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設計
《林沖棒打洪教頭》出自于《水滸傳》 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fā)配至滄州,路過柴進莊上,聽到店小二的話,便去投奔。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設計,我們來看看。
一、教材分析
。ㄒ唬⒔滩幕厩闆r:
《林沖棒打洪教頭》出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編者將其安排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這個單元的課文都圍繞“走進名著”編排,既有選自經典小說的精彩片斷,也有出自名家的詩詞絕唱,還有根據古人詩詞編撰的“文包詩”形式的小故事?梢哉f,這個單元的課文在傳統(tǒng)文學價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
《林沖棒打洪教頭》主要講述林沖發(fā)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過招并打敗了他這件事。文章語言明快簡潔,人物刻畫出神入化,寥寥幾筆就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言行顯現出林沖武藝高強、忠直淳樸、謙虛內斂的英雄形象和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品讀、體味這樣的文本材料,有助于學生學習如何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
編者選編《林沖棒打洪教頭》,目的是讓學生接觸一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在單元中還特意安排了“講水滸故事”的口語交際,無非想讓孩子們課外去進一步閱讀。像這樣從名著中選出的章節(jié)作為小學語文課文,其價值到底在哪里?我以為這一類文本的學習不在于把它解讀得有多深刻,而在于以這一篇文章為入口,把學生引領進這一部著作,引領進古典文學作品的這一片天地,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二)、目標設定:
本課設定了三大目標。一是情趣,《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提出“能初步理解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如果能受到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產生了買一本《水滸傳》、認真讀一次的行為,便是教學最大的成功。二是方法,首先是學習方法,通過這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學會怎樣去閱讀古典名著,于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一起提煉出“讀書三有”的學習方法;其次還包括了作者寫作方法的學習,本文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有獨到之處,值得借鑒。三是知識,《課標》中言“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課重在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細節(jié),表達自己的情感。將知識放在第三,并不是說知識不重要,而是想表達執(zhí)教者的一種教學思想——“水到渠成” ,有了情趣,會了方法,自然能學會知識。
當然,三大目標的實現都是以文本為依托的,要緊扣文本特點,情趣來自于文本,方法從文本中習得,知識成于自然而然,最終達成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滲透品讀名著之方法,學習作者刻畫人物之方法。如何通過“打”之前的細節(jié)描寫,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個性特點則是教學的難點。
。ㄈ、教學理念:
千課千教,如此經典的文字,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其實無需多言,要的便是美美的品味即可,當然故事在心中、文字在眼中還不夠,還應該情感在口中。因此我在教學中有如下的理念:一是文道結合,引導學生讀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學習林沖謙遜低調、忍勇兼具的優(yōu)秀品質;也有寫法之意——抓住語言動作刻畫人物、利用對比凸顯人物;還有學法之意——讀書三有:眼中有文字、腦中有畫面、口中有情感。二是變教課文為學語文,葉老說過“教材只是例子”,我期望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個例子,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品讀小說,換言之“教是為了不教”。于是,我從“棒”入手,重組教材,大膽取舍。熱身亮“棒”學方法,見面惹“棒”用方法,結果甩“棒”巧補白(根據課堂時間機動),小結說“棒”留作業(yè)。根據課文特點——語言精彩,動作傳神,將重點放在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學習上,這也是學生易學能學的寫作方法。至于“打”則放在第二課時學習。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學會并使用“讀書三有”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產生進一步閱讀《水滸傳》原著的興趣和熱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隨文學習“棒、押、睬”等8個生字,聯系課文及前后故事學習“發(fā)配、流配、依草附木、羞慚”等生詞。
3、了解故事梗概,復述課文。
4、抓住具體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在對比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通過朗讀表現人物性格、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用“讀書三有”的方法品讀名著,學習刻畫人物之方法。
四、教學難點
通過對細節(jié)描寫的品讀,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個性特點。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學會“讀書三有”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產生進一步閱讀《水滸傳》的興趣和熱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隨文學習生字,聯系課文及前后故事學習“發(fā)配、流配、依草附木”等生詞。
3、抓住具體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對比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通過朗讀表現人物性格,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1、聽歌聊天。
2、師生合作,了解水滸。利用單元練習“誦讀與積累”中的詞語,簡介《水滸》。說說自己知道的故事。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時間,師生共聊《水滸》,將單元練習中 “誦讀與積累”中部分詞語自然有機地融入。既豐富語言積累,又能大致了解《水滸》故事的思想內容!
