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問題串教學設計策略論文
一、“問題串”教學設計的策略
1、提出程序性問題。在《鹽的水解》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具備電解質(zhì)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及移動、水的離子積、pH含義等相關知識,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測定氯化銨、醋酸鈉、氯化鈉溶液的pH值,引導他們從原知出發(fā),通過分析、對比、聯(lián)想、遷移,找出三種鹽溶液pH不同的原因,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總結出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問題一:水的電離平衡是怎樣的?酸和堿如何影響水的電離?問題二:鹽的組成有何特點?鹽的種類有哪些?在水中的電離情況如何?問題三:鹽溶于水后對水的電離平衡有影響嗎?如何影響?結果如何?怎么表示?問題四:你能比較分析上述三種鹽溶液pH不同的原因嗎?問題五:試總結一下鹽溶于水后的變化規(guī)律。上述遷移性“問題串”從分析水的電離平衡作出發(fā)點進行遷移式發(fā)問,從鹽類水解的原因、實質(zhì)、規(guī)律、應用多層次逐一遷移,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的知識在問題串的引導下,經(jīng)歷了“電離平衡→平衡移動→水解實質(zhì)→水解后溶液的酸堿性→水解規(guī)律→應用”,形成了知識的遷移鏈,提高了學習思維活動的質(zhì)量。
2、分解程序性問題!尔}類的水解規(guī)律》這一節(jié)課的引入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串”:①水顯什么性?往水中加酸或加堿,溶液分別顯什么性?往水中加酸或加堿,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溶液的酸堿性是由什么決定的?②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那么鹽溶液顯什么性?③回憶測溶液酸堿性的方法,根據(jù)實驗材料動手實驗。④為何不同類型的鹽溶液的'酸堿性是不一樣的?有什么規(guī)律?
以上測定溶液酸堿性的實驗,我以四個學生為一組進行實驗,動手又動腦地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因為學生習慣上認為鹽溶液是呈中性的,即pH為7,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實驗,學生的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徹。
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鹽類水解的實質(zhì),在學習“氯化鈉溶液、氯化銨溶液、醋酸鈉溶液三種類型的鹽溶液的酸堿性為何不同”這一主題時,為了突破難點,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將這一難點知識劃分成許多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①鹽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提示:鹽的電離和水的電離。)②哪些離子間可能會結合?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③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如何變化?溶液顯什么性?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主動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積極建構鹽類水解實質(zhì)、規(guī)律的有關知識,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鹽類的水解是一種特殊的化學平衡,有關化學平衡建立和移動的原理同樣適用于鹽類的水解。首先請學生回憶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后思考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鹽類水解,我將其分解后設計了以下“問題串”:
、購穆然F的組成分析,氯化鐵溶液是否易發(fā)生水解?哪種離子會水解?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②請寫出氯化鐵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③你認為應采取什么措施能抑制或促進氯化鐵的水解?④以氯化鐵溶液為例進行實驗驗證,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⑤小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我以問題串作為引子,用表格將實驗串聯(lián)起來,然后加以小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在用實驗探究“影響氯化鐵水解的因素”之后,我設計了下列“問題串”:①如何分別配制氯化鐵溶液和硫酸鐵溶液?②氯化亞鐵溶液又是如何配制的?③實驗室如何配制和存儲易水解的鹽溶液?④如果將氯化鐵溶液和硫酸鐵溶液分別蒸干并灼燒將得到什么產(chǎn)物?有什么規(guī)律?
這樣學生在上述“問題串”的引導下,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的最總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學以致用,并有所創(chuàng)新。學完了鹽類水解的實質(zhì)、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后,然后提出問題:“鹽類水解在生產(chǎn)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我列舉了在必修1中學過的兩個例子來重現(xiàn)知識,即:①明礬為何能凈水?②熱的純堿溶液為何去污效果好?接著提出新問題:③泡沫滅火器的滅火原理是什么?已知泡沫滅火器內(nèi)有兩個容器,分別盛放兩種液體,它們是硫酸鋁和碳酸氫鈉溶液,滅火時兩種液體發(fā)生了怎樣的反應?
二、“問題串”教學設計的反思
1、“問題串”設計要體現(xiàn)計劃性。計劃性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而對問題的內(nèi)容結構、提出問題的時機以及被提問的對象作先前的準備。課堂提問的隨機性越小,就越有利于教師進行課堂管理與監(jiān)控,提高課堂效率,也有利于處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問題中得到應有的收獲。
2、“問題串”設計要體現(xiàn)情境性。教學活動也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課堂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交往過程。問題情境為師生的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問題情境應該具備三個要素:一是涉及未知事物領域;二是問題情境的真實性;三是學生的認知水平。
3、“問題串”設計要體現(xiàn)啟發(fā)性。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進行的一個過程。設計恰到好處的教學問題可以誘發(fā)學生深思,使學生很快進入思維狀態(tài)中。教學問題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并真正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教師要善于從各種教學資源中尋找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直觀教具、文字材料、圖表、實物或模型、實驗、生活生產(chǎn)實際均是教師提煉問題的良好素材。如我們通過可用鎂粉加入到氯化銨溶液中產(chǎn)生氣體和泡沫滅火器原理啟發(fā)學生學習鹽的水解規(guī)律,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挖掘。
【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問題串教學設計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打折問題 教學設計02-28
中學化學教學設計08-27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4-07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 6篇04-08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5篇04-10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4-09
試論大學數(shù)學教學的效率策略論文08-04
英語閱讀理解題型設計及解題策略論文05-04
兒童英語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