而言,《親友書札》的問世,簡直是橫空而來的驚喜。其情形,就有如一對一向吝嗇的夫婦,突然擺出一頓豐盛的大餐廣宴天下寒士,怎不令人喜心翻倒!筆者自信,這一比喻應(yīng)不會被認為擬于不倫。

      在女兒、丈夫相繼離世后,楊絳曾經(jīng)表示,自己此后的人生使命,就是“打掃戰(zhàn)場”。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比喻!妒ソ(jīng)》中使徒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jīng)守住了。從此以后,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如果人生是一場險惡而艱苦的戰(zhàn)斗,世間大概沒有多少人,可以比錢鍾書楊絳更有資格用“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來概括、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了。不是嗎?作為知識人,兩人不但得以在動蕩而殘酷的二十世紀的中國幸存下來,還在文明的暗夜里,給這個世界貢獻了豐贍而獨特的文化瑰寶。更難得的是,在野蠻而荒誕的歲月中,夫婦二人既沒有自污,更沒有污人,奇跡般罕見地保全了自己的人格。二人都得享高壽,楊絳更以105歲的高齡成為人瑞。

      然而,打過了美好的仗,守住了所信的道,卻未必就能得到公義的冠冕。負責(zé)“打掃戰(zhàn)場”的楊絳,料會有這樣的感受。應(yīng)了譽滿天下謗亦隨之這句老話,錢鍾書楊絳晚年大名加身,但也不得不面對一些負面的風(fēng)評。

      從學(xué)術(shù)到為人,從來不乏對錢鍾書的質(zhì)疑乃至惡評之聲。對于楊絳而言,“打掃戰(zhàn)場”的任務(wù)并不輕松,她不但要整理錢鍾書留下的浩瀚而復(fù)雜的文字,更重要的是,還要維護、捍衛(wèi)錢鍾書和她自己的形象。

      收錄了錢楊親友近300通信的《親友書札》,可謂是楊絳“打掃戰(zhàn)場”的收官動作。該書前言中,信件整理者吳學(xué)昭披露,楊絳晚年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這些留下來的信件,是她口中“看了又看,實在下不去手撕毀的親友書信”。由于自感身體衰弱、來日無多,沒有心力整理,因而她贈送給吳學(xué)昭,并授予其處理這些信件的全權(quán)。

      吳學(xué)昭是錢鍾書的老師吳宓之女,稱得上錢楊二人的靈魂之交。她閱讀完全部信件后,告訴楊絳這些信件具有學(xué)術(shù)價值與歷史意義,極其珍貴,自己將在有生之年將這些信件整理翻譯出版,然后將原件全部捐贈國家博物館收藏。楊絳聽后,極表贊成,說兩人“靈犀相通”。談到這些信件的具體價值,吳學(xué)昭概括為三個方面,說它們“荷載著文化的信息、歷史的證據(jù)和人間情義”。

      三聯(lián)書店關(guān)于此書的官方介紹性文字說,本書呈現(xiàn)了二人工作、生活、心境、交往、論學(xué)的狀況,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更豐富立體的錢楊世界。這話誠然不錯。但筆者讀了這些信后,卻很難抑制一個強烈的印象,那就是,這本主要收錄親友寫給錢楊的信札、少量錢楊作復(fù)的內(nèi)容僅以附錄方式出現(xiàn)的書,更像是一份親友團的證詞。它所要擔負的使命,復(fù)雜而幽微,所謂呈現(xiàn)交往、論學(xué)狀況云云,只是冰山的表面一角,其證據(jù)價值才是其冰山下隱秘而宏偉的主體。

      錢楊向以極度愛惜羽毛著稱,對泄露私人信件更是高度敏感,甚至不惜以霹靂手段震懾擅自發(fā)表自己信札文字的人。這些楊絳不忍毀掉的信件,自然非比尋常。她樂見這些信件被公之于眾,更顯系別有懷抱。

      “歷史的證據(jù)”

      在吳學(xué)昭所說的三重意義中,“歷史的證據(jù)”這一意義,無疑最醒目且耐人尋味。筆者懸揣,這些經(jīng)楊絳嚴格審視而幸存下來的“證據(jù)”擔負著多重使命。