新課學習
一、讀題寫“棒”,讀文尋“棒”。
1、讀課題,寫生字“棒”,提醒漢字部件的“謙讓”關系。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交流林沖與洪教頭身份。相機理解“八十萬禁軍教頭、發(fā)配、流配”等詞。
3、再讀課題,落腳“棒”字,瀏覽全文,找到這條棒。
【設計意圖:1、寫生字,滲透漢字文化——謙讓,這“謙讓”與文中林沖性格又相吻合。2、高年級以檢查預習的方式整體感知課文,圍繞課題中的人物展開,為深入學習文本進行鋪墊。3、從課題切入,以“棒”為線展開探究性學習。】
二、熱身亮“棒”,學法引領。
1、課件出示,學生自讀。
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
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
2、抓住重點品析文本。
。1)動作上:敲、沖、脫、拿、掂量、耍、喝、拿
。2)語言上:“來!來!” “請教了!
3、想象畫面,走進人物內心。
4、指導朗讀。
5、人物性格感悟。
【設計意圖:1、教學時,改變行文順序,從“棒”字出發(fā)。既是順題而為,又因為這熱身場面寫得實在精彩,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與動作,刻畫了人物。2、在品讀中,牢牢抓住 “吞”,從語言動作徐徐展開、娓娓道來,以朗讀的方式再現場面,進而感悟人物性格,學習描寫方法!
6、小結學法:讀書得三有,眼中有文字,文字抓重點;心中有畫面,畫面要生動;口中有情感,情感需起伏。
【設計意圖:我一直都認為學會一種方法比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老師與學生一起總結學法,為隨后乃至一生的學習服務。“讀書三有”的方法對于閱讀這種故事性極強的名著應該具有指導性、借鑒性。】
三、見面惹“棒”,學以致用。
1、品析見面之時洪教頭的語言。
(1)自讀第三自然段,勾畫洪教頭語言。
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2)運用“讀書三有”的方法自讀品味。勾畫重點詞、想象畫面、練習朗讀。
。3)全班交流。(理解依草附木)
【設計意圖:《好漢歌》中唱到“該出手時就出手”,此刻的教學便是該放手時就放手。學生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學到了“讀書三有”的方法,此時進行實踐,把閱讀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去實踐,去體會,去感悟。也許,這才是孔子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碑斎,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放手時有要求——用方法學習;有指導——深入學生之中,一步一步和學生共學;有匯報——思想在碰撞,必會知識如“依草附木”等詞語理解也在匯報中解決。】
2、探究林沖語言。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1)學生獨立用“讀書三有”的方法,對這句話進行探究性學習。
(2)交流。(補白林沖心理活動)
3、體會對比手法。
【設計意圖:由領著學,到同桌合作學,到此時獨立探究學,一步步難度加大,放手也越來越大。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學生用“讀書三有”之法學習,既是鞏固學習方法,也是一次真正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林沖的性格特征。以補充林沖心理活動的方式探究學習,也是對文章細節(jié)描寫方法的一種巧妙運用!
四、結果甩“棒”,文本補白。
1、就是這樣的林沖大敗了不可一世的洪教頭。
2、讀文章結尾。
3、結合板書,文本補白:此時棒甩出老遠——林沖……
【設計意圖:讀懂林沖之后,給文章補白。其實整堂課一共兩次補白,前一次固定在心理活動,此處則沒有限制。這既是讀寫(說)結合,運用語言;更是理解文本,進一步體會人物性格特征。也滲透了《水滸傳》的特點——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
六、小結說“棒”,布置作業(yè)。
1、結合板書,圍繞“棒”字,課堂小結。
2、預告第二課時內容。
3、布置作業(yè):
。1)用“讀書三有”的方法再讀文本,品味課堂中未曾涉及的其它細節(jié)描寫(如神態(tài)、環(huán)境)。
。2)用“讀書三有”的方法讀讀《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原文及前后故事,最好能讀整本書。
【設計意圖:1、課堂小結,圍繞一個“棒”字展開,利用板書,回顧寫法。2、下節(jié)預告,既有趣又扣題“打”與“棒”,還要求學以致用,用讀書三有的方法學課文,讀名著!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優(yōu)秀教案設計04-24
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棒打不曉的諺語04-06
俞敏洪勵志故事01-19
《風箏》教學設計04-23
《白鵝》教學設計04-19
雪教學設計04-07
夾竹桃教學設計03-18
bpmf教學設計03-14
精品教學設計02-28
小班教學設計02-22