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溫公愛兄國學經(jīng)典孝悌故事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孝悌之德如同一顆永恒閃耀的明珠。“溫公愛兄國學經(jīng)典孝悌故事” 便是這明珠光芒的生動寫照。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將一同走進歷史的長河,領(lǐng)略古人溫公對兄長的深厚情誼與至孝之行。下面小編為你帶來溫公愛兄國學經(jīng)典孝悌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元,張閏,八世不異爨。家人百余口,無間言。每日使諸婦女聚在一室為女工,工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即抱哺,不問孰為己兒,兒亦不知孰為己母?N紳之家,自謂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門。
唐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有陳?十三世同居,共織一室,不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
白話故事
元朝時候,有個叫張閏的人,他家已經(jīng)八代同居而沒有分家了。所以家里人口一百多,但從不見有不和睦不友愛的。每日,只見他家的所有婦女都會齊聚一室,大家有說有笑,愉快地一齊做著女紅,做完活后,大家又把東西齊齊放在另一倉庫,從不見有人私自拿了東西藏在自家的。而家里的嬰幼兒,一旦有啼哭的,則每位哺乳期的婦女,都會抱起哭著的孩子給他喂奶,從不會先仔細辨認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所以,這些母親們,誰也不會計較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孩子們,也不知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了。那個地方的縉紳之家、世襲之家,人人都自嘆不如,認為自家遠遠不如張閏家,對張閏家十分敬重。所以到至元年間,皇上下令一定要好好旌表他家。
唐時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時有陳昉十三代同居,都是共處一室,不為私蓄,共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
“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又是和諧文化,中國特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理應(yīng)承繼這份道德遺產(chǎn),發(fā)展這份優(yōu)良傳統(tǒng),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guī)范。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chǔ)。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yǎng)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
【溫公愛兄國學經(jīng)典孝悌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國學經(jīng)典哲理小故事24個09-27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心得05-15
愛的故事作文03-20
人間小溫作文06-05
愛的故事敘事作文03-16
國學的作文02-26
國學的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