      使命之一,是向世人展現(xiàn)錢楊看重的親友團成員,用時下的話說,是一次官宣。錢楊一生,與其通信者眾!队H友書札》中的信函作者共91人,雖然遠不能代表其看重的親友團成員的全貌,如楊絳的妹妹楊必、錢鍾書的知交徐燕謀,均沒有他們的信件被收錄進來,但大體上,這個名單反映了錢楊珍視的親友團成員的陣容。

      出現(xiàn)在親友團中的一些面孔,有的令人意外,比如老舍、冰心、藍翎等。也有的面孔令人感到陌生,但與錢楊關(guān)系卻極為密切,如王岷源。他是四川人,錢鍾書的清華學(xué)弟,后留學(xué)耶魯,在哈佛工作過,妻子張祥保是出版巨擘張元濟的侄孫女,胡適是他們的證婚人,胡適離開大陸前最后一次為人證婚即是為他們。王岷源回國后在北大教授英語與俄語。他學(xué)養(yǎng)深厚,一生低調(diào)行事,述而不作,與錢楊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友誼。每當赴美探親時,王岷源都會給錢楊寫長信談見聞、議國事。他寫給錢楊的信,量大好看,是全書的亮點之一。

      與此同時,也有曾經(jīng)煊赫一時、一度與錢鍾書有過熱絡(luò)通信關(guān)系的人,沒有出現(xiàn)在《親友書札》中。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初攪動思想文化界的何新,盡管經(jīng)賞識他的胡喬木介紹給錢鍾書并一度通信頻繁切磋學(xué)問,但何新的信無一通獲選。這應(yīng)該是錢楊擇友趣味的體現(xiàn)。

      使命之二,是為錢楊的個性、品格及處事風(fēng)格提供可靠的證詞。比如從錢鍾書的堂妹夫許景淵、知交王岷源等人的信中可知,錢鍾書所以出任社科院副院長,確系無奈之舉,并非表面清高而內(nèi)里熱衷。李慎之曾在悼念錢鍾書的文章中說,錢出任社科院副院長一職,與向來“以官榮人”的傳統(tǒng)相反,是“以人榮官”,此語確非虛夸。錢鍾書不勝崇拜者的打擾,不分來人是外國人或中國人,避之唯恐不及。這在很多人眼里被看作是不近人情。從《親友書札》中不同人的信中可知,多年來,求見錢鍾書者確實過于浩繁,令其難以招架,并深為反感,以至于與錢楊關(guān)系甚為密切的宋淇介紹陳方正(其在香港學(xué)界非等閑之輩)拜訪錢鍾書時,也是誠惶誠恐,再三誓言下不為例。

      多年前,筆者的一位同事因約稿關(guān)系與著名雜文家舒展相熟。在錢鍾書生日的那天,他得知舒要去錢家,遂請求舒帶他一起去錢家祝壽。他敲開門后,面對手捧鮮花的這位陌生年輕人,錢鍾書的臉立刻拉了下來,不客氣地說:“我過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好祝賀的,回去吧!”同事灰頭土臉地掉頭而返,深感受傷的他,從此不再摸錢鍾書的書。多年來我對同事的悲慘遭遇抱有深深的同情,認為錢鍾書未免刻薄過甚。如果同事看了《親友書札》,料會釋然許多。錢鍾書著作的德文翻譯者莫芝宜佳在給楊絳的信中透露,連芬蘭駐中國大使也吃過錢家的閉門羹。

      有趣的是,一向嚴苛維護錢鍾書形象的楊絳,行至人生邊上,面對事關(guān)夫君身后名的“形象工程”,表現(xiàn)出了罕見的松弛態(tài)度。在《親友書札》中,她令人意外地收錄了錢鍾書與密友宋淇間快意品評當世文壇學(xué)界人物的內(nèi)容,坐實了錢鍾書睥睨一世的狂傲個性。盡管這一個性已為世人所風(fēng)聞,但我讀了書中錢鍾書酷評葉嘉瑩的話,還是不能不對其刻薄、毒舌的程度感到吃驚!队H友書札》中收錄信件超過10封的有7人,分別是四位中國人許景淵(10通)、宋淇(28通)、胡喬木(17通)、王岷源(17通),以及三位錢楊著作的外國譯者,包括德國人莫芝宜佳(38通)、俄國人安娜·多雷日洛娃(13通)、日本人中島碧(29通)。這7人的信件占全書信件總數(shù)的54%,可謂“歷史的證據(jù)”中的重頭戲。其中有關(guān)胡喬木的部分于細節(jié)中顯示了楊絳的倔強。

