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演唱練習小技巧
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于氣息,發(fā)出的悅耳的、連續(xù)性、有節(jié)奏的聲音。下面小編整理了聲樂演唱練習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中聲區(qū)要扎實穩(wěn)固,才能擴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個人的樂器構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確的聲樂理念來源于了解自己這件樂器。
4、吸氣時學會把胸腔打開,肋張開,打開喉,吸氣積極狀態(tài)。
5、歌唱從強到弱,最后回歸到氣息上去。
6、一個歌唱者,首先看音樂基本功,再看技術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
7、音樂修養(yǎng)問題。
①歌唱對音量的誤解。
、诒3直旧、不貪婪。
、勰就暗墓适赂嬖V我們,要不驕、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
、苡醚劬θジ璩。
、菀欢ㄒ收b歌詞,韻母歸韻尤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尊重他們的歌曲風格、語言。
9、先進入狀態(tài),伴奏再響起來,進入人物歌唱。
10、學歌先讀譜子,而不是先聽音樂。
11、氣不夠的時候盡量把肋間肌打開。
12、樂器要站穩(wěn),肚臍的位置,與雙腳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個步驟。吸氣---肋間肌打開---聲音往氣上唱---收聲音---吸氣…。
14、唱完一段學會松弛,舒展開,然后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動作不一定要夸張,但是鼻子和嘴要打開。
16、朗誦歌詞,像說話一樣。
17、吸氣喚換氣的時候就是放松的時候。
18、適當吧韻母拉長。
19、下巴掛著就行了,用上顎。
20、高音前的準備。要有準備。
21、教學中不要直接指出學生的缺點,要找出原因,從側(cè)面的協(xié)調(diào),使學生轉(zhuǎn)移注意力,達到目的。如:下巴緊,就強調(diào)上顎咬字、用切齒咬字。
22、氣息淺的同學,多做跳音練習。
23、聲音像流線一樣,不要在個別字眼上聲音位置變、靠后等等。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時,要找到聲音的焦點,自己的聲音像一條線,小心的穿過針孔,聲音的延長就像穿過針孔的線的拉長。
25、教學中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學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頭聲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說:“我感覺自己的聲音,就在我前方的一個空屋子里!笨諘绺。
29、每個韻母都要唱圓。
30、凡是窩著唱的就朗誦歌詞。
31、比賽選歌要有特點,盡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唱自己的歌、唱內(nèi)涵。
拓展閱讀:
聲樂演唱形式的種類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種,那么大家了解嗎?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聲樂演唱形式的種類吧!
(1)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獨唱要求演唱者有較高的藝術素養(yǎng)和較好的歌唱技巧,獨唱者是音樂作品的解釋者和表現(xiàn)者,他(她)直接運用"聲"和"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
(2)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shù)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齊唱時,可以用樂器伴奏,也可以不用樂器伴奏。齊唱要求歌聲整齊、統(tǒng)一、宏亮。齊唱歌曲大都富于戰(zhàn)斗性和號召力,是群眾歌詠活動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diào)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鋼琴或樂隊伴奏,但也有不用樂器伴奏的,稱為"無伴奏合唱"。合唱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講究整體音響的諧和與協(xié)調(diào),要求各聲部的音色相應統(tǒng)一,音量相應平衡,各聲部的出現(xiàn)有層次。另外,對各聲部的音準、節(jié)奏、力度、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4)領唱:在齊唱或合唱中,由一個人單獨演唱一個樂段或一些樂句的,稱為"領唱"。領唱部分一般與齊唱或合唱部分構成呼應,形成對比。
(5)對唱:兩個人或兩組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6)重唱: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重唱和對唱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重唱是以多聲部(兩個聲部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形式出現(xiàn)。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將對唱和重唱結(jié)合在一起。如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先是甲、乙兩兩男聲對唱,然后將甲、乙兩個曲調(diào)疊置起來,組成重唱。
