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課時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讀懂有關(guān)句子包含著的意思。
3、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細讀二、三次斗智部分,理解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體現(xiàn)晏子的機智、聰明。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第一次楚王想取笑晏子____,沒想到反倒讓晏子取笑楚國是____,楚王是____。
過渡:楚王被晏子取笑后,啞口無言,只得打開城門把晏子迎了進去,但是他不甘心。當晏子見到楚王,楚王又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邊讀邊想:晏子見了楚王,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駁楚王的?分別用_______和~~~~劃出來。
2、討論:
、 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 瞅、冷笑說明了什么?
、 細讀楚王的兩句話,從這兩句話體會到什么?
(楚王侮辱晏子沒有才能,以此侮辱齊國沒人才。)
板書:
沒人才
、 晏于是怎樣反駁楚王的?
、 讀晏子駁楚王的句子:
這是什么話?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這幾句話表面是說什么?實際上是指責什么?
、 出示下列句子:
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什么叫規(guī)矩?
晏子說齊國的規(guī)矩是什么?
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晏子真的不中用嗎?
為什么晏子故意把自己說成不中用呢?
(晏子表面上貶低自己,而實際上是貶低楚國是一個下等的國家。)
板書:
下等國。
、 結(jié)果怎樣?
3、小結(jié):
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沒有才能,沒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國是個下等國,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辯的口才反駁了楚王。
4、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渡:楚王二次失敗,仍不甘心。在晏會上,楚王又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請看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默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宴席上楚王又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駁楚王的?分別用___和~~~~~劃出來。
2、討論:
、 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重點抓住沒出息、這種事情、得意洋洋等詞進行分析。
、 楚王安排這個場面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
沒出息。
、 面對楚王和大臣們的侮辱,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
出示下列句子:
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墒沁@種桔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jié)又小又若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yè),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 晏子反駁楚王的話中講了幾層意思?
② 第弓層講什么?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不同?
、 第二層講什么?這里水土不同與上層的水土不同意思一樣嗎?
晏子反駁楚王的這段話,先是借用了桔子由于生長的地方不同而味道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學道理,說明齊國人在楚國做強盜是由于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管理方法不好,以達到取笑楚國是一個強盜國的目的。
板書:
強盜國
3、小結(jié):
第三次楚王取笑齊國人沒出息,沒想到反倒讓晏子取笑楚國是一個強盜國。
4、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人物的語氣和神態(tài)。
過渡:楚王為了顯顯楚國的威風,三次侮辱晏子,沒想到反被晏子取笑了,使楚王想顯威風這個目的始終沒有達到。事情的結(jié)果怎樣呢?請讀最后一小節(jié)。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后討論:
1、從這以后指的是什么事以后?
2、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五、總結(jié)
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我們知道,晏子三次斗敗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除了晏子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外,更可貴的是他具有熱愛祖國的高貴品質(zhì)。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晏子使楚教學設(shè)計02-23
《晏子使楚》教學設(shè)計15篇10-22
《晏子使楚》教學設(shè)計13篇05-11
晏子使楚教學設(shè)計15篇03-13
晏子使楚的成語故事09-19
(人教版)五年級課文晏子使楚教案精選03-06
2016小學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案04-02
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09-01
2016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案04-02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