      在《我們仨》一書中,楊絳曾經(jīng)詳細寫到過錢楊與胡喬木間的關(guān)系。胡與錢是清華校友,但彼此間很長時間里并無來往。1977年后,胡成為中國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xué)藝術(shù)界的大統(tǒng)領(lǐng),主動找上錢鍾書,從此開始密切交往。楊絳承認,錢楊得到過胡的庇護,如她翻譯的《堂吉訶德》一書得以以繁體字出版,就全賴胡喬木的支持。在險惡無常的環(huán)境里,有這么一個巨公愿意罩著,他們選擇與其密切交往是可以理解的。錢楊對胡,也抱有感念的心理。但他們都知道,自己與胡身份懸隔,也未嘗不清楚胡的多面人格。在《我們仨》中,楊絳借朋友的口說,胡對錢楊展示的只是自己最好的一面,因此在與胡的交往中,錢楊始終保持著邊界感,總是胡主動上門,而他們二人從來不會主動上胡的門。在楊絳精心保留下來的胡喬木與錢鍾書間的通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距離感。

      1982年,胡錢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公案。當時,胡喬木為自己70歲生日寫了四首七律詩,并請錢鍾書教正。不成想,錢鍾書書生氣大發(fā),對胡詩大動刀斧,有的詩改得面目全非。胡很尷尬,裱糊大匠李慎之居中溝通,最后錢給胡寫了一封云山霧罩、贈送高帽并表示收回自己的修改意見的信,此事得以畫上句號。李慎之曾撰文披露這一公案,但錢鍾書到底是如何修改胡喬木詩作的,外間并不了解。沒想到,楊絳保留了四十多年前錢鍾書修改胡詩的原稿,并樂于公諸世間,為這起公案提供了關(guān)鍵而寶貴的原始資料。至于胡的原詩與錢鍾書修改后的詩孰優(yōu)孰劣,未來想必會成為有趣的爭訟話題。

      寫到李慎之,不得不提到《親友書札》中收錄的他給楊絳的一封信。他在這封寫于錢鍾書去世前一年的信中,批評錢鍾書不該為《□□詩詞選》作序(其實是作跋,李誤),理由是,“□□人品確實不好”。當時錢鍾書正住院,李叮囑楊絳不必讓錢知道此事,但建議將來錢鍾書的文集中不要收入這篇序文。吳學(xué)昭在前言中說,書信中個別不便提及的人名,用□□代替。其實,對當代詩歌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此處的□□,是指原外交部副部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吨苣显娫~選》由齊魯書社于1997年出版,是公開出版物,因此完全沒必要隱去其名!队H友書札》中宋淇與錢鍾書間的通信,多有酷評學(xué)界文壇中人之語,都是指名道姓,并沒享受到□□的待遇,獨有高官周南獲得了優(yōu)待,不得不說,這種做法讓筆者感到了一點兒勢利的味道。

      后來,《錢鍾書集》還是收入了錢鍾書給周南詩詞集所作的這篇跋文,顯示楊絳行事確有特立獨行之風(fēng)。《親友書札》中收錄的外國友人的信,以楊絳作品的德文譯者莫芝宜佳、日文譯者中島碧所寫的篇什,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三人同為女性,這兩位譯者從楊絳的作品中獲得了生存的智慧與慰藉,對楊絳抱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作為德國人,莫芝宜佳中文水平不俗,還非常幽默。日本人中島碧性情有些憂郁,交往到后來,在她心目中,楊絳已有母親般的親切。楊絳與這兩位異國女性間的友誼,溫暖而感人,也是楊絳個性魅力的展現(xiàn)。

      證明個性、處事風(fēng)格尚屬小道,《親友書札》還有更大的使命,那就是揭橥“歷史的證據(jù)”。

    【《我們仨》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楊絳我們仨的讀書筆記10-03

    《我們仨》讀書筆記范文900字10-28

    楊絳作品《我們仨》讀書筆記10-04

    楊絳《我們仨》精彩段落06-26

    我的讀書筆記(個人讀書筆記)10-07

    《我們仨》讀后感03-09

    《我們仨》讀后感01-21

    我們仨讀后感10-28

    讀書筆記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