(7)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shù),先后演唱同一曲調(diào),稱為"輪唱"。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nóng)",是復調(diào)音樂的一種。
(8)小組唱:一個小組的人同時來演唱一首單聲部的歌曲,稱為"小組唱"。小組唱實際上是齊唱的一種形式,只不過人數(shù)較少而已。如果演唱的是多聲部歌曲,則稱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時,邊唱邊做動作,這種有動作表演的演唱,稱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對唱或小組唱形式。
(10)大聯(lián)唱: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選擇內(nèi)容有關的歌曲,并采用詩朗誦或樂曲聯(lián)奏等方法,將各歌曲連貫起來進行演唱,稱為"大聯(lián)唱"大聯(lián)唱不一定局限于齊唱,可能還包括獨唱、合唱、輪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中西樂器知識骨哨、編鐘、古琴。
聲樂演唱中的呼吸技法練習
呼吸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氣息是發(fā)音的動力,好比琴弓和琴弦的關系。吸氣時聲門打開、聲帶分開而不能發(fā)音;發(fā)音時聲門閉攏,聲帶受括約肌的影響而閉合,呼出的氣息沖擊聲帶造成振動產(chǎn)生聲音,這就是發(fā)聲的生理狀況和基本原理。根據(jù)這個原理,人們開始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歌唱中的呼吸技巧問題。
歌唱的呼吸手段不外乎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受歐洲十八世紀及早期圣歌演唱發(fā)音習慣的影響,采用胸式呼吸,其優(yōu)點是吸氣動作靈活,聲音自然。缺點是由于吸入的氣息量少而淺,難以演唱較長的樂句和較強的音量。
第二種是腹式呼吸,既我國傳統(tǒng)戲曲發(fā)音所講的“丹田之氣”,其優(yōu)點是氣息的爆發(fā)力強,缺點是掌握不當?shù)脑,容易把小腹(jié)q得鼓鼓的,導致橫膈肌失去彈性,難以發(fā)出柔和而靈巧的聲音。
目前被普遍認可的呼吸方法是意大利美聲學派所倡導的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的好處在于保證了橫膈膜有足夠彈性的同時,可以吸入更多的氣息,滿足歌唱發(fā)音對氣息的要求。
我認為:正確的歌唱呼吸狀態(tài),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加深和有意識的控制而形成的,需注意的要領是,吸氣時不要聳肩抬胸,上身保持松弛狀態(tài)。在歌唱中吸氣固然重要,但呼氣更為重要,呼氣時橫膈膜及兩肋和腰部必須保持一定的力量,讓聲音有一個支點。也就是說,呼氣時要保持住吸氣時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常說:會唱歌的人腰部使勁兒,不會唱歌的人喉嚨使勁兒。
一般情況下,在歌唱時氣息不宜吸得過深、動作不宜太慢。當然也不能吸的過淺和倉促,只要能滿足樂句的需要即可。
在做單純的呼吸練習時,可以吸的深一些、動作慢一些,主要是為了體會橫膈膜下沉的感覺和尋找腰腹部的支撐力量。歌唱時氣息若吸的太深就不能很好的流動,易造成發(fā)音器官的緊張;氣息吸的太淺就得不到很好的支點和控制,易造成聲音發(fā)虛、發(fā)白。
總而言之,在歌唱中的呼吸是演唱者的有意識行為,要根據(jù)歌曲的藝術需要去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有關呼吸運動的肌肉群。特別是吸氣后停頓的瞬間,橫膈膜會有一個明顯的頓挫感,這種短暫的停頓可幫助歌唱者獲得氣息的支持點。正確的呼吸狀態(tài)建立后,在歌唱發(fā)音時要努力做到“三點成一線”,既氣息的支持點、喉頭位置的穩(wěn)定點及聲音在眉心的共鳴點。
歌唱者在演唱時,要根據(jù)音樂的起音要求而采用急吸或緩吸的方式來吸氣。呼吸換氣必須遵從作品藝術風格的需要,因此,歌者要掌握扎實的呼吸方法,使演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有著良好的氣息支點。
氣息的深、淺、大、小和聲音的高、低、強、弱要與聲帶的運動狀態(tài)相吻合,在不同的音區(qū)用不同力度演唱時,氣息的狀況是不一樣的。低音區(qū)時,聲帶全段振動,氣息最松弛;中音區(qū)時聲帶、聲門閉合最好,所需氣息量最少。所以,我們在訓練時一般都從中聲區(qū)開始,掌握了要領以后可向高、低音區(qū)擴展。特別要注意的是,在中、低音區(qū)時,過大過猛的氣息沖擊會造成低音下不去和中音區(qū)聲音位置太低(白聲)的情況。
【聲樂演唱練習小技巧】相關文章:
聲樂的演唱技巧01-15
聲樂演唱技巧中的“哼鳴”練習01-15
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08-22
現(xiàn)代聲樂的演唱技巧07-08
聲樂中的演唱技巧01-09
聲樂演唱的技巧大全11-07
聲樂演唱基礎技巧01-19
聲樂的演唱方法與技巧01-13
民族聲樂演唱技巧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