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1,學習課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安排材料的方法,《桃花源記》教學設計5。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園”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文章的主題。
預習要求:1,給下列字注音:
緣曠豁髫詣驥
2,朗讀并試背課文。
教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根據(jù)漁人的行蹤理清文章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討論課文1-2節(jié)的詞語。
一, 導入新課:
1, 根據(jù)《揚子晚報》的一則消息“云南發(fā)現(xiàn)“世外桃園””引入新課……
2, 板書課題:桃花源記
作者:陶淵明
強調:源:水的源頭。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頭。
補充:陶淵明,名,潛別字,元亮東晉文學家。
指導:課后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的其他情況。
二, 檢查預習:1,找學生朗誦課文。
2,給下列字注音:
緣曠豁髫詣驥
集體訂正
三, 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討論課文的結構;重點學習1-2節(jié)的詞語。
四, 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并討論就文章的結構設計問題:
疏導:
結構方面的問題,一般包含:線索,段落等問題。可以結合課文閱讀重點一考慮。
總結可以討論問題:
1, 文章以什么為線索來安排材料的?(只將閱讀重點一開變一下)
2, 標出文中表現(xiàn)漁人行蹤的詞語,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桃花源記》教學設計5》。
3, 據(jù)此劃分課文的層次。
明確:1—2兩個問題的設計可以參考課后思考題五。
五, 學生再一次閱讀全文,師生共同討論完成1-3題:
總結明確:
1, 以漁人行蹤為線索安排材料。
疏導:行蹤可以理解為:地點的轉移。
2, 表示行蹤變化的詞句:
板書:
緣溪性忽逢桃花林復前行便得一山從口入復行數(shù)十步停數(shù)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復得路
3, 根據(jù)以上的`總結,將課文分層:
一,(1)發(fā)現(xiàn)桃花源。
二,(2—3)進入桃花源。
三,(4—5)離而復尋桃花源。
六, 學生齊誦1節(jié),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1,明確詞語:
緣:沿著。夾岸:兩。落英:落花。繽紛:繁多交雜的樣子。異:對……感到詫異。(意動用法)。復,再一次。窮:盡頭。
2,找學生概括第一節(jié)的內容:
明確:交代人物,時間,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師問:
(1) 怎樣設計情節(jié),使桃花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的?
學生討論。
總結: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景色優(yōu)美。
。2) 文章這樣設計開頭有什么作用?
討論總結:
吸引讀者,令人心馳神往。為下文漁人進入桃花源作鋪墊。
4, 背誦第一節(jié)。
七, 學生齊讀第二節(jié),對照注釋口譯課文。
1, 明確詞語:
仿佛:看得不真切。若,好象。才,僅僅。曠:空闊,寬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悉。全,都。
強調:豁然開朗,阡陌,交通(詞的古今義),往來種作,黃花垂髫(修辭格)
2, 找學生概括地二節(jié)內容(討論)
總結;概括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平,安寧,生活幸福,勤勞。
3, 學生思考:
作者塑造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意圖。
疏導:閱讀注釋(1),聯(lián)系課文的主題。
總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
4, 齊背第二節(jié)。
八.總結第一課時:
線索,層次,1-2節(jié)的內容及詞語。
附:1,板書設計:
緣溪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風箏》教學設計04-23
《白鵝》教學設計04-19
雪教學設計04-07
夾竹桃教學設計03-18
bpmf教學設計03-14
精品教學設計02-28
小班教學設計02-22
iuv教學設計02-18
zcs教學設計02-17
《夜色》教